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国际贸易合作,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各国联系更加密切。在此过程中,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形成了世界物流市场。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升级

一、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评价标准

区域物流竞争力指的是和其他区域相比,某一区域的物流行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在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方面,我们必须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市场需求、物流市场供给、物流企业实力、信息资源状况、物流行业环境六方面内容。

2.评价方法

现阶段,运用比较多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全面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立足于评价标准内在关联性,从众多评价指标中挑选出一些全面概括性的指标,反映评价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评价指标重复,精简了评价标准体系,实际效果很好。同时,综合评价有固定结构体系,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所以,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数学模型如下:

一般来说,设X=(x1,x2,…,xp)’作为随机可测变量,并且

Xi=ai1F1+ai2F2+…_+aimFm+ei, i=1,2,…,p,其中F1,F2,…Fm是公共因子,而ei是Xi的特殊因子。F和e都是随机不可测变量

μ=(μ1,μ2,…,μp)’表示x总体平均数

A=(aij)p*m表示因子负荷

首先要对x进行标准化处理,设定其数值为0,方差等于1。得到以下公式:Xi=ai1F1+ai2F2+…_+aimFm+ei,

假设(1)fi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

(2)ei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ei;

(3)fi和ei互不关联.

那么,x就是一个因子模型,包含了m个公共因子

假如(4)fi和fj互不关联(i≠j),那么该因子模型就属于正交因子模型。

在正交因子模型中:x的方差用以下式子表示,Var(xi)=1=++…+ +ei,设=++…+

(1)hi2表示m个公共因子对第i个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叫做第i个共性方差

(2)ei表示特殊方差,是公共因子无法解释的部分因子分析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向量。因为各指标数据有不同量纲,所以必须先把全部指标数据的量纲归零。

②计算样本关联系数矩阵,同时检验因子分析法可行性。监测关联系数矩阵变化,假如关联系数矩阵数据基本上都在0.3以下,就不能采用因子分析法。

③计算关联矩阵特征数值λi和特征向量αi,i=1,2,…,n。优先提取特征数值大的公因子,提取因子数量不宜太多,而因子解释变量越多越好。

④确定公因子数量为k。其具体操作为:如果前k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比例达到85%以上或者95%以上,那么提取这前k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⑤计算因子负荷,得到因子负荷矩阵A。

⑥根据最大方差来旋转矩阵A,得到新的矩阵,称为矩阵B,然后计算各个公因子分值Fi=αix,i=1,2,…,n。

⑦根据因子分值和方差贡献比例,来计算总分。按照总分高低进行排序,用F值来表示区域物流竞争力大小,F值越高,竞争力越强。

二、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建议措施

1.建立物流合作平台

现阶段,基于国家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目标,江苏省有长江沿岸的中部、南部区域以及苏北、东部沿海地区。江苏沿江地区、上海、浙江沿海地区三大区域从北到南形成了“T形”空间格局,以上海为中心,带动长江两岸区域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全球第6大城市群框架基础。按照这一新发展格局,考虑到不同区域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密度、产业数量等情况,在长三角新发展格局中,南京两岸的苏中、苏南地区应当和上海一起归为“核心区域”。而沿海地区和江苏中部、北部则归为长三角北翼地区,这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点,应当划入到国家长三角发展规划中,成为重点开发区域。在具体建设方案上,江苏北部地区和长三角沿海地区应当按照点、线、面要求逐渐推进布局,可以选择一些中心城市,像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围绕城市逐步开发周边区域,从“造港、修路、建园”等方面入手。首先是设定节点,选择一些中心城市先进行开发,建立经济增长极;其次是连点成线,通过交通线路来连接各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形成点线结合的新发展格局;最后是以线为轴向外扩展,促进沿线区域进一步开发,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极辐射效应,形成完整的区域经济体。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长三角地区要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两个中心”,立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沪、苏两地产业优势,重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沪宁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生产业,打造国内生产业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江苏省的优势产业和应当调整改造的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网络平台,搞好物流基地建设,改革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基于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等中心城市,推动区域物流行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外国金融机构在江苏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国资本进入本地,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努力探索中外合资发展道路,完善金融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建立一批大型知名的专业商务服务机构。

(2)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努力打造南京“中国软件城”品牌,加强苏州、常州、无锡等地的软件园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扩大国际外包服务发展规模,将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打造成为国际外包服务中心,努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科研服务业,提高科研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市场化经营,建立我国工业科研服务基地。

(3)现代制造业。促进沪宁沿线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逐渐改变传统低端加工制造模式。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把握人民币升值契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

(4)传统产业。通过转移、改造、升级等方式,促进沪宁沿线地区低端制造业向周围地区转移。借鉴广东省产业转移经验,专门划出一些区域来接受这些传统产业,并有省政府、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用于产业接收地区规划发展,补贴产业转移成本。

(5)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对于这两种产业,应当尽快整治淘汰,坚持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沪宁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更好应对国际风险,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3.加强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根据物流行业规划布局特点以及统筹制造业发展要求,江苏省应加强省内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包括区域物流基地建设、物流运输合作平台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业科技改造工程、大型物流网络等,完善物流各环节衔接,提高货物集散能力,扩大物流服务范围,把江苏省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物流基地。努力搞好省内物流平台建设,优化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保证产业链有效运行。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全面提高物流基地服务水平,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物流中心,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优质物流服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利用港口优势,建立港口物流基地,用于大宗水运货物集散,带动港口周边产业发展;②利用航空运输优势,建立空港物流基地,提供货物中转、快速配送服务;③利用公路、铁路交通优势,建立陆上物流基地,为沿线地区提供货物配送、中转、集散等综合物流服务;④利用制造业基地优势,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专业物流服务;⑤利用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优势,建立商务物流平台,为商业贸易提供优质物流服务;⑥利用加工出口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物流服务。现阶段,张家港市已经开始规划,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建设物流基地。完善交通运输体系,集中构建“三纵四横”物流运输体系,即南北方向的徐宁杭线、京杭大运河沿线、东部沿海一线,东西方向的长江沿线、沪宁线、陇海线东段、徐宿淮盐一线,建立国内物流交通网络,并且面向国际市场,把省内产业区、经济区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对外沟通。进一步规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设施建设,保证物流各环节有效衔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完成现代物流中心改造建设,优化物流配送、仓储功能,整合资源,扩大物流业发展规模,提高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港口、交通枢纽优势,建立区域物流综合服务中心,促进物流产业集聚,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物流中心,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优质物流服务。另外,政府部门要提供更多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全面深入规划布局。综合全省情况,统筹协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循序渐进发展,完善省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成本代价,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可以参考日本“集约经营、细化分工”物流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来建设物流基地,通过现代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江苏省物流业健康发展,形成统一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4.建设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从目前来看,江苏省物流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问题十分严重,迫切需要专业物流人才。物流企业很多都是从原来的仓储、运输等行业转型过来的,企业员工对于现代物流不太了解,缺乏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物流规划、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在思想观念、技术能力上,目前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都比较欠缺,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特别是具备现代物流知识技能和物流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阻碍了物流业健康发展。因此,江苏省应积极建设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要。首先,可以利用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其次,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各大高校可以开展全面立体化的物流专业教育,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再次,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组织力量,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培养专业对口的应用人才;另外,拓宽物流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引进优秀现代物流人才;最后,完善物流人才评价机制,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为物流人才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邵校,海峰,陈立.区域物流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4-14.

[2]清风,谭筱.布局“四大物流区域”江苏省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J].市场周刊,200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