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剖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剖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情人》的叙事结构存在很强审美性。《儿子与情人》的自传体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叙事结构,《儿子与情人》的第一部是从莫瑞尔太太的视觉来叙事,而第二部则是从保罗的角度进行叙述,极大地丰富了《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的审美性。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叙事结构 自传体叙事审美

引言

纵观劳伦斯的所有文学著作,其几乎每部作品都由于描写性而冲击着读者的神经。所以,劳伦斯的作品是争议颇多的。而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儿子与情人》,也不可避免地饱受读者争议[1]。但是由于《儿子与情人》具有自传体性质,所以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具有非常强的文学审美性。

一、《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断裂性

从叙事结构来说,《儿子与情人》并不具备自然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由于整个故事的叙述是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对作品主人公以及保罗出生前的叙述,第二部是对保罗母亲去世后的叙述。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通过儿子保罗的眼睛来叙说整个故事,这就必然会造成叙事断裂。保罗出生前的所有故事不可能用自己的口吻与视觉叙述出来,所以只能用保罗母亲的口吻述说,但保罗母亲去世后的故事不能再由其叙述,所以只能靠保罗来完成。

《儿子与情人》叙述的断裂性似乎使劳伦斯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然而,劳伦斯却非常聪明地用第三人称来解说整个故事,这就完美地避免了故事叙述的杂乱性,不管是第一部母亲口吻,还是第二部儿子口吻,都可以从第三人称口中叙说出来,而且可以从时间和叙述手段上将第一部和第二部进行完美衔接,弥补了《儿子与情人》叙述断裂,成功地实现了故事过渡,完整地呈现出故事叙述结构中所具有的审美性。

《儿子与情人》所存在的叙事结构断裂性另一个表现是声音叙述的断裂。整个作品主要是在母亲去世后,儿子保罗对母亲的回忆,故事中很多还有保罗母亲的记忆。为使整个故事叙事结构具有统一性,作者通过回忆的叙事方式,将保罗的故事在整个作品中置于其出生前,也就是莫瑞尔家庭的状况[2]。《儿子与情人》的整个故事都是用保罗的视觉与口吻来叙述。作品中,保罗的叙述几乎将母亲的叙述遮蔽掉,比如,小说第一部分中母亲的回忆与叙述几乎全是用保罗的口吻叙述出来,保罗自己的叙述,在作品第二部才真实显现出来。

这就使整个故事出现两个不同的声音,即保罗与母亲。作品第一部用母亲的声音将保罗的叙述表达出来,母亲的回忆对《儿子与情人》的整个故事进行了垄断。此外,整个第一部随处都能找到有母亲口吻的句子,像“她始终记得那天的情境,因为那是她一生感到最悲痛的一幕”,到处都能在作品第一部看到保罗母亲的口吻与视角。在《儿子与情人》的第二部,母亲的声音变成保罗的声音。与第一部比较类似,用保罗的内心感受来展开整个故事,比如:“保罗厌恶她,因为她毁坏了他的自得与自在,他屈辱、苦恼”[3]。由此通过不同的人物叙述来感悟叙事结构断裂后的,同时通过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领略儿子的叙述和母亲的故事。

二、《儿子与情人》叙事结构悖论性

由于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的叙事声音存在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存在的叙事结构悖论性。

整个作品的叙述中,始终存在的保罗母亲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罗的视觉与感受。此外,保罗母亲对作品叙述的出现和存在,对《儿子与情人》的整个叙述结构具有相悖存在、彼此补充的重要作用,即作品第一部中保罗母亲的叙述对表现与升华作品主题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保罗母亲的叙述,使得整个作品的第一部都与叙述的模式相符合。在儿子保罗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加了一个对保罗母亲的叙述,而且还通过极其鲜明的方式融入整个故事叙述中,其目的就是控制与垄断儿子保罗的叙述[4]。然而,在《儿子与情人》的第二部,保罗母亲的叙述完全消失,整个故事都是保罗自己来叙述。从母子共同叙述整个故事到只有保罗一个人来向读者介绍故事发生的历程,更加成功地向读者暗示此时的保罗已经在故事中长大。

每个人都会有骨折般疼痛的成长经历。《儿子与情人》所运用的断裂式叙述结构就是对这种疼痛的完美表现。就像作品的第二部中,整个故事单独由儿子保罗的声音完整地叙述出来,相比于第一部,如果缺少了母亲的叙述,保罗所叙述的内容就会给人一种混乱感,然而这也正是儿子保罗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思、痛苦、彷徨以及迷茫的思想经历,而且这也是作者劳伦斯写《儿子与情人》的目的所在[5]。

在母子俩交错性的故事叙述中将《儿子与情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作品第一部中,保罗母亲的叙述声音只是对儿子保罗的叙述起着控制性作用,她用坚定的人生观点、价值信念以及生存状态对儿子保罗的成长历程予以掌控。所以,在作品第一部保罗母亲的叙述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平缓、稳定的叙述节奏与情绪。虽然第一部的叙述是由保罗与母亲的声音共同形成的联合性叙述,然而,整个故事叙述内容却十分清晰,确定性非常明确,儿子保罗的成长经历与保罗母亲的生活交错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形成一种水融境况。然而,这种境况到了《儿子与情人》的第二部,由于不再有保罗母亲的叙述,保罗自己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迟疑,不确定性非常明显。此外,整个故事的节奏是随着保罗母亲与保罗的交流而陷入混杂困境的情景[6]。在保罗成长的历程中,与母亲曾经亲近密切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开,但是,由于多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使得保罗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处处顺从母亲的性格,就像《儿子与情人》中所描绘的:“不愿做与母亲意愿相违背的事情”。由此就造成保罗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听从母亲,就会与自己在成长中那些逐渐形成与接受的思想相背而行,但是如果听从自己,就会背叛母亲的意愿,这就导致作品的第二部中保罗的叙述带有很多的不确定与犹疑性。

保罗在作品第二部中所发出的叙述声音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对背离母亲意愿的自责与背离自己意愿的痛苦与矛盾,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成长后的悲哀,就是在这种纠结与痛苦中,保罗逐渐长大。虽然保罗非常不情愿,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他还是逐渐离开了母亲,背离了母亲的意愿,就像作品第二部中所描绘的:“他清除了所有阻挡他意念的可能性,理清了思路,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保罗知道,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心去寻找判断是非的根据,用耐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7]”保罗最终对母亲明确地坦白自己无法按照她的思想来完成自己的人生。

整部《儿子与情人》作品中,保罗母亲的叙述至始至终都与保罗成长中所忍受的苦难成正比而存在。但是,正是这种带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性叙述的存在,造成作品叙事结构和作品的主旨产生悖论性的意义,而且对表达作品的主题也有非常好的审美效果。虽然母亲的去世让保罗深深地痛苦与自责,但是,保罗母亲的影响力还是保罗的成长历程中日复一日的减少,远离母亲独自生活与成长,保罗逐渐在成长中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声音。

结语

通过阅读与分析劳伦斯的整部《儿子与情人》发现,劳伦斯对《儿子与情人》这一题目的选定已经在向读者暗示自己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的叙事结构审美特性。单从题目上看,《儿子与情人》极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误解,让读者认为在情人与儿子后所省略掉的内容是具有统一性的。但是,整个作品所介绍的却是莫瑞尔太太的孩子以及她孩子的情人们。由此若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定作品的题目,那么,这部作品的题目则该是《莫瑞尔太太的孩子和保罗的情人》,从这个题目来看,整个故事的叙述仅仅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表面叙述视角,严重背离了作品叙述所产生的矛盾,使得作品很难达到作者想要的那种审美效果[8]。《儿子与情人》的自传体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叙事结构,所以,劳伦斯拟了这样一个带有歧义、却能够大尺度的转变空间叙述角度的《儿子与情人》来叙述自己的自传体。

查阅有关劳伦斯的资料发现,在确定《儿子与情人》的最后一稿前,劳伦斯所确定的题目是《保罗・莫瑞尔》,然而最终公诸于世的题目是《儿子与情人》。这个题目从另一个视角向读者暗示《儿子与情人》的叙事结构。在《儿子与情人》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出儿子保罗从出生到他的生活的各个人生阶段所经历的成长故事,还可以从中读出另一个具有关键性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为作品第一部做叙述的保罗的母亲,这样,叙述者的声音与叙述者的感受共同交织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儿子与情人》的故事,而且还可以感受到那种浓烈的叙述。劳伦斯所运用的这种叙事方式将《儿子与情人》整个叙事结构中所存在的断裂式相悖性完美呈现出来,不仅使其叙事结构呈现一种强烈的审美艺术性,在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将这种叙事结构变成《儿子与情人》中的构成部分。语

参考文献

[1]崔更生.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关系中女性主义(英文)[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169-170.

[2]孔祥国.毛莱尔太太:《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742-743.

[3]徐敬珍.花语传情――从《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看劳伦斯的浪漫主义气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6):94-96.

[4]杜凤兰.浅析人的异化在《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548-549.

[5]徐敬珍.解读《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2):249-250.

[6]陈振华,杨萍.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原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423-424.

[7]张晓红.论《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J].新西部(下半月),2008(03) :163-166.

[8]李鸿鑫.解不开的情结――从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分析劳伦斯与父亲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