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年人健康警示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年人健康警示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民教育记者任小艾本报记者却咏梅实习生文意纯孙琳 健康好比数字1,而事业、金钱、地位、家庭等就好比1后面的0,如果1后面的0越多,那么这个人就越富有,但是如果1没有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据最新出版的《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01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寿命为75.85岁,其中男性73.89岁,女性77.90岁。在我们看来,“死亡”对于中年人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身上。 随风飘去的年轻生命 “宁可三日不食茶食,不可一日不求进取”。这张字条是年仅46岁的大学教师李某死后,妻子在他的抽屉里发现的。死者的妻子是北京某新闻单位的部门主任、记者兼电视台主持人。妻子的优秀对他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使他也想拼一把。于是,在工作之余,他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为了再上一层楼,使自己的选择面更宽一些,又报名参加了司法系统的综合考试。繁重的学习使他每天熬到深夜,凌晨5点多起来再继续学习。在连续进行了30多门课的考试之后,他对妻子说:“我太累了”。可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依然像往常那样做了100个俯卧撑。由于过度劳累,运动结束时突发心脏病而猝死。从早上6点多倒下,到7点半便送进了太平间。这一切简直太突然了。妻子回忆着当时的情景,竟欲哭无泪:“我都蒙了,怎么就开死亡证明了呢?人怎么一下子就没了?”生命竟是这样脆弱,刚刚还在一起的人,瞬间便相隔阴阳两界,这对活着的人实在是太残酷了! 不久前,曾经在《围城》、《上海的早晨》等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角、去年又捧得金鹰奖的著名电影演员李媛媛,因患宫颈癌不幸病逝,年仅41岁。人们无不为之惋惜。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68岁的大妈痛哭着说:“媛媛是个好演员,可这么好的演员怎么就走了呢?今天我要为她献上一朵白菊,愿她一路走好……”李媛媛特别喜欢孩子,但整天忙于工作,要孩子的事一拖再拖。当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却在产后复查时发现已是宫颈癌晚期。住院前,她在孩子的“宝宝日记”上写了一句话:“妈妈不能给你喂奶了,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要走了。”家里人看了,都伤心地哭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蒋筑英、胡昭程、张广厚、路遥、施光南、梁左……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艺术家们,都是在50岁上下、事业如日中天时,猝然撒手人寰,令人惋惜。 据中国科学院的一项调查,1991年到1996年末,6年间因疾病去世的在职科学家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2.23岁,大大低于北京市的人均寿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谢学勤主任领导的课题小组,就1990年—2000年北京市居民死亡情况进行了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全市居民总死亡率稳定,但40岁—49岁组中年人的死亡率,10年间出现了明显增高的趋势,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15%。中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共占该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这些曾经是老年人常常犯的病,如今为什么却频繁发生在生命最健壮的中年时期? 令人担忧的“40岁现象” 记者在采访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王梅副主任时,听到了一个很新鲜的词儿——“40岁现象”。这是他们对1994年、1997年、2000年三次国民体质监测中发现的一个共同现象: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形态、机能、素质都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王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这些人基本上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自母体的胚胎期、生长期到青春期赶上、“”,全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所以营养不好,身体底子相对薄弱。而到了30多岁又赶上社会变革初期,当年初中毕业就下农村、进工厂,如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所以他们要拼命学知识、拿文凭,以弥补当年的损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既工作又学习,还要照顾家庭,搞得身心疲惫。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焦淑芳所长分析,首先是工作压力大,中年人大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其次是家庭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和经济支柱;再有就是社会压力大,现在下岗职工多,知识更新又快,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危机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容易产生情感困惑、心理不平衡等。这些外界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中年人喘不过气来。 从中年人自身来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节奏加快了,却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第一,膳食不合理。高糖、高脂肪

、高蛋白食物偏多,而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偏少,容易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第二,吸烟、酗酒增多。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大大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容易造成心肌缺氧;饮酒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第三,缺乏运动,肥胖者增多。一项调查显示,35岁—55岁的人中有60%根本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实,许多中年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也了解一些医学健康知识,但对自己身体显而易见的危险因素却视而不见,总觉得自己离疾病还远呢,等到他们真得了病,后悔也来不及了。 2000年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其中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者为57%;皮肤干燥、瘙痒、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 “其实,中年人对冠心病的适应能力比老年人更差。”北京市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罗怡说。由于中年人患冠心病的时间比较短,心脏冠状血管的侧枝循环尚未形成或不够完备,一旦心血管系统出现“故障”,就不能通过侧枝来进行代偿、继续向心脏供血,因而出现严重的心脏缺血、缺氧,最后诱发致命的心室纤颤,导致病人突然死亡。相反,患冠心病时间较长的“老病号”却往往能带病延年。这是因为在长期而缓慢的病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逐渐得到发挥,狭窄的冠状血管周围分枝发生扩张,彼此吻合连通,形成了一条“备用通路”(即侧枝循环)。在危急关头,血液可以绕过阻塞的冠状血管流向供血区域。所以,老年人对突发性心血管疾病的耐受力反而比貌似强壮的中年人更强。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在《登上健康快车》中提出:“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书中介绍,曾在北京调查了很多100多岁的长寿老人,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五花八门,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心胸开阔。洪教授说:“我们一般人到了50岁,因动脉硬化每年血管都大约会狭窄1%—2%,如果抽烟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可能狭窄3%—4%或更多,若是要生气着急,一分钟动脉就可能痉挛100%,当时就死,情绪就这么厉害。”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中年人的压力既然是不可更改的现实,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王梅副主任担忧地说,中年人的死亡,很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是一种人为的因素。如何看待工作、事业、家庭和理想,非常重要。如果用透支健康来挣钱,用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去换取文凭、事业,非常不值得。 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它不是消极地让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是让生命的意义进入一种更高的哲学层次。拥有“平常心”,心灵会很坦然,能正确对待名利和地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获得荣誉而忘乎所以,也不因得不到和失去而怨天尤人。 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调整心态。聪明的人不仅能解决困难,还能不受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对待现实问题,这是现代人合理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得意时,头脑需要清醒,因为成绩只能代表现在,不能说明将来;失意时,换个角度看问题,或找亲友倾吐心中不快和忧郁,或寻求他人理解和良计。一个人要学会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 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医院大夫和有关专家都谈到预防保健的重要性,纠正“生病才看医生”的错误观点,强调“没病要先防病”。 预防并不单单指的是行动上的,首先是观念。一项对全国一些大城市9000余名门诊、首诊病人进行的高血压调查报告显示,35岁—45岁这组的中年人,知晓率、服药率最低。人民医院急救科主任朱继红深有感触地说:“中年人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重视。他们不像老年人一样承认自己老了。对于许多小病,总还想像年轻人一样扛过去。比如在100名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一半的人知道自己有这个病,而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中,只有一半的人去治疗。因为高血压必须长期用药,不可因暂时好转而停止,而在治疗的人中却只有一半人认真治疗,这就是当前的一个现状。” 其次,应该掌握一些医学的基本常识。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对自身的疾病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即使自己还没有疾病先兆,也应该重视对这种遗传病的预防,注意饮食、定期检查、家中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等等。北京市急救中心急诊科罗怡主任说:“‘120’系统是老百姓的生命线,但是‘120’也是被动的,别人呼叫我们才过去。老百姓应该有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对疾病的防御和急救措施,争取一分钟也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还有,就是要特别重视自己的身体检查。前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一种“过劳死”的说法——即过度劳累而死。罗怡主任说,其实在医学上并没有这个提法。所谓的“过劳死”,一定是有潜在的疾病,而劳累过度只是一个导火索。专家提醒:这些潜在疾病,在发病前有时候没有先驱症状或先驱症状很少,所以大多数猝死者的平时身体状况表现正常,看起来完全是个“健康人”。另外,癌症的病变一般来说不是一步到位的,早发现就有早挽回的余地。像李媛媛患的宫颈癌晚期,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专家提醒:女性在30岁以后,就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的检查,对于早期的癌症,采取手术半切除或完全切除子宫,就可以保住生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同的人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特别是有疾病的人应该先体检,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大学教师,考完试已经极度劳累了,体力的透支使心脏的负荷达到了极限,可第二天还要像往常一样做100个俯卧撑,这对他的身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应该说“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王梅副主任主张,运动应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在平日的家务劳动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拉伸和弯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步行、爬楼梯、骑车等。把运动融入生活中,不仅容易做到,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人的心情。 后记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人民医院急诊室里碰上正在抢救一名中年男子。据朱继红主任介绍,该患者今年43岁,已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凌晨突然腿部失去知觉,双眼重影,说话困难,是典型的脑卒中。幸亏送得及时,进行了溶栓治疗,目前能在人搀扶下走路,但眼睛和说话还是不行。记者问是否能够恢复正常。朱主任说有没有后遗症,现在还很难说…… 记者眼前的这位中年男子,微闭着双眼,打着吊瓶,身上插着管子。从他的脸上依稀能看出往日的精明强干,很难想像一个还在壮年时期的男子,从此之后双腿的行走将成为一个困难,留下终身残疾,他的生活也许将会永远地改变了。 “我们不仅要延长寿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生存的质量!”朱主任的话一直回荡在记者的脑海里。走出医院,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突然感觉一切是那么美好,活着真好!我们想说:活着和死去只是一步之隔,珍重生命,珍爱自己吧。其实你只需做的是: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自 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