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圈2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圈2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空“学前班”

多年以来,人类一直在憧憬着――冲出地球,进军宇宙。

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这种愿望似乎越来越迫切。

科学家上下求索,于是,“生物圈2号”应运而生。

“生物圈2号”?好奇怪的名字?

原来,科学家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地球以外视为“生物圈3号”。

为了迈向“生物圈3号”,科学家决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先建立一个介乎两者之间的“人造模拟生物圈”,这就是――“生物圈2号”。

简单点说,“生物圈2号”就是一个太空生活“学前班”。

这个“学前班”里,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型生态系统。

既然是生态系统,就不能太寒碜。

科学家花费了9年时间、2亿美元,终于建成了这座楼高8层,占地1.3万平方米的超级“学前班”。

措手不及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学前班”,开始他们为期两年的生活实验。

按照计划,为了保证微型世界里海洋、沙漠、雨林的生态平衡,科学家首先进行了人工降雨。

就在科学家入驻“生物圈2号”的上午10点左右,人工降雨开始了。

这场雨不是特别大,却下个不停。

持续倾泻数小时的雨水,渗入了深黑色的土壤中。

带着兴奋的心情,科学家们将当时的降雨场景向“圈”外传送。外面的科学家则利用计算机,开始进行数据评估。

当天下午,评估结果出来了:雨量过大,可能会对“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果然,午夜之后,“生物圈2号”里的“小山”都喝“饱”了,水开始在地表聚集奔腾,冲出一条条水沟,并随着雨水不断加宽加深。

几个星期之后,参加实验的科学家们聚集在小山脚下,实地观测人工降雨带来的变化。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抬头望去,阳光穿过白色金属网格照了下来,地面上尽是黑色的淤泥。

这表明,人造小山过于脆弱,山坡被来势汹汹的大雨“削去”了一大片,甚至冲积到科学家的居住区域中。

看来,计算机的评估很准确――人工降雨有点过了。

除此以外,暴雨把之前种下的甘薯和水稻都给冲毁了。

这下好了,科学家们赖以生存的“庄稼”损失惨重。

按照规定,“生物圈2号”中的科学家,吃的食物全是自己种的,喝的则是循环水,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

众所周知,在正常的生物圈里: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真菌和细菌是分解者,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了完整和谐的循环系统。人为地打破这种环环相扣的平衡关系,灾难就会不期而至。

果不其然,一年未到,“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

氧气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开始疯长。

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传粉昆虫死亡,这导致了大批植物无法繁殖、生长,接着也大批死亡……

这一切,直接危及到“生物圈2号”中的居民健康,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

锲而不舍

“生物圈2号”的失败有技术上和设备上的欠缺,但科学家们并没有灰心丧气。

毕竟,地球环境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磨砺才最终形成,这种异常可靠的结构,并不是一两次模拟可以构建的。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生物圈2号”当作旅游景点,向世界开放。

它的寓意在于,必须告诉全世界: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破坏和逃离只能是最糟糕的选择。

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它,才是人类真正的出路。

小链接:

受陆地“生物圈2号”的启发,科学家又设计出海底“生物圈2号”。

这是一个水下的概念城市。在这个水下城市里,人类同样拥有自己的小型生态系统。凭借这个系统,人类可以自给自足,即便地面发生核战争,海底生物圈也会安然无恙。

虽然陆地“生物圈2号”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但是,作为未来的一种可能,海底“生物圈2号”也许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因为,相对稀缺的地表和遥远的太空,海洋,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