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潮让人欣喜让人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潮让人欣喜让人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市心切、渴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要掂量好海外上市的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在融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在逐年递增,上市地点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伴随着时展的浪潮和经济周期的起伏,当初第一批海外淘金的企业如今有的破茧成蝶,有的狼狈退市,也有的苦苦挣扎在去与留的边缘。

最近这一波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引领的海外上市潮,让人欣喜让人忧。当成功IPO的喜悦和热闹渐渐褪去,冷静后令人不禁思考,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扎堆华尔街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几十年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企业都在逐渐发展壮大。不少中国企业在羽翼丰满后都跃跃欲试,向往更广阔的空间。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方向一般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其中登陆纳斯达克的多为国内新兴行业股票,香港联交所吸纳的是各个行业的大型国企和中大型民营企业,而登陆新加坡交易所的公司则普遍具有民营、中小、传统制造业等特点。

近年来法兰克福、东京、伦敦等全球性金融中心也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也是企业根据证交所影响和规模,以及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做出的不同抉择。

这波汹涌的上市潮从2010年一路轰轰烈烈跨入今年第二个季度,华尔街的魅力似乎不可抵挡。据路透汤森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共有38家中国公司在美国IPO,数量达历年之最,成功筹资总额达40亿美元。其中略过半数以上是集中在四季度扎堆上市,在年末掀起一股“红色”小高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上市公司的最大来源。

据一家投资基金统计,去年9月至12月间赴美上市的中国内陆公司占到全美IPO市场的交易金额的35%,投资者的平均回报率达30%,高于IPO市场整体水平。为了能分享“中国经济神话”的巨大成果和丰厚回报,华尔街投行也在极力争取中国业务,争相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本盛宴。

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67个公司准备在美国IPO,其中有十余家是中国公司。从2011年1月至发稿前,总共有12家中国概念股成功登陆美国证券交易所,它们分别是香格里拉藏药、BCD半导体、创博国际、盛世巨龙、左岸、奇虎360、世纪互联、人人、网秦、世纪佳缘、正兴集团、凤凰新媒体。这其中,互联网概念股就占了一半,且继优酷、当当之后,负债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里又添新军。

相较于欧美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选择不上市或延期上市,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蜂拥华尔街,和国内的融资环境以及国内上市对于盈利和市盈率的严格要求不无关系。

破发与泡沫之争

对企业来说,完成上市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更多挑战和风险的开始。从2010年6月至2010年年底,有33家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其中大部分已经跌破发行价。而近期上市的这12支美股新军中,也频现开盘破发以及连跌破发的情况。

虽然人人网在5月4日上市首日涨幅喜人,开盘价为19.50美元,较14美元发行价相比上涨39.29%。开盘后其股价一度飙升至24美元,市值一举超越新浪,成为中国排名第四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腾讯、百度以及阿里巴巴。不过,在上市6天之后,人人网也难逃破发的命运。

资深业界分析人士指出,破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热度不足。这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并不少见。除了公司本身的财务状况及增长潜力外,投资银行在承销中的定价和配股对IPO的效果也有直接影响。在当前美国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和监管环境下,中国公司频被曝光财务造假、隐瞒事实等问题引发集体诉讼纠纷,致使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这无疑影响了投资热情,也加大了承销和定价的难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股跌破发行价,外界对于泡沫的疑问声也渐行渐强。但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认为,这一波最多算是局部泡沫。与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相比,这一轮互联网公司上市热带来的板块震动中,一些公司市值的大幅上涨是建立在更为清晰的盈利模式上,而且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互联网已经确确实实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更牢靠的价值根基和和更广泛的用户基础。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而言,即便破发,也胜于不发。这一轮赴海外上市黄金期是中国企业实现“上市梦”和“融资梦”的重要机遇,如果这个黄金窗口期一旦关闭,将不利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和生存。

风险启示录

目前,在众多中国概念股当中,除少数一些知名公司成交活跃备受关注之外,大多数公司交投清淡,股价低迷不振,似乎被投资者遗忘了。有的股票目前股价和最高时相比,遭到腰斩或者更低。不少上市企业在酝酿退市或者选择私有化后自动退市。

中国境外上市企业退市的先例也不少。2006年8月,大众食品因无法融得预期资金,从香港联交所退市;2007年7月,首创中国企业海外借壳上市模式的华晨汽车从纽交所退市;2007年9月,TOM在线正式从香港创业板退市,后又撤离纳斯达克市场;2010年11月,纽交所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康鹏化学宣布回购退市。征战海外资本市场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这是条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道路。

估值过高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国内很多公司在海外上市时普遍存在IPO首次公开募股定价过高的问题。面对高额的海外上市成本,很多企业会尽可能地提高估价,以便能取得更高的市盈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海外投资者也逐渐了解了中国公司,中国概念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太大的溢价,投资者更为关注公司的业绩、市场占有率、发展后劲等,如果定价不合理,股票发行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上市后的监管责任与法律风险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海外证券市场有着比我国内地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执行机制。除了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外,还有来自投资者、中介专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的积极监督机制。内地企业由于不熟悉海外证券市场的制度规则,在操作中时有信息披露上的漏洞,因而极易遭遇诉讼的困扰。最近几年间,因财务违规、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大事实遭遇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譬如近期的麦考林。据悉,有8%的中国企业有此经历。

除此之外,上市地与经营地分开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海外上市以后,内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公司股价,反过来,公司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也可能为其经营带来麻烦。对于市场在内地的企业,因为资本市场与企业自身消费群体隔绝,到境外融资对企业自身品牌的助益并不明显。上市后若经营不善,就极有可能丧失进一步融资的条件;如果到了不合适的市场上市,后续发展则更加受限。这种上市和经营活动分处两地带来的信息滞后与失真,也会给内陆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所有游戏都有游戏规则,资本游戏也不例外。不同的资本市场有不同的运作方式、法律监管制度和投资文化,敷衍或破坏了规则,投资者的“捧”和“棒”也仅在一念之间。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海外上市,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这条路。上市心切、渴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要掂量好海外上市的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在融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