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先有大昭寺 后有拉萨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有大昭寺 后有拉萨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坛城是宇宙和佛国的缩微,是藏传佛教僧人观想的圆满之境。顿珠所在的大昭寺,甚至围绕大昭寺而建的拉萨,就是一座巨大的坛城。坛城的核心是顿珠前方不远处正殿内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被全藏人称为“觉沃佛”。以这座佛像为核心围绕一圈,大约10步。大昭寺的内廊转经道步行一圈须3分钟左右;围绕大昭寺的帕阔菩提道,即著名的八廓街,步行一圈须15分钟;再扩大,就是林廓,将整个拉萨老城包围在内,大约10公里,并与围绕布达拉宫的“孜廓”转经道相通。

这是一条朝圣者走出来的道路,若是将漩涡一般的转经道路勾勒出来,正是一座互相嵌套、层层深入的坛城。

这里是的钥匙。

坛城拉萨

大昭寺的僧人顿珠轻轻锉动手中的空心铜锥,金色的粉末落上木板,这是时轮金刚坛城的第一枚种子。

坛城是宇宙和佛国的缩微,是藏传佛教僧人观想的圆满之境。数天之内,顿珠和他的师兄弟们将洒下各色的细沙粒,从内向外描绘整个坛城,重叠的五层宫殿和其中的数百尊神灵;顿珠将最后描绘包裹坛城的地环、水环、火环和风环,根据古印度的佛教理论,正是这四大元素构成了世界万物,并将最终毁灭世界。顿珠戴着厚口罩,不敢用力喘气,风是让万物迁移变动的因素,粗重的呼吸会吹动坛城上的沙砾。

若是从更大的角度来看,顿珠本人同样是坛城中的一粒沙,他所在的大昭寺,甚至围绕大昭寺而建的拉萨,就是一座巨大的坛城。坛城的核心是顿珠前方不远处正殿内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被全藏人称为“觉沃佛”。

“以大昭寺内十二岁等身像觉沃佛起誓!”在拉萨藏语中被简化成“贡觉!”,这是藏族人心中最不可动摇的誓言。以这座佛像为核心围绕一圈,大约10步,是大昭寺内最核心的转经道,也是拉萨老城的最早的一条道路。

大昭寺的内廊转经道步行一圈须3分钟左右;围绕大昭寺的帕阔菩提道,即著名的八廓街,步行一圈须15分钟;再扩大,就是林廓,将整个拉萨老城包围在内,大约10公里。并与围绕布达拉宫的“孜廓”转经道相通。这是一条朝圣者走出来的道路,若是将漩涡一般的转经道路勾勒出来,正是一座互相嵌套、层层深入的坛城。

将眼光暂且放大一些,拉萨是青藏高原的核心。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在此交汇,形成广阔的三角洲以及全最肥沃的河谷;东接林芝森林与昌都的红山地,西部连接着田园肥美的上部――日喀则与阿里;北可驰骋藏北高原,指向甘肃、青海;南下可达雅鲁藏布江河谷,甚至越喜马拉雅而抵南亚。

这里是的锁匙,这里早已埋藏着一座伟大的城市的种子。而开启城市之门的钥匙是两尊佛像。

在公元7世纪,横空出世的吐蕃帝国在拉萨平原中心的红山小丘上建筑了坚固的堡垒,1000多年后,@里将重修扩建成为布达拉宫。吐蕃文献上对这座要塞记录并不多,却都强调了其险峻。布达拉宫顶的堡垒顶上树立刀枪,建立凌空的驰道供骑兵奔驰,“如四方来地侵袭,只需五个人就能抵挡。”

但对于一个崛起帝国的首都,仅有堡垒还不够。这座城市需要灵魂,才能在时间之河里长存。于是佛陀的两尊塑像分别从南方的尼泊尔和东方的大唐来到拉萨:这就是八岁和十二岁时佛陀的塑像,和佛陀本人按照一比一大小制作,是所谓“等身佛像”。

拉萨于是拥有了两枚坚硬的地基:面向西方的大昭寺建立于一座湖泊之上,供奉八岁等身佛像,面向东方的小昭寺建立于纵横的溪流之间,供奉十二岁等身佛像,各自面对故乡。

围绕着这两座平原上的寺庙,留下了拉萨的最初痕迹。在大昭寺以西,凿出最早的岩洞隐修院“鲁普”供赞普(吐蕃皇帝)修行;大昭寺以北的帕崩岗岩洞里,人们根据印度文字创立了藏文。伟大文明的一切支柱,围绕这座寺庙迅速建立。

顿珠所接受的佛教教育中,世界的中心是上大下小,如同倒圆锥的须弥山。其实,在他身边,的历史仿佛正是须弥山的体现,以大小昭寺为根本支点,从此和佛教在此后的15个世纪里紧紧结合。

在顿珠看来,这一切既是历史,也是因缘聚合。顿珠闭口不语,洒下沙砾,这不是他在创造坛城,而是坛城借由他的手重现,千万年来,不会有丝毫改变。根据佛教哲学,大小昭寺的建成,拉萨这片河边荒原成为佛国僧城,都是在无量时光前已经注定的,这是坛城在人间的展现。

大昭寺就像是历史的一把锁。

这里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圣殿那般宽敞光明,这里幽深阴暗,神秘而不对称,狭窄而不宽阔,像是天然形成的溶洞。

沿着锁孔一路深入,来到最核心的十二岁等身佛像所在的殿堂,其转经道仅容一人通过,人们挤挤挨挨,呼吸相接,走过堆积如山,令人头晕目眩的酥油灯、曼扎法器、哈达、塑像。从家乡带来的唐卡、念珠、珠宝,甚至十字绣的六字真言在佛像膝上和脚上轻轻一碰,就得到了加持。人们高声吟诵着佛经,在神的脚边走过,信心十足,旁若无人。

十二岁的佛陀目视前方,鼻梁挺直,一千年不改地微笑。

吐蕃帝国灭亡了,拉萨随之陷入了漫长的沉寂。

复兴,从都城到圣城的变身

从吐蕃灭亡,到15世纪拉萨的复兴,足足有近六百年时间。各教派相继创建,走入历史的前台。智慧的灯火在古寺、城堡、山间小路及隐修洞中传承和发展。

权力的王者之幡在大地上游转,青海的g斯罗政权、古格王朝、萨迦、帕竹相继崛起,但拉萨却似乎遭到了自然的遗弃,权力远离了这座城市。漫长的许多个世纪中,拉萨蛰伏中经历着深刻的转变,它将从帝国的都城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宗教圣城,再度熠熠闪光。这一转变似乎只有罗马城曾经享受过。

1409年,沉寂许久的拉萨再度喧嚣。一个名叫宗喀巴的僧人在此召集了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法事之一:传召大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一一直到十五,数万僧人、贵族和平民涌入拉萨,在大昭寺周边进行规模惊人的法事活动,据记载,宗喀巴在这次法会所得到的布施品共计黄金数千两,多如山海的酥油、青稞和糌粑,茶砖以及牛羊肉。

大昭寺被修葺一新,宗喀巴还给释迦牟尼像献上了金制五佛冠,这宗教的仪轨同时也是核心重返拉萨的信号。

公元17世纪中叶,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终于确立了对全的统治,作为新王朝的首都,拉萨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

首先要修复红山上的旧宫。数百年来,这座宏伟的宫殿已经破败倒塌,只余少数建筑及大片废墟。数年营建,建成了一座集寺庙、宫殿、城堡、行政于一体的建筑,这是观世音化身――达赖喇嘛的神宫,因此重新命名为第二普陀――也就是今日的布达拉宫,是威严和智慧合于一体的象征。

对于来自各地、内地,乃至万里之外俄罗斯蒙古族的朝圣者而言,布达拉宫就是拉萨。在步行进入拉萨前的一两天,朝圣者们就能在拉萨河谷看见远方布达拉宫火焰一般的金顶,不由匍匐在地礼拜,圣城拉萨借此成为神话。

和平降临了,大量的朝佛和经商人口涌入拉萨。原本的拉萨老城也迎来了扩建的高潮,许多古老的寺R得到重建。人口大量的汇集,世俗和信仰生活的兴旺,让八廓街得以复兴:这条道路围绕大昭寺以及其周边众多神坛,朝拜者纷至沓来,随即就成为拉萨最重要的商业集市。八廓街进一步扩展,就形成了今日拉萨老城上百条狭窄曲折的街巷:神坛,贵族官邸,酒馆和商铺错杂在灯火昏暗的街巷中,吉祥天母、大黑天神和释迦牟尼与人间烟火、酒肆茶馆比邻而居,民谣、传奇、宗教玄思和情话都在此找到了家乡。

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代,一片安宁,或许是受到了颐和园、圆明园以及避暑山庄的启发,拉萨城西水草丰美的地方,出现了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也就是宝贝园林。园林、建筑、湖泊、树林结合一体,既精巧又不过于雕饰,融合藏汉美学的真趣。寂静的水面之上,垂柳横卧,金瓦白墙,仿佛是汉地风光,而飞起的一排水鸟,则是红胸大鹦鹉和黄鸭,兼以天高云淡,则是高原风格。逛林卡迅速再度走红,成为人最爱的休闲方式,直至今日。每年的雪顿节期间,罗布林卡都回荡着高亢的藏戏声和数万拉萨人的欢笑、闲谈。

此后风靡的音乐囊玛也在此时出现,据说是一位颇为浪漫的贵族多仁办事不利,被押解往北京,乾隆皇帝对他优待有加,这位贵族归来时,已经掌握了内地音乐的丰富知识。他自豪地宣布自己改进了贵族音乐,如今的囊玛依然是纯式的舞步,舒展的礼拜手势,拉萨口音腔调的唱腔,但伴奏的是扬琴和笛子,是优雅舒缓的宫廷格调,从中居然隐约能看见那位多仁先生乃至乾隆皇帝的身影。

到了晚清时代,拉萨作为圣城之外,已经成为繁荣的内陆贸易港。当贵族们享受着英国奶茶、法国红酒以及内地丝绸时,百姓成群结队地行走在朝圣路上,一面煨桑向那些古老的神灵致敬,一面顺便看看路边的尼泊尔、汉地、印度和克什米尔商人带来了什么新鲜货色,比如英国刺刀、印度鼻烟、四川砖茶以及南京丝绸。

不妨来看看当事人的记录,光绪年间的驻藏大臣有泰曾记录他在拉萨街上买到的种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恐怕和今日的潘家园也有一拼。例如“……代买小套子史记精华一部,共四十本四套,价藏钱四十枚……” “送到洋人照藏内山水人物一大册有十几斤重,皆系布与厚纸所成,坚实固属坚实……” “早即纷纷送年礼,竹君送藏图一张,乃布达拉山一面横披,甚有趣。王永福拿来本地烧土罐土瓶等十件,皆按古样……”

众神之城

许多城市已经丢失了其灵魂,但拉萨不在其中。

拉萨依然是一座神之城市,人的前额最洁净之处有五方神,水井之中有龙神,护身符里藏有守护神,甚至每一个藏文字母上都有神。老城的十万居民,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念珠,一千多万颗念珠如同大河般不停地转动,神就是每一颗念珠。

人们从无数狭窄的巷子里涌入八廓街,又消失在巷子中。街巷曲折回环,人们从一个圆环走入另一个圆环,似乎没有任何出口。走入灯火昏暗的转经房,扶着巨大的转经筒走动,背诵神的众多名字,明确的时间概念在这里也不起作用,一句话语传过几个街角,就变得模糊不清。

这里是大昭寺的正门,是历史的一轮镜子。来自各地的朝拜者们在此磕长头。他们跪倒在地,将额头磕在光滑的石面上,同时手触摆在正前方的念珠上。一串小小的念珠,此刻就是一个最小的道场,是大昭寺坛城最简单的模型。

大昭寺内,顿珠依然在慢慢地描绘坛城,使其圆满再现。然后,他们又将拂灭这个坛城,使其复归一坛净沙,来表明世界的变更与无常,如同月圆月缺。

顿珠抬头望天,今天是藏历的十五,月圆之夜。按照古老的寺庙历法,十五圆满之后,紧接着又是初一,一轮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