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美学观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美学观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347-01

摘 要 标志设计作为一门现代艺术设计类学科,其中的图形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美学观、哲学观和宇宙观。因此,在学习标志设计这门课程的时候更应该溯本求源,找到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关键词 标志 传统 内涵

在上个世纪早期我国很多地方的人们通过剪纸歌颂生命,赞美人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体现了这项传统艺术中的吉祥观、阴阳观和生生观,从造型上来看也是体现了简练概括,夸张写神的图腾造型观以及自由意想、变形再造的造型观。然而正是这些观点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也体现得相当明显。

首先,吉祥如意的理念同时存在于剪纸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中。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在传统剪纸文化中,对福、寿、禄的美好期盼,以及剪纸图形背后蕴涵的对生活幸福和吉祥如意的祈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如今,在我国只有约一百年历史的标志设计同样是人们对企业学校机构等部门赋予了美好的愿望。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图1),就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涵。

同时,传统剪纸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观在标志设计中也有着明显地体现。

剪纸艺术中平面简单的图形,表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且深受易学文化的影响。而当代设计师,也受到易学文化的熏陶,其作品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之间,打上易学文化的烙印。

中国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中,人们都曾以天圆地方来概括宇宙,太级图案也是最具代表性之一,具有简洁、神秘的“动静观”和“时空观”,具有标志设计的典型意念。深圳的“水上乐园”标志设计,就借鉴了太级这一传统图案为基础,水纹上下翻卷、流动,简洁明快,生生不息。着力表现“水上乐园”水之变化的丰富内涵,强调其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符号性,在组织构成中充分发挥了严谨、鲜明而又强烈的表现力,体现了纯朴,柔和而又完整的形式美,同时具有现代标志特征。

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图2),设计者也充分运用了剪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天圆地方。蕴涵着天圆地方的古钱币,表明了中国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的标志由结了红绳的古钱启发出创意,钱孔与红绳构成了“中”字,现代的造型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艺术和剪纸艺术中,“意念先行,以形取神”这一特点在这个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图腾式造型在标志设计中能够表达深远含义。

标志设计就是以图形来传达信息,图形简洁使人容易识别,造型有特点使人过目不忘。在现代标志中,可以找到许多传统剪纸文化中的图腾式造型所流传下来的印迹。设计者运用富有象征意义或历史渊源的动物图形,抽象并加入新的涵义,并进行图形的变形,使之古为今用。

韩美林先生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做的标志,取材于中国传统剪纸图案中的凤凰形象,并加以简化,生动刻画了一只红凤凰的形象。这只腾飞的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凤凰飞到哪里,就会给那里带去安宁与幸福。造型简洁概括,易识别。此外,另一巧妙点在于,凤凰的标志又是贵宾“VIP”的艺术变型,表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把每一位旅客和货主作为贵宾服务的诚意。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图3),借用了原始社会的凤鸟图腾,并使用了中国图案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

剪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剪纸的造型特点是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神达意式的变形艺术,在现代标志中得到了延续。北京2008年申办奥运的标志运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也许剪纸艺术对于很多年轻的学子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是历史的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透过现代的图形挖掘出深层的内涵是我们每个艺术工作者必备的任务,因为任何好的设计和图形均是人们几千几万年来对自然对生活的态度的体现,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创作。

参考文献:

[1]陈瑞晨.民间文化的影视解读.视听纵横.2007.55(6):59-61.

[2]杨丽媪.民间艺术的困境与出路.美术世界.2008.12(4):38-39.

[3]赵铁信.中国民间艺术光耀耶路撒冷.民间文化.2007.85(12):80-81.

[4][日]下井芸华.标志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