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是怎么不见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是怎么不见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复旦附中一名普通的教师,今天已整整教了四十年的书了。四十年中我十八年在松江,二十二年在复旦附中,现在六十四岁了,还站在课堂上,可以说,我是教了一辈子的书。

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对中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和一些改良,造成了一点社会反响。这次为什么应邀来给大学生讲基础教育?我追问自己,终于想出了三条理由:

1.各位从基础教育来,留下了应试教育的烙印。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受的什么教育,以便反思自我。真正明白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2.各位都是精英,将来要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教育问题是绕不过的。今天听一听一位中学教师的声音。也许会有利于你们的思考。

3.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你们不久都要为人父,为人母。我的讲座,也许有一点参考价值。

现在几乎没有哪一个校长说不要“以人为本”,没有哪一个教师说不要“以人为本”,也没有一个家长说,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但是,在实际又是如何呢?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教师郝旭东倒在血泊中了。杀他的是一名16岁的高一男生,他为什么要动刀?

事先他花65元买了3把刀带到了学校,他还写下了三百余字“死亡笔记”,其中有这样的话:“我就是个坏学生……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是惊呆了!为什么一个16岁的花季少年,对老师对学校有那么大的仇恨!

教育的缺失肯定是原因之一。我只想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生长,是让人性升华,是要让人快乐,而我们的教育却给人带来痛苦,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是出了问题,有几根绳索捆绑着我们的孩子。

教育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

第一条绳索首先是教育目标出了问题,教育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一切由功利主义在驱动。

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有一颗善良的充满爱(的心),当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

而功利主义最大的危害,正是在于牺牲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与对他人的爱,专在技能上智力上进行强化训练。

教育不能搞功利主义这个道理,其实古今中外有很多哲人,都说得很清楚。

孔夫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真正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他还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人是首要的,有余力才去学文。

康德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首先要成为一个人,其次成为艺术家,最后才成为钢琴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专业知识不能成为终极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对教育所作的定义是“培养自由的人和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这就是最后的目的。

有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叫《位育之道》,文章引了《中庸》里的几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的意思是: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所谓“安其所,遂其生”。也就是说,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个体的发展,是“人”的充分发展,不是为了做“工具”的。如果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国家自然也会发展。说这话的人叫潘光旦,社会学家,梁启超的学生,费孝通的老师。

法国教育家卢梭二百五十年前,就明确地说:大自然希望孩子在以前像个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以上这些论述,一个共同点,都是强调,在人的教育上,必需要符合“天道”,让它符合天性地成长。为此,要有一颗平常心。

1949年以后,我们的国家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功利主义的道路。

首先是国家功利主义的路线,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求做一颗革命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后来,又来了分数挂帅,一切为了应试,一切为了分数,所谓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成了分数的奴隶,进了高校后又成了“考证书”的奴隶。

前些年主流媒体一直在宣传“赢在起跑线上”。有一个叫窦蔻的6岁孩子,写了两本书,当时几十家电视台都在宣传这个神话。我把几本书看了一下,真是吓了一大跳。这哪里是神童,这完全在培养扭曲的人!看看几段窦蔻的日记:

“今天做节目有很多是中国名人,许多人跟我合影,想占我的便宜……1月1日以后,我吃饭都是人家送上门来请我吃,谁都想巴结我……本来我的校服还蛮干净的,没想到拿到洗衣房里去洗,越洗越脏。我看那些洗衣服的人是不想干活了,也不想要工资了……”

整本日记不足两万字,但充满了嫉妒,仇恨,霸气。

这哪里是教育,完全是毒害一个孩子!社会竟如此地炒作,因为这正好迎合了功利主义的胃口。后来我在文汇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起跑线上不要急于定输赢》。

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就是不考虑怎么成“人”,不考虑人的完善。不考虑人的成长规律。不考虑求真求善求美。把“人”丢了,“人”不见了。

我们对不起你,你得到的爱太少了

这个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了的。

我参加过高考命题,也担任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我们中心组的五个高考阅卷组负责人总要把卷子做一遍,阅读题常常出现答案不相同的情况。那么,怎么要求学生呢?

举个例子:上海卷某年出了这样一道题:以《送春》这首诗为题,问通过什么写出了春天的什么?标准答案竟是:通过“花初现”和“絮未飞”写出了春天的“短暂”。试问:花刚刚开,柳絮还未飞,你怎么就知道春天的短暂?

连作文也有统一的标准。有一年考试,题目是对冰心的一首小诗写评论:“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出题的人一定要同学们批判孤芳自赏的花。有的同学赞美孤芳自赏,说这种洁身自好的精神,总比同流合污好,却一律打不及格。

照理“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为什么不能这样理解呢?

美国当代教育家库姆斯警告说:“教育不该被迫在聪明的精神病患者与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笨蛋”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的同学们,确实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长期以来用斗争的理论去教育孩子,用爱憎分明,去武装他们的头脑。教材中,有多少“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的文章?有多少“要与敌人划清界限”的标准答案?教育孩子,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教育孩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所以,最可怕的是,几乎完全不会将心比心,完全失去了同情心,失去宽容精神。

我们再追溯到1991年11月1日,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也发生了一起恶性枪击事件,杀人者叫卢刚,是北京大学留美高材生,他与他的同学在同位导师手下读研,都希望留校任教。结果他落选了。卢刚恶从胆边生,买了枪在例行的研讨会上把同学和导师打死了,把副校长和她的秘书也打死了,最后自杀。这件事震惊了美国。爱荷华是个偏僻的世外桃源,据说百年来没有听见路上有吵架声,现在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但更震惊的是,不久卢刚的父母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副校长安的家属写来的。信的大致内容是:“这几天我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安是一个多好的人啊!但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最悲痛的是你们二位老人,你们把孩子送到这里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如果有需要,我们会尽力帮助你们。”

赵承熙事件。

韩国学生杀死了三十二个同学老师以后,他们是怎么对待的?在悼念死者的仪式上,放着的不是三十二个灵位,而是三十三个!在赵承熙的灵位前,写着这样的字:赵,我们对不起你,你得到的爱太少了。

请大家比较一下,差距何止千万里。

陈寅恪先生在给王国维的纪念碑写的碑文中说:“先生的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人不同于动物,是有思想的,思想没有了,也不成其为人了。

(篇幅所限,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