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仍存在资金规模效益小、物流发展不健全、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较差、农业企业“走出去”困难重重等问题,应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国际性的物流园区,提高项目可持续性,帮助农业企业更顺利地“走出去”等措施加强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62-02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会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而且也会为沿线国家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基本上以政府主导为主,私企和民间机构为辅的格局开展。广西是农业大省,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接壤的省份,无可厚非地成为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主要省份。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合作范围逐渐扩大,贸易额度一路飙升,2010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位181.7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额分别为107.1亿美元、74.6亿美元,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位432.6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额分别为260.2亿美元、172.4亿美元,2010―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增长了250.9亿美元、97.8亿美元及153.1亿美元,尤其2010―2011年期间,增长率高达34.6%(如下表所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和发展,双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且农业领域的合作已扩展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渔业、畜牧业、养殖业,另外有人才培训、科技交流等,东盟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也逐渐延伸到中国内地,且开展了互联网农业方面的合作[2]。中国与东盟自开展农业合作以来,合作项目和农产品贸易金额持续增加,“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和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东盟可在农业合作中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积极开展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10年的181.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432.6亿美元[3],但每个项目平均只有几十万,总体看来投资力度较小,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多个政府部门单独投资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难以形成投资的互补效益,比如中国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及江西、湖北两省都与菲律宾开展了水稻的技术合作,由于这些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影响了规模效益的形成。

(二)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协调性较差

调查显示,我国一些省份不但参与了国家与东盟的农业合作项目,还私下与东盟开展了合作,地方政府与东盟开展合作丰富了农业合作内容、拓宽了合作面,加大了合作力度。但这也造成了很多困扰,地方和中央项目雷同,不能形成互补,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合作国而言,同一个项目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合作国的经费,但却使我国地方和中央形成了竞争关系,不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和长期发展合作。

(三)农产品物流体系落后

中国―东盟交易的农产品大都是鲜活农产品,最注重新鲜。在中国只有广西的东兴与东盟接壤,农产品运输大部分要靠海运,而海运周期较长,不利于鲜活农产品及时的运送,而陆路运输较少,且缺乏适宜的航空运输。我国对东盟出口前三位的农产品是大蒜、柑橘和苹果,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柑橘和苹果占水果出口量的2/3。水果易腐,加上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定会影响水果的质量,一旦进行贸易的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影响两国的合作,故必须要完善中国―东盟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4]。

(四)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较差

很多专家都较关注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影响力和持久性。四川省农业厅正在执行的“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项目就面临可持续性的问题。按照项目规划,该项目将作为引进、展示优良品种,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的实验基地。项目结束了,示范园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今后是在现有体制下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还是直接引进一家企业进行运作,值得各方认真探索和研究。

(五)农业企业“走出去”困难重重

中国―东盟的合作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走出去”较困难。农业具有先天的弱质性,生产周期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长期连续投资,不易“走出去”。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部门繁多,审批复杂,阻碍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脚步。中国―东盟农产品税率较高,出口关税负担较大,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平均关税率高达30%,再加上国家取消了粮食出口退税政策,严重削弱了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5]。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与东盟农业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专项资金。其次,改变与东盟农业合作资金供给分散的现象。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农业合作资金整合,在机构和职能还不能进行大调整的情况下,可通过打造“大项目”平台实现资金整合,“大项目”应该集中在重点领域,如粮食生产合作、农村能源建设、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农村发展与减贫、农业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等[6]。

(二)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性

为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东盟合作的协调性,国家应制定统一规则,规范中央和政府对东盟的农业合作和外交方式,如中央和地方不能在东盟国家实施相同或类似的农业合作项目或者进行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在与东盟开展合作项目时,地方和中央最好形成互补,既能拓宽合作面又能避免资金的浪费。国家可根据各省市的特点和优劣势决定其是否需要与东盟合作,应该在哪些方面合作,哪些方面需要协助国家,哪些方面需自主与东盟开展合作等。

(三)完善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体系

为维持贸易双方长期友好的合作,必须要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大型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中国和东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条件建设具有规模的国际运输中心。由于海运具有周期长的弊端,可大力发展陆运和空运,在与东盟接壤的东兴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物流园区,并可与互联网相结合,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电子交易平台,完善仓储设施,这将使中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走向大规模、现代化的批发配送方式[7]。

(四)提高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在对农业合作项目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考虑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性问题。要使项目有可持续性就必须解决三个问题[8]。首先,维持项目可持续的资金从何处来?在设计农业合作项目时,可考虑多设计一些可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将来企业能够承接做下去的内容。其次,项目结束后,合作方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能够独立工作的程度?最后,项目结束后,合作方能否获得维持设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配件,这需要建立良好的贸易渠道。

(五)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与东盟开展合作时要考虑让企业参与,为企业“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项目的市场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优先推荐“走出去”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走出去”的农业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其融资和示范项目经费问题。最后,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各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解决权限分散、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习农,陈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拓展与共建[J].国际贸易,2014,(4):23-30.

[2] 黄梅森.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现状与对策[J].经贸论坛,2015,(7):181.

[3] 张周来.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将进入黄金期[N].经济参考报,2009-10-16.

[4] 孙大岩,孔繁利.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新趋势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5,(10):186-190.

[5] 陈前恒,吕之望.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状况与展望[J].东南亚研究,2009,(4):46-50.

[6] 傅晨,李飞武.金融危机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J].广东农业科学,2011,(7):204-208.

[7] 黄凌军,何政.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分析与展望[J].广西农学报,2007,(10):62-64.

[8] 陈前恒.关于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状况的调研[J].东南亚纵横,2009,(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