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变革必然会给高师院校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针对高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可采取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等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师历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45-02

高等教育师范专业的首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学历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尤其是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实施,现有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需要,成为很多人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的变革必然会给高师院校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1 高师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教师教改意识差

由于高校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积弊,加之在高校职称评审过程中,科研成果的考核几乎成为教师晋升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很多高校包括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勤于科研、疏于教学”的思想,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并不在乎教学质量是好是坏。特别是近年来,新进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加入到高师历史教学的队伍中。这些教师从教之前接受的多是传统模式下的研究型教育,这使得他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此外,有的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教学内容以自己的科研方向为主,忽视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某些基础课的学习不系统、不完整、不扎实。有的教师教学只求量的积累,不计质的提高。很少有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付出艰辛努力,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成了高师院校历史教师的通病,教改意识差成为教师教学少的普遍现象,致使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远远落后于中学。

1.2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与中学历史教学脱节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相比较而言,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内容就显得相对陈旧,课程体系与中学教学内容脱节。目前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的教材主要采用的教材主要有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出版的多种版本,其中大多数版本的第一版编写时间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诸版本教材虽再版多次,除了添加一些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外,在内容上并没有大幅度的修订。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至今,高中历史教材已经多次修订乃至重新编写。因此,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与高师历史教材在编写时代有着较大的时代隔阂。在高中历史教学删除了世界古代史教学内容的时期,许多师范院校历史专业仍旧把世界古代史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中的重头戏,并未作相应的删减。从编撰体例看,现行高师历史教材均是章节体,均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五种经济形态来作为中国古史分期的依据,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编排教学内容。而中学历史教学则是采用专题教学,以政治制度、经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等三个内容为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不一致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改革,在高师历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3教学方法依旧单一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很多高师院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讲大课、满堂灌为特征,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的单向传输过程,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了一种依赖,不善于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用多媒体教学是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低、文字叙述占主体,制约了历史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

1.4培养目标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中教师必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及相应课程较少;在课堂教学方面,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习方面,一般安排在9―11月进行,时间较短,并且受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等事情的干扰,致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实习,对于在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没有时间有效地进行弥补。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甚至对成为合格历史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都不清楚。在一些偏远的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实习生被要求不仅担任历史课教学,还得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这都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

2 加强高师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2.1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高师历史教育要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向,可以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与机会,走进中学教学一线,真正了解中学新课改后的现状与需求。高师院校可选派历史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没有从事过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和青年教师到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或乡镇中学从教一段时间,全方面的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使其深入了解体会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状况,从而为高师的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培养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不断完善高师历史教育。历史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2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开设的种类、先后顺序、课程之间的衔接等。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的课程应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压缩通史课程的教学课时,增加专门史课程,如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文化史》《当代国际关系》等课程。除此之外,还应增加开设教育学专业相关课程。高师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因此教育专业课程应是高师历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高师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务必要贯彻实用性原则,不仅要重视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开设,还要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也正是强调教育理论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可考虑开设《历史教育学》《历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可以增加乡土史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多处显现出历史课程改革的“乡土化”趋势。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在内容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部分提出“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建议。因此,要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思想教育、道德情操、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就必须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把学习书本和学习社会结合起来,把学习国家规定的统编教材和乡土历史结合起来,把各个不同阶段的乡土资料补充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历史教学沉闷呆滞的状况,最终才会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教学质量。

2.3更新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本身的特点,需要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资料、图片、影像等。在现代教学形式下,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应成为师生共享学习过程的良好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作课堂教学需要的各种课件,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界面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更可以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与大脑的思维并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高师历史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为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教师在设计和演示多媒体课件中,要坚持做到形象性、系统性、简洁性、协调性、交互性和统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设计教案,还要尽可能地增加教学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突出,更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强化了历史专业教学微观层面教育实践和改革的迫切性。高师院校应积极应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引导历史专业师范生顺利向高素质的中小学历史教师转变,从而完成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历史师资的任务。

作者简介:胡静(1979年-),硕士,重庆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