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狩猎 隐秘流行的富人游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狩猎 隐秘流行的富人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式双管的猎枪射程。

80米。

猎人在这头,猎物在那头。

据英国《卫报》近期报道,苏格兰一家专营运动和射击旅游的公司负责人乔治・金史密斯称,虽然豪华狩猎和射击游项目收费很高,一个团队一天可能会花掉1.5万英镑,但对该旅游项目的需求从来没有这么旺盛过。

英国地产公司莱坊日前也报告称,与狩猎、射击和垂钓相关的资产过去10年来价值增长了32%,而有红松鸡出没的地块售价更是上涨了49%。

另有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在苏格兰地区,仅猎鹿一项,对经济做出的贡献价值高达1亿英镑,而在苏格兰的偏远地区,猎鹿还创造了超过2500个就业机会。

自然可以被有节制的索取的。大自然保护协会10月11日在其网站上发表一份声明说,这次活动是两年前由大自然保护协会组织,目的是考察欧洲保护地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种群控制,完全不同于媒体报道中的商业图片,更与报道中暗示的猎杀和猎奇的破坏自然行为天差地别。“基于科学研究结论开展有计划的狩猎活动……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动物之间无谓的资源竞争。”

国内由于各种原因,基本处于全面禁猎,加拿大、南非、俄罗斯……因其物种丰富或者法规健全成为狩猎者的新天地。他们一边寻找猎物,一边防备自己成为媒体的目标。此前英国《泰晤士报》称,马云和其他11名同伴在一次狩猎度假中豪掷3.6万英镑,之后他们乘直升机前往多个高端狩猎园区,一周共猎杀了 10多只鹿。报道一出,马云被一片声讨。“学当贵族,我毫无兴趣,出身贫寒草根,对贵族生活并无向往……”8月11日,马云不得端起小心,在个人页面上做出回应。

海外狩猎有着严格的限制,有的地方比如美国还为猎场中的猎物登记了DNA。导猎员会告知猎手,哪些可以打,哪些不可以。私人猎场每年都有不同数量的狩猎许可证,又叫猎票。哪一种动物可以打,可以打多少只都有严格规定。“最受保护的动物都要提前预订,比如长颈鹿,1年才可以打一只,豹子3年才可以打一只。如果是黑斑羚,则可以随便打,因为数量太多了。”我爱狩猎俱乐部创始人卢彬说,每年政府都会派直升机做盘查,估算动物的数量然后发证。狩猎的价格也很惊人。一只大公狮的价格是5万美元,母狮子便宜,是1.5万美元,长颈鹿3000美元。更贵的是犀牛,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价格这么贵,打不到怎么办?能否让当地导猎员代打呢?“这当然不行。只能你打,打不到也没办法。”

狩猎价格不菲,“我们接待的狩猎客人需要有使用猎枪的经验,因为这是一项危险运动。如果没有持枪的经验,就必须雇一位一对一的随身教练。”英国狩猎公司“狩猎英国”(Hunting UK)的接待员说。“以射猎鸽子为例,价格包括每人每天200英镑基本费、45英镑枪支租用费、250英镑其他配套设备租用费。如果雇随身教练的话,还需支付这笔根据教练级别收取的费用。”

生意人,通常四五十岁,有钱有闲,爱开越野车,喜欢户外运动,没有开枪心理障碍。正安国旅职业狩猎经纪人王巍自2004年起带过二三十人到海外狩猎,他曾对媒体这样描述这群人。

富人游戏,正在隐秘上演。

争议之下青海都兰猎场

等了6年,勇军没有等到返聘,他在职的都兰猎场彻底关闭,国际狩猎场试验宣告失败。

最牛的单位

都兰猎场一度被称为“世界一流的高原狩猎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运动狩猎(非围猎区狩猎)之风吹入中国。1985年,美籍华人刘国烈到都兰县考察,提出办国际狩猎场的建议。1987年,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成立。次年,猎场贷款建起一座三层办公楼,为当时该县的最高建筑。

一拨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猎手来到都兰,打一只岩羊等野生动物要支付1万至3万美元。数据显示,1988年至2006年,都兰猎场每年创收200万至300万元,共纳税400万元。

都兰猎场曾成为全县“最牛”的单位,鼎盛时期有正式员工23人。蒙古族的勇军1997年进入猎场当导猎员,工资3000多元。勇军是猎场唯一花钱培训过的导猎员,老外都喜欢他。一次,勇军陪美国女猎手珍妮打到盘羊、岩羊、藏原羚、马鹿和白唇鹿共6只。珍妮一高兴,给了勇军1万元小费。

这一时期,各省多家狩猎场,并未进入公众视野,在“隐秘状态”下“闷声发大财”。国家林业部门曾公布,至2005年底我国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收入3639万美元。2006年,国内狩猎场因为“拍卖”被动“浮出水面”。2006年之前,国家林业局会在每年底或者第二年初批准来年春秋两次国际狩猎的额度,这种审批并不公开。2004年《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之后,以往一事一批的方式必须转变为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审批”。考虑到很长时间以来猎物的价格都没有提高,林业局最终选择了一种能让收益最大化的方式―委托黑龙江一家拍卖公司,在媒体刊登广告―拟对289只野生动物的狩猎权进行拍卖。国家林业局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多家动物保护组织予以谴责。“那时谁说话,谁挨骂。还有人诅咒我,说你欠账要还的。”拍者王巍回忆。拍卖被无限延期,当年的秋季狩猎也被取消。

2009年,国内狩猎公司倒闭。县政府拿出196万元(包括还猎场当年盖楼时的80多万元贷款),遣散了猎场的9名编外人员。场长承诺,有外国人来打猎,仍将他们返聘。2011年申请失败后,承诺落空。管理者航庆加曾设想“围猎场,设靶子、放人工喂养的鸡兔猪”。这个想法没来得及实施,2012年4月他被调至农牧局任副局长,都兰狩猎场彻底倒闭。

最后一次狩猎

从都兰县城出发,沿青藏公路109国道行驶,在香日德镇的某个村口,向左一转,便投入到无尽的群山与草场的怀抱。从此再没有平坦的公路,而是由碎石组成的乡道。如果赶上下雨,一条平时能开过的干枯的河床突然发水,等上半天才能通过。运气好时,能看到一列队形整齐的野雉横穿道路。有褐色短尾的母雉排在最首,后面是6只左右小雉。它们摇摇晃晃地走着,然后钻进点缀着紫色铁线莲的草丛中,不见踪影。

岩羊和藏原羚是美国人申请来都兰猎捕的对象。这样的捕猎行为被称作战利品狩猎。狩猎者感兴趣的是将动物的皮毛、头部或者角带走,制成标本后展示在家中。常能让人想到的情景,就是在一个宽大的客厅中,壁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上方悬挂着一只鹿头标本,在火光的映照下眼睛里散出野性的光芒。狂热的狩猎者也会在家中专门辟出一间战利品陈列室,他们的打猎装备也会一同展出。在中国西部,岩羊最让外国猎手着迷。因为除了中国之外,这种动物只能在尼泊尔和巴基斯坦打到。

4位美国人提出申请的时候,中国所有的国际猎场已经4年没有接待过客人。导致停猎的是2006年那次对于野生动物狩猎额度的拍卖。时任都兰猎场场长的达盛林认为拍卖的时机不对,林业局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明确表示“不支持”。“许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国际猎场存在。他们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一直以来狩猎只对外国人开放?其实是受到人们消费能力和国内枪支管理的限制,对国人狩猎的门从来就没有关过。还有就是,猎物全部都是国家一级或者二级保护动物,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让人们脑海里‘保护’的概念根深蒂固,却不了解对野生动物的管理和利用。狩猎对调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也有好处。这些认识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普及,突然要进行拍卖,群众肯定接受不了。”达盛林说。正如他所预料,在媒体上出现公开抗议与反对浪潮后,原定当年8月进行的拍卖被无限延期,当年的秋季狩猎被取消。2006年上半年的那次春季狩猎,都兰猎场一共接待了32名国际猎人,猎取盘羊1只、岩羊31只、藏原羚22只,总共54只猎物。那是猎取头数最高的一次狩猎,也成为都兰猎场最后一次狩猎。

为狩猎一辩

战利品狩猎运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是它的残忍和血腥。狩猎成功,一个猎手的习惯是与它的猎物进行合影。岩羊死后,眼睛是不会闭上的,只是看上去暗淡无神。它们往往都是胸腔中弹,但血迹会立刻被清洗掉,以保证将来做成标本后毛色的质量。回到营地之后,便有工作人员来对猎物做基本的处理:剥皮、去脂、在皮张上撒上纯细盐来脱出水分。24小时之后,曾经鲜活健壮的动物,便成为猎人可以带回国去的战利品,包括一对可供陈列的犄角和一张用于铺在桌面上的皮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马尔科姆曾做过《为保护而猎杀》的演讲。介绍自己时,他特别谈到了为何一个热爱动物的人会喜好狩猎。他本人并不是一名战利品狩猎者,他是为了食肉而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威斯康星州狩猎,每年会花钱购买各类野生动物的额度。他这样回答关于“射杀”的合理性:“既然我不可避免地要吃掉杀死的动物来获得能量,为什么我要去吃那些经过养殖厂和屠宰厂之手的动物呢?在养殖厂里,众多牲畜挤在一起,生存环境要比野外糟糕许多,一直到进屠宰场之时,它们的生活都充满了痛苦。而我狩猎的动物,终其一生,都漫步在景色优美的森林中。我憎恨开枪射杀的过程,但是我会通过练习,尽量让动物一枪毙命,将它的苦痛降到最低。一个好的猎人会在野外花费许多时间来熟悉动物的习性。最了解动物的人,才可以称作尊重动物生命的人。”

战利品狩猎在某种程度上和为食肉而狩猎相似。在这两项活动中,猎人都为了能捕获心仪的猎物,要投入精力去掌握动物的活动规律,这使得在许多关于动物习性的问题上,他们比坐在办公室研究动物保护的科研人员更有发言权。而且战利品狩猎的猎手,有一系列更严苛的规则要遵守,比如“避免使用口径和威力过小、不能让动物迅速死亡的武器”,“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的原则,以及“射伤的猎物必须尽快寻找,若丢失,仍按照已获取猎物核销狩猎许可”。

失败的尝试

2007年底,航庆加从县农牧局草原监理站站长的职位上调来,接替达盛林来当场长。他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工作。员工由20多名减少到了5名:正副两位场长、一位导猎员、一位会计以及一名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包括完成每年3次左右的巡山任务、进行设备器材的维护,还有对香日德镇上一处农场苹果园进行民族风情园式的经营。同时经过两年申请,由罗布生兼任经理的国内狩猎公司于2008年成立,得到了县里划拨的80万元启动资金。

拿猎取一只岩羊的价格来举例,该公司提供的报价表是国内狩猎者4万多元,国外报价则是20万元。按理说,国内应有不少富人会对这项运动有兴趣。但是从成立以来,公司还没有开展过任何一次业务。罗布生将原因归结于“游客的心血来潮”,以及“国家对于开展狩猎政策的不明朗,使得猎场无法放手去做市场推广与宣传”。“好几回,都是一群游客已经到了西宁,才给我们打电话,询问能不能打猎,我们根本来不及向省林业厅来请示。”迄今为止,一次算不得狩猎的行为是,一群山西的煤老板过来要求体验打猎。罗布生在菜市场买了10只鸡,去公安局批了100发子弹,在山沟里找了处地方让他们来射击,一共收了5000块钱。

在都兰县,牧民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并不算紧张。曾经在这里,也出现过对岩羊、藏原羚和鹅喉羚的大规模捕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捕杀主要出自于填饱肚子的需要。80年代时,这里又成立了外贸公司,许多家庭都被布置了任务,要上交一定数额的猎物。自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始实施后,当地政府就停止了为外贸出口而进行的商业捕杀。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牧民在有食物吃的情况下也极少会去打猎。“除非是家里的羊膘没有起来,会想到去打岩羊吃。”

在巴隆乡主要居住的是蒙古族牧民,沟里乡则是藏族牧民。他们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也使得他们和野生动物关系融洽。沟里乡热龙村的一位叫热布的村民,刚刚说服朋友投资了50万元,建立了一个草原野生动物救助站,专门收救一些被母亲不小心丢下的小动物。我在那里看到了才出生几个月的梅花鹿、白唇鹿和岩羊。热布给它们喂牦牛的奶喝,等到有一天它们足够强壮,他又会将它们放回山野。他对我说,收留这些动物,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有时候你在一群家养的绵羊中,也会看到一两只岩羊。那可能就是牧民救下的幼小的或者受伤的羊羔,慢慢给养起来。”

1930 年后,受到弗雷德・钱皮恩的著作《带着相机来到虎的国度》的影响,吉姆毅然将他的猎枪换成了一台静物照相机,接着是一台电影摄影机。从那时候开始,他从一名猎虎者转变为一名虎类研究者,野生动物保护运动的公众代言人。

“当我还是一个艺术系学生时,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彼得・拜尔德的《游戏的尽头》,正是这本书让我下决心来拍摄这样一个有关狩猎的专题。”

国际上有一种“战利品狩猎”活动,战利品狩猎几百年前起源于非洲的白人殖民者,他们认为猎取野兽的头颅或犄角的狩猎才是高级的。猎手的目的并不是获取猎物并出售,而是享受狩猎、追逐的乐趣并将猎物作为纪念品,制作成标本永久保存。在当下国际狩猎场里,杀死一只猎物的许可证价值往往高达几万美元,加上相关的服务费,花费更加巨大,有时会远远高于猎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因此被称为“富人的游戏”。

“如果你生活在非洲,你肯定就会发现这里那些标志性野生动物所具有的商业价值。所以,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猎人们可以给这些动物标价,他们是凭什么来定的价格,难道这些动物换来的经济利润真的能够保护这些动物不会灭绝吗?难道真的存在一种可持续的狩猎产业链么?”

大卫就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寻找各种狩猎俱乐部的踪迹。对大卫来说,拍摄当代猎人,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尝试。狩猎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不希望外人介入,更别说让一个摄影记者去记录他们狩猎的全过程。

“我会在一开始就清晰地向对方阐述我的想法,我不是为了做出某种是非判断。我要记录的仅仅是狩猎这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兴盛的产业,让人们通过我的这组专题来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每一次打猎,大卫往往要和猎人们朝夕相处多日,他们的一举一动,情绪与表情的变化,都能让大卫更清楚地认识他们。在这些危险之旅中,他必须学会融入猎人团队。如果对方表现出哪怕一丝的不安或者拒绝,他都不会强行要求同往。

冷冰的战利品陈列室

在大卫・钱斯勒的这组有关猎人的专题照片中,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有关猎人的战利品陈列室和少年猎手脸上的鲜血这两类图片。

对大卫来讲,商业狩猎运动的核心就是收集你的猎物,把它们的尸体带回你家里的陈列室。“他们不管这个叫做猎杀,而是称为收获。这让我感到好奇,难道这些人来非洲猎杀野生动物,仅仅是因为自己家里陈列室的墙上还有一个空隙可以放一只狮子的头颅吗?”

那些常去狩猎的俱乐部会员,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一间专门陈列野生动物标本的战利品陈列室。大卫说,他曾经看到不止一个狩猎俱乐部,他们拥有自己的猎人排行榜,射杀和收集特定物种的会员都将拥有自己的荣誉档案。“我希望能够通过照片来展现这些老猎手和他们的陈列室,让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他们的猎手生涯里,都猎到了哪些动物,在他们生命里都‘收获’了什么。”

拍摄过程中,大卫曾经遇到很多美国家长带着自己还未成年的孩子一同来非洲打猎。他们的父母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自己的爱好,同时借此锻炼儿女们的意志。在非洲,部落的传统是当孩子们能够亲手杀死一头动物并把猎物的鲜血涂满脸,就代表着他们成年了。“我遇到的情况是,最初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无一例外地厌恶来非洲。在营地的第一天,这些没有任何狩猎经验的孩子们只知道玩 iPad。

可是,当那些专业的猎人们带着这些孩子在草丛里学习真正的狩猎技巧之后,他们无一不抛弃了原先的电子设备,爱上了猎枪。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往往表现得比那些成年人更加专注,甚至一些孩子表现出了对血腥和猎杀从未有过的强烈兴趣。对于这件事情,我非常遗憾。”

对大卫・钱斯勒来说,真正让他内心备受煎熬,并让他饱受动物保护者质疑的,就是那组脸上涂满野兽鲜血的孩子照片。

“毫无疑问,对孩子们的影响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一些极端反对狩猎的人在看了我的照片后,就质疑我,为什么要拍摄这样的照片?比如那对坐在一起的美国猎人父子。他们甚至要求我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告诉他们,我拍摄的主题不是那个小男孩,而是他的父亲,这个老猎人正在不遗余力地向自己的儿子传授自己的打猎经验,分享自己的快乐,希望儿子可以继承下去。”

虽然这是对狩猎这一残酷运动的记录,但是在照片中,猎人与猎物间搏杀的场面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对此疑问,大卫坦言,他不希望那些血腥的场面让观者感到不舒服,他只是希望通过对个体的拍摄,让人们了解狩猎这个行业背后的内容。

比如,那幅骑马少女和她的猎物的照片,或许更能够引起观者的深思,对猎人的思考,对狩猎产业的重新认识。“我的专题并非想要传递血腥,放松下来的猎人与那些毫无生气的猎物所构成的静止画面,更容易让人思考二者间的关系。”

“希望你们能和我一样,在看过这些照片之后能够回过头来问一句‘为什么’。我的这个拍摄项目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终极的‘对与错’的答案。猎杀已经发生并且完全是合法的行为,我的目的,仅仅是希望读者仔细思考狩猎产业背后存在的种种逻辑。”

“我下一个专题,将会去记录那些在非洲大陆上兴建的狩猎场。在非洲一些地方,政府正有计划地兴建一些封闭的狩猎场,通过栅栏把野生动物圈养起来,供国际猎人来付费狩猎。

这样的行为导致许多需要通过迁徙才能生存下来的野生动物遭遇了灭顶之灾。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些政府行为通过向猎人收取高昂的狩猎费用,在其他地方建立了更多的保护区,防止人类城市化以及偷猎者对野生动物生活区的蚕食。”

南非的“罐头狩猎”

将圈养的狮子圈进围栏,明码标价以供狩猎,这一产业目前在南非完全合法。

游客罗伯特・基特森正轻轻抚摸着一头 9 周大的幼狮。它那柔软的褐色皮毛,不断在罗伯特的指缝间起伏。它也会调皮地用没长全的牙齿,在前者的胳膊上摩挲。这只幼狮并不是野生的。它和其它三个同伴,一起被圈养在一个名为“狮子窝”的乡村酒吧后院―这里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75 英里的莫尔森牧场。游客们往往会停下脚步逗这几只小家伙玩。不远处便是深山密林,但大多数游客不愿冒险上山。附近的莫尔森牧场圈养了近 50头青壮年狮子和两只老虎,这足以让他们安全地体验野趣。

在南非,目前有超过 160 个类似的商业牧场,合法养殖着大型猫科动物。这些被圈养的“丛林之王”数量超过了 5000 只,远远多于野生活体数 (约 2000 只)。

非洲的动物保护团体曾公开表示,南非的这些牧场存在出售“狩猎权”的行为,即允许来自欧美的富商猎杀这些圈中的“丛林之王”。另有环保人士透露,有些被杀死的狮子会被非法卖到亚洲,用于制作传统药材。“没有这回事,我们从不猎杀狮子。”莫尔森牧场的主人艾维・马雷说。但上述商业狩猎目前在南非已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灰色产业”。

根据南非专业猎人协会 2011 年公布的数据,南非的商业狩猎行业产值约为每年 9120 万美元。参与者多为外国游客,尤以美国人居多。由于狮子在围栏中供人射杀,这种狩猎行为又被当地人称为“罐头狩猎”―即便不公平,游戏仍然要继续。任何人只要支付 5000 到 25000 英镑,就可以站在一辆安全卡车上,用猎枪射杀一头圈养的成年狮子。

而这在当地是完全合法的。

莫尔森牧场的“主菜”

在莫尔森牧场的官方网站上,艾维热情地邀请游客前往当地度假:“如果你想度过一个别样的假期,来莫尔森牧场吧,你将发现一个极具异国情调的目的地,在这里你将体验到非洲无与伦比的魅力!”

在网站上,游客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到狩猎项目的价格与动物:山地小苇羚、红狷羚、斑马、黑角马等南非特种动物赫然在列。

当然,如果你不想玩这些“重口味”的射杀项目,也可以花3.5 英镑和罗伯特一样,和小狮子来一次亲密接触。这些只是“前菜”。穿过一个 2000 公顷的庄园,前方是一片废弃的农场,这里圈养着那些供人射杀的大型猫科动物―这道“主菜”显然不会在网站上公开。

和煦的阳光下,那些狮子和老虎懒洋洋地趴在围栏内,享受着“最后的时光”。围栏就是“罐头”,走进“罐头”的那一刻起,它们就不可能再出来,唯一不可确定的,是什么时候去面对那个黑洞洞的枪口。

《卫报》记者帕特里克・巴克汉姆对莫尔森牧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帕特里克从牧场助理凯瑟琳・贝内德处得知,这些狮子都有专人看护喂养。狮子的幼崽出生一个小时后便被工作人员带走,随后进行为期 8 周的人工奶瓶喂养。

狮子窝酒吧的经理玛丽・范德梅依便是牧场主艾维的女儿,她告诉帕特里克,如果不将幼崽和母狮分开,“它们就会饿死,因为母狮没有足够的奶。”动物保护专家并不同意这种说辞。他们认为,将幼崽和母狮分离,目的是加快母狮的繁殖速度,促使其两年生育 5 胎。

狮子通常在出生 6 个月后断奶,如果错过至关重要的初乳,将会导致一些难以预见的后天疾病。“说母狮没有足够的奶?在野生世界,这种情况我从来没有见过。”在肯尼亚和博茨瓦纳观察野生狮子的进化生物学家彼得・吉并不认同玛丽的观点,“饲养员将幼崽和母狮分离,是因为相比儿孙满堂,‘空巢家庭’能够促使母狮更快地进入新一轮的繁殖活动。狮子是一种‘流水线生产型动物’。”

难以撼动的产业

从莫尔森牧场向西南方向驱车约三个小时,便到达伯利恒市郊的狮岩大型猫科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由当地动物慈善组织“四爪”投资运营。

该保护区由废弃的牧场改造而成,目前已成为 80 只大型猫科动物的避难所。

这些狮子和老虎不仅来自南非当地,还有罗马尼亚、约旦和刚果动物园的“外来客”。由于这些地区动物园的生存条件恶劣,“四爪”便出资将它们购买至该保护区。

和那些商业牧场不同,这里的狮子不允许轻易繁殖,而是任其在半野生状态下自由成长,有些家庭多达 10 个成员。

虽然狮岩保护区还可以为 100 只左右的狮子提供庇护,但对于南非所有圈养的狮子而言,这点空间显然杯水车薪。

“四爪”和其他动物慈善机构目前正呼吁商业牧场停止狮子的持续繁殖,他们担心一旦政府突然取缔商业牧场,数以千计的狮子将会被丢弃。“我们希望能从源头制止商业狩猎产业,让公众知道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知道这些狮子的真实命运,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发出反对猎杀的声音。”菲奥娜表示,“一只狮子长久生存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被猎杀的价值。”

菲奥娜和威尔的呼声也许微不足道,这已然是个难以撼动的庞大产业。资料显示,目前实行开放狩猎的国家多达百余。仅以美国为例,当地狩猎旅游每年参与人员达上千万,猎杀动物 30多万只,消费金额 200 多亿美元。

面对动物保育人士的反对,狩猎者常常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案例作为“正当性”辩词。1977 年,肯尼亚宣布禁止猎杀境内的狮子,坦桑尼亚则没有颁布相关法律。然而,如今肯尼亚除了国家公园外,狮子几乎没有栖息地;相反坦桑尼亚的狮子数量却在增多。

有趣的是,这两个国家的案例同样被环保人士作为论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个课题组在过去的 10 年间对生活在坦桑尼亚的狮群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发现,从 1996 年至 2008 年,成功猎杀到狮子的猎人数量在坦桑尼亚减少了一半。

这并不是因为猎人数量有所减少,从 1998 年开始,狩猎装备的销售增加了 60%。只剩一个理由能够解释这一现象:那便是可供狩猎的狮子正变得更少。

猎手日记

卢彬,美国人。原本是一家加拿大传媒公司的 CEO,对狩猎非常痴迷,每次年假都会去非洲等地打猎。2009年辞职开办狩猎俱乐部。

印度大羚羊起源于印度,在1930年作为食物引入到德克萨斯州。他们很难圈养并且非常凶猛。当时,许多印度大羚羊逃了出去,以致于现在印度大羚羊已经遍布了整个南德克萨斯州海湾地段。1999年我们第一次狩猎之旅也异常充实。当时看到了几只印度大羚羊,但都没有接触到。后来得知当地允许用弓箭猎杀这种庞然大物,我们感到兴奋无比。

2000年,我们第二次回到南德州草原。我们分配到的狩猎地在东南方向的绝佳猎场,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早上我们5点钟起床,开车去我们的狩猎点。我们全部出动,兵分几路。

狩猎开始了。我在木豆树上坐了几个小时,看到了一只黄鼠狼和一只小狼,唯独没有印度大羚羊。在四周走动了一下,发现了几只鹿和一条巨大的响尾蛇。下午,塞吉遇到一只庞大的公羚羊,并匆忙射了一箭,但箭从羚羊身下穿了过去,也就是说,箭到了羚羊那里时,完全是强弩之末,飞行轨迹已经开始下坠了。他原以为射击距离是45米,不料实际上竟然是60米远,由于大羚羊体型庞大,让他看起来以为它距离很近。这点是宝贵的一课。

14:30的时候,我看到了在印度大羚羊的主要踪迹―几大堆粪便,这个踪迹看起来像是一个天然的漏斗。因为印度大羚羊喜欢在一起排泄,所以它们应该生活在2公里之内。不一会儿,我看到一只母羚羊跳起来跑走了。最后我终于找到了我一个蹲守的位置,我撑起了一个掩体,然后坐了下来。不过那的感觉并不好,风向不利并且缺乏好的掩护。等了一会,我想到了我经过的那个有粪便和脚印踪迹的地方,然后决定去那埋伏。 我又退了那里,继续等待。当时我从头到脚都是用宽松的树叶装包裹着,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我都像是一个长满叶子的灌木。我把弓竖着拿在手里,把箭搭在弓上,把撒放器夹在弦上。现在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射箭―射击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当猎物的视线被遮挡时必须马上射击。我打算用前面的那几棵树作为射击时的掩护。 这个有粪便和羚羊脚印的区域其实挺大,大约有20米宽,100多米长,在边上是浓密的树林和牧豆树。只有几棵牧豆树生长在空旷的原野上。我在踪迹下风处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比较靠近灌木丛的后方,我的正前方就正好有一堆粪便。静候了大约10分钟,在3点45分时,我看到了一大一小两只羚羊进入了距离我大约18.28米的草原。它们进入树丛后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所以我就朝它们匍匐前进。终于当我爬到距离它们不到20米时,我希望视野能好一点儿就抬起身子,结果它们先看到了我,迅速逃走了。

又一个小时过去,已经将近五点钟了。我看了看刚才那两只羚羊经过的踪迹,看到了一些很细的树干中间夹杂着一些树,奇观,我不记得刚才那里有树呀!我盯着看,不料那些“树”竟然动了起来。原来那是羚羊四条又长又黑的腿,不过其它部位非常模糊,但它走近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长着犄角的脸―那是一只公羚羊。这只野兽一步步走近我,只有一棵树能够阻挡它的视线了。我急切地希望它能够从离树较远的那个方向通过。然而,那个树干只有45厘米粗,那只公羚羊走得很快。这说明我只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用来拉弓,而且不能被发现。终于,它的眼睛消失在树干后,我拉紧了弓―就在它的眼睛又一次出现在树干的另一边之前。它又走了几步停了下来,观察周围的情况。距离大概18米时,它看起来庞大极了。我把远程瞄准器调准到它的肩膀,紧握发射器。嗖,这支箭正好射中了它肩胛,并且射进去很深。它猛地转过身来向它来的方向疾驰,然而并没能跑出多远!

我成功了!

堪察加的鱼与熊

行程:北京-哈巴罗夫斯克-堪察加彼得洛夫斯克

费用:RMB 200000-280000

俄罗斯最大的半岛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和白令海,西临鄂霍次克海,从东北向西南延伸1200多公里,北部以宽仅100公里的地峡与大陆相连,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半岛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特别是堪察加半岛南部的库里尔科湖盛产大马哈鱼,因此湖周围自然就成了棕熊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有着“棕熊故乡”的称号。

堪察加因为气候恶劣,生长季节非常短。棕熊除了冬眠外有两个目标:觅食与,而且要快!它们要大量进食,在冬眠之前,它们必须找到足够的食物,大吃一顿,先把身子养好,在皮下储存起厚厚的一层脂肪,这样才能放心地度过漫漫寒冬。

堪察加半岛南部的库里尔科湖盛产大马哈鱼,因此湖周围成了棕熊最为集中的地方。大马哈鱼不仅是堪察加棕熊的主食,也是当地渔民的主要生计来源。每年都有几百万条鲑鱼从俄罗斯东端堪察加半岛的河流逆流而上、产卵,然后死亡。堪察加的河流将近2000条,长度超过42000公里,因此吸引了世界上最集中、种类最多的鲑鱼。依据大自然的规律,这么庞大的鱼群不可能不被利用。这些鲑鱼供养了许多海生与陆上哺乳动物,包括海獭、大型虎头海雕、棕熊及人类。

棕熊自然不知道它们的美味被渔民抢走了,还以为鱼从湖的这头游到另一头了呢。于是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原先生活在湖这边的棕熊“移民”到了湖的那一边,而湖那边的棕熊却迁到湖这边。当它们最终发现,“移民”并不能解决它们的食物来源时,许多棕熊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它们从一条河溪淌到另一条河溪。除了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外,堪察加棕熊面临的另一个最大威胁是偷猎。在俄罗斯,每只熊胆能卖到数百美元,几乎相当于当地一些居民一年的收入。为此,一些偷猎者不惜铤而走险,大肆捕杀棕熊。偷猎是贪婪杀戮,俄罗斯规定,棕熊是受保护的动物,但允许部分猎人捕杀棕熊,当然猎杀数量被严格控制,每年可猎杀数量不超过100只。

秋季的勘察加,有超过一万头棕熊在这里准备过冬,这时的棕熊最为肥美,高度超过3米,体重超过1吨。这也是棕熊最为强壮灵活的体力巅峰,所以秋季狩猎被称为“最严酷的考验”。除了熊,野兔、野鸭、虹鳟鱼、银鲑……“泉水之源”旅游基地在最原始的大自然的中心处,位于壮丽的基兹缅火山脚下,海拔2375米。在这里透过窗户便可领略到火山喷发的圣景。

温泉由20几处喷泉组成,水温为20摄氏度至70摄氏度。除了温暖身体,具有疗效之外,泉水的名气还源于其独特的外观,以及内含珍贵的喜温藻类及喜温微生物。

旅行者还可以出海远眺,安享海钓之乐,海鱼煲汤、干炒海螃蟹、海胆刺身……这是堪察加的海天盛宴。最后在温暖如春的大厅,来一杯咖啡或者威士忌、点上雪茄,分享旅游的快乐,讨论下一步的狩猎计划,亦可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自然是可以被有节制索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