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考核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类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形势需要,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用现在不同职业岗位提出的要求,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陈旧。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知识面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际关系密切,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的落后,同时学生缺乏相关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1.2 课程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填鸭式”教学法使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演讲课”,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教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1.3 缺乏课程实践。本课程实践性强、但学生实践经验少,在现在的实习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实习只是本专业的实习,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的内容、工种较多,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即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 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技工院校,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业生产一线的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以上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毛坯的制造方法、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将原教材中属于热加工工艺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三个章节的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介绍常见的毛坯制造方法与过程,并对机械加工类专业必须了解的有关影响机械加工方法和质量的毛坯材料机械性能、毛坯上常见缺陷等内容进行大胆地删减,减少了学时。将原教材第五章到第十章有关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和第十一章有关精密、特种加工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重组,分别安排为介绍机床构造、刀具类别和介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其工艺特点这两个单元。保留原有的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典型零件加工和装配工艺章节,各自成为独立单元,作为教材的重点知识内容。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1 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它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具体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任务”,最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如在学习典型零件的加工时,教师先呈现零件加工的任务;其次学生分组根据提出的任务,分析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针对每组学生完成的结果给以评价。

3.2 “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于车削、铣削、磨削的实习操作,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分。

3.3 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零件的加工方法比较多,有的还比较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教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不好,有些内容很难在黑板上讲解和表述清楚。利用现代化设备,通过动画、视频展示机床的外形结构、原理、零件加工过程等,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直观易懂,给学生以亲临现场的感受,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学法指导。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贯彻“预习、听课、复习”这一常规的学习方法,并在结束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高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在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过程”时,学生要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对不同的工艺规程经常有对错之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工艺规程通常只有优劣之分。再者要引导学生理解“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只要能满足机器的工作要求即可”。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的实例,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专业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以技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成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学生的学业成绩由笔试成绩30%(期中笔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占60%)、实际操作30%、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等)和作业20%组成。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过程中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结束语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改革和探索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不足,只要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必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海魁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 徐涌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7,(52):111

[3] 王翠芳.浅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江西化工,2004,(4)::77~78

[4] 查文秀.浅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改革[J] .成功(教育),2012,(4):14

[5] 周立永,祁金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初探[J].成才之路,2009,(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