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引发传统课堂教学表达、教学方式甚至教学理念的变革,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是当前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结合三种整合的形式,分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中学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整合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指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与教学诸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师生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形式,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一、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形式与实效

(一)形式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理课堂模拟实验的呈现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大厦的建立。第一种是教师对那些由于受到常规仪器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实验、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另一种是在期末物理实验复习或初三物理复习中把搜集到的模拟实验课件或视频整合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配以文字等在复习课上使用。

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模拟实验的整合优势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加以补充,对难做实验加以模拟或者把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物理教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课本中涉及很多物理实验,有些实验可以借助实验器材进行演示,但有些实验在课堂上不能演示或再现。采用动画模拟能产生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能使学生对实验有感性认识。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研究表明,13至16岁的青少年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此时一般只能对具体可感的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而形式运算阶段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物理知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二)形式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演示课件

这种形式是教师在完善物理课文字或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把从学校内部的资源库、自己以前收集或者网上搜集的课件、素材、教案整合到自己设计的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的物理电子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图表、图片、动画、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知识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的难点、重点,展示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二、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解存在偏颇

物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物理教师对信息技术持否定态度,他们相信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效果远胜于应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当作“花瓶”,为炫耀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呈现,俨然成了信息技术课堂的一名“操作员”。

整合的主体是物理课程,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整合要既适用于作为主导的教师的“教”,又适用于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让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学科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虚拟实验充斥课堂

有些物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使教学便捷、学生记忆更容易,无论什么实验都采用虚拟实验。虚拟实验的好处就在于实验现象明显,容易理解,而它的劣势在于学生不能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最终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三)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减少

运用信息技术后,教师把很多内容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很快就演示讲解完毕,演算过程匆匆而过,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信息量很大,但实际上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黑板加粉笔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技术承载的信息量适度,给学生的想象、思考和理解留有时间。

三、促进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课程整合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课程整合的前提,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恐慌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挑战,抓住时机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掌握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常规故障的能力,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活动的辅助手段;教师在精通学科内容的同时应熟练掌握软件资源,如Flas、视频切割软件等,学会用BBS、博客等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技术,并自如地驾驭网络平台,汇集专题资源,高效地组织教学。另外,教师要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在课程整合教学理论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掌握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传统教学要求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指导思想要求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信息技能,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却被很多物理教师忽视或认为根本不必要,使学生虽成为知识能力的高手,却成为情感、伦理、道德的矮子,难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三结合的目的。

(三)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物理的指导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导航,设定学生自主学习要达到的层次目标,同时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刘儒德.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雪琴.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5(1).

(作者单位 上海市奉贤区汇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