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青年教师情绪调适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青年教师情绪调适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通过输入程序性知识代替传统认知疗法的纠正错误认知的低效过程,通过暗示训练技术塑造来访者潜意识的情绪反应,综合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高效地干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潜意识的消极情绪行为。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描述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简单、高效的操作过程。证明它是解决青年教师情绪障碍中可以达到治标又治本效果的心理治疗方法。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青年教师;情绪调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4-0004-03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1]。近几年来,教师情绪调控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重点之一。纵观这几年来的研究,国内大多研究者主张运用心理治疗流派中认知疗法的情绪调节技术,如合理情绪疗法,以改变教师的不合理的认知,来调适教师的情绪。客观地说,这种传统心理技术有它的长处,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过,它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国内学者金洪源所概括的那样:首先,认知疗法只看到来访者的不正确认知导致消极情绪,而忽视其不正确认知本身就是消极情绪影响的结果。忽略条件性情绪而一味地调整认知来克服一种强大的情绪作用,其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指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性学习,帮助来访者了解正确的元认知知识,掌握元认知策略;并在元认知情绪体验中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形成适应行为反应的心理学应用技术。它是由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金洪源创立的。金洪源认为:元认知是一种智慧,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培养来访者的一种智慧和智慧行为。它是通过提升当事人的自觉能力而使顽固心理障碍彻底治愈和不再复发的技术。而彻底治愈和不复发的关键原因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来访者形成了元认知智慧能力――来访者对自身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理和干预技巧有自己的理解和控制技能,形成有效适应自身生活环境的理解能力和技能,最终使自己的心理症状完全消灭在有效的积极适应生活和高效的自我调适当中。

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路线是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向来访者输入正确积极的程序性知识,调动来访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减弱、消除条件性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从而切断条件刺激与负性情绪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适应性条件性情绪反应,以及积极、有效的行为;通过几次训练使这种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稳固、增强,当类似刺激再出现时,来访者能自动化产生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2.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原理

(1)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 [2],无意识也称潜意识。人们情绪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大脑中建立起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应所致。而这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应[3]。

交互抑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要么执行原有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要么执行新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原刺激事件,E`代表新情绪,R`代表新行为)。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一,为个体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使之能够替代或对抗原有的S-E-R反应模式。

(2)控制程序性知识运行

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C-A(如果……那么……)的方式在大脑中表征,其中C(Condition)与条件反射中的S相似,代表问题情境,但它更强调解决问题的条件,A(Action)与R相似,代表对当前情境所做出的反应,但它更强调人的认知反应,是更复杂的运用知识思维的高级反应。

同一个人的大脑中储存着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有一些知识被优先应用转化为行为,而另一些却长期得不到应用,无法转化为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受其大脑中有什么样知识的制约,也受其大脑中哪一种知识处于优势兴奋状态的制约[4]。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工作要点二,即在放松状态下,向来访者输入新的一套积极的程序性知识,通过几次巩固练习,让这个新的程序性知识系统具有在大脑中优先实现运行的兴奋性,以表现为积极行为。输入的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向来访者大脑中输入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它省略了调整来访者认知的漫长、低效的干预过程。运用程序性知识输入原理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使心理干预过程变得高效。

(3)使用暗示学习技术

心理暗示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暗示现象;另一类是应用心理学临床技术进行治疗时的暗示技术。暗示技术是通过催眠、放松等训练程序,来保证接受信息者不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或思维、情绪情感对其进行评价、反思,而改变行为的心理学临床技术。它是一种能够唤起愉悦情绪体验和高度集中状态的高效学习过程和方式。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使用的暗示学习技术是在扬弃传统催眠理论中的玄虚蛇足之处,完全建立在暗示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和相对安全的暗示技术。它是通过运用放松训练程序,在一定的心理诱导作用下,消除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促成愉悦和高效能学习心理状态的临床心理技术[5]。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青教师情绪调适中的运用

情绪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主观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在知、情、意、行中,情绪处于关键的中间环节。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活动能力增强,驱使人们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行动,消极的情绪则会大大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恶劣的情绪甚至会导致人们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

处于发展期的青年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非常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青年教师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易受到挫折;有时甚至经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还无法实现自我的夙愿。这时候,青年教师常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的情境中否定自己、体验自卑,把工作中的失利视为是自己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这些负性情绪若不能及时被控制和调整,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心理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青年教师进行情绪调适非常必要。

下面以一个青年教师个案为例,谈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情绪调适的运用。

导致青年教师负性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学业不良学生,青年教师最易产生烦恼、激怒、委屈,体验到不能胜任的无力感。A教师就是其中典型的个案。A教师今年27岁,四年教龄,对A教师而言,面临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实践性知识的缺乏。由于教学经历短的原因,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显得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上捣蛋,对此,A教师常常大发脾气。而最令其恼火的是,几乎每节课,他都要大发雷霆才能控制住课堂。虽然其对学生严格要求,却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这使得A教师的期望大大受挫,他常常感到自己的工作与努力是无效的,也因此深陷于焦虑、郁闷和烦恼之中。

1.负性情绪的心理机制分析

A教师因学生问题产生负性情绪的心理机制,实质就是在教师大脑中,建立起了对学生行为问题的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应。可用如下的图示来揭示教师形成消极情绪的反应过程:

这样经过如上几次循环程序,A教师在头脑中就建立起对违纪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使得教师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只要出现学生违纪这一情境,A教师都会在大脑中自动地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带给A教师的是痛苦的体验。

2.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实施

(1)认知调整

与A教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通过交流引导A教师再现负性情绪被调起的过程。心理辅导员边听边绘制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流程图,并与A教师一起解读图式。通过解读,让A教师明白之所以产生消极情绪,是因为在大脑中建立起对违纪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射。

接着,与A教师讨论建立一组新的能够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运行与发展的行为反应程序。即,面对违纪学生S,情绪是平静的。因为情绪E`是平静,所以,能够执行一种既高效又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R`。

通过这样的认知调整,可以使A教师不仅在认知方面对自己产生厌烦情绪有了更理智的认识,而且看到了自己程序性知识运行的过程,理解到了只要改变储存在大脑中的导致目前行为的程序性知识,取而代之以新设计的程序性知识,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2)临床心理技术运用

当认知调整完毕后,就对A教师进行临床技术干预。即,通过对A教师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练习,让其体验情绪平静、身体放松所带来的愉悦感;在此基础上向其输入新的一组程序性知识,并运用暗示技术调动其积极的心理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

① 输入程序性知识。与A教师共同找出所有能够引起厌烦情绪的学生行为场景,并按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起来,同时商定用新的一组程序性知识来建构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反应程序。

② 肌肉放松练习。在舒缓的放松音乐下,指导A教师做肌肉绷紧放松练习,使他的身体完全放松下来,从而使情绪达到愉悦状态。

③ 采用暗示学习技术。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使A教师想象到自己面对违纪学生时情绪是平静的,因为平静就找到了更有效的积极的正面的教育策略,自己心中充满着自豪与喜悦。帮助A教师的积极情绪调动到最佳状态。

④ 干预潜意识条件性反射。逐渐地呈现引起教师厌烦情绪的具体情境S,由于有前面的暗示技术调动起来的积极情绪,此时教师的情绪E`是平静的、愉快的,所以,在积极的语言暗示下,会很自然地在想象中做出积极的行为R`。如若教师遇到S时,又反弹出现情绪E,就继续做第二和第三步骤,直到情绪E`的出现。

⑤ 教会自我调控方法。在放松结束时,加入积极的后暗示,要求A教师学会自我调控。即,上课前10分钟,对自己的症状进行分析,通过肌肉的绷紧放松伴随深呼吸使消极情绪没有提升之前迅速得到控制,并迅速启动新的程序性知识。

3.临床效果分析

对A教师进行为期四周的临床干预,每周进行一次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程序步骤如上。结果,取得明显效果。A教师走出激怒、烦恼、痛苦的情绪体验。他已能够正确面对违纪学生。即,当面对违纪学生时,情绪可以做到平静。而且,由于他能够采用正面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也慢慢喜欢上他的课了。

A教师干预成功,这是与高效运用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控制程序性知识运用、使用暗示技术分不开的。这也充分说明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完全可以阻断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帮助青年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新的积极的情绪反应,促使青年教师形成积极的正性情绪。

三、应用中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技术干预核心是发展元认知智慧能力

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调适情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作为使用者必须要明确这一点。因为,元认知行为技术干预治疗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培养来访者的一种智慧和智慧行为。因为这套技术干预的核心是“我如何监控我的行为”“我如何监控我的情绪”,为此,在心理咨询室里运用技术干预来访者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教会来访者掌握这套技术,学会对自己的症状进行分析,通过自我练习,逐渐使行为习惯化,内化为人格特征,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2.技术运用要点是民主协商

在进行认知调整环节,咨询者要避免过度地使用权力,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强输入到来访者身上。来访者可能会感觉被迫接受某种目标和价值观,而不是他自愿接受的知识系统。这样,咨询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为此,对于输入新的程序性知识是要在民主协商基础上,来访者同意咨询者的有关程序性知识的输入时,才能够被使用的。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一种广谱的心理干预技术。它的理论观点鲜明,工作原理清晰,分析治疗技术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能切实解决问题,在解决青年教师情绪障碍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稿件编号:100329011)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孔冬梅.教师的情绪工作及其影响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9(7):38.

[2]车文博.意识与无意识[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6.

[3]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109.

[4]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24.

[5]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4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518116,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