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第一支小提琴曲的作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第一支小提琴曲的作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李四光,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然而谁能想到,他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并且写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支小提琴曲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私塾教师家庭。他排行老二,取名仲揆。由于家庭教育严格,所以他从小功课就很好。1902年他才14岁(其实是13岁生日刚过),便独自一人去省城投考新式学堂。领取报名表后,也许是有些激动,他竟在姓名栏内填入“十四”(年龄)二字。好在他及时发现错误,遂在“十”字下面加了“八子”,成为“李四”。然而李四这名字又太俗,他见大厅中央挂着一块“光被四表”的匾额,又急中生智,在“李四”后面填了个“光”字。从这件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他多么机灵。

入学后的第二年,李四光因成绩优异,被破格送往日本留学。在日本,他结识了宋教仁,加入同盟会,成为该会首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07年,18岁的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船用机械,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10年他学成回国,入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第二年,李四光赴京参加考试,获工科进士功名。这时辛亥革命突然爆发,他返回武昌,被湖北军政府委以理财部参议一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又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13年,李四光因参加革命有功,被临时稽勋局送往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采矿系深造。

李四光虽然学的是工科,却对文学、音乐很感兴趣。1915年,他由采矿系转入地质系,与威尔士教授来往密切。据《李四光年谱》说,当时“李四光喜欢音乐,课余时学会了拉小提琴。有时间就去威尔士教师家即兴演奏,很得他们一家的欣赏”。可见在学习小提琴方面,威尔士先生对他影响很大。

李四光于1918年在伯明翰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到英国东部一座著名的锡矿山工作。1919年11月,他应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的邀请,前往巴黎作关于工业繁荣与能源开发的学术报告。也许是想表达点什么吧,李四光在随身携带的一张五线谱稿纸上,写了几句乐句,共5行19小节,并将自己的英文名(J.S.Lee)和创作时间(22日)、地点(巴黎)写在上面。第二年1月,李四光在这张五线谱的背面,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一首完整的小提琴曲。之后,他又在稿纸的右上角署下“仲揆”二字,在曲谱的右边,写下“千九百二十年正月作于巴黎”等字样。

乐曲写好后,李四光请好友萧友梅指正,因此曲谱一直保存在萧氏手中。萧的经历与李相似。他于1901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是早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萧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因革命有功,被送到德国攻读音乐和哲学。萧于1920年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创办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李四光也是在1920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经德国、波兰和苏联回国的,他的手稿很可能在那时就到了萧氏手中。

李四光回国时已经年过而立,但终身大事尚未解决,这使亲朋好友很为他着急。不久,北大化学系教授丁绪贤的夫人介绍他与北京女师大附中的音乐教师许淑彬相识。许女士出身于外交官家庭,她爱好音乐,英语、法语俱佳,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二人相恋两年,虽然许家兄长反对,但他们还是结为伉俪。婚礼上两位新人一个拉琴,一个弹琴,夫唱妇随,被传为佳话。

李四光的这份手稿,虽然被萧友梅珍藏多年,却几乎无人知晓。直到1990萧先生的侄女萧淑娴在一篇文章中提起,人们才知道还有这件事。后来,经音乐史专家陈聆群查找,才在上海音乐学院保存的萧氏遗物中发现。当时萧淑娴女士还健在,经她证实,这确实就是李四光先生所写的那个曲谱。现在,这份手稿已经被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收藏。

关于这首小提琴曲的价值,陈聆群教授介绍说:“该曲在浪漫派风格的音乐中,寄寓着这位地质学家对人生的感怀。尽管以作曲技法而论,尚属稚拙,但无论如何它已是一首有头有尾、像模像样的小提琴曲,而且是目前所见有曲谱为证的由中国人创作的最早一首小提琴曲,其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它的意义,上海音乐学院陈钢教授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他说:“最可贵的是乐曲立意深邃,‘行路难’,这真是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一个大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