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中小学创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探索与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术语。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校本教研已经越来越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校长、教师的关注。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基础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
近年来,伴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校本教研在上海中小学的实践出现了喜人的形势,不少学校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校本教研的诠释提供了案例,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可操作化提供了范例。
这里刊登一组示例,从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理论探索之河:校本教研面面观
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school-based)这一概念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的理论依据是放权给学校带来的自力会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的理念引入我国,与国家对教育的权力重心的转移有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由此而来的各种校本形式,诸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也就接踵而至,校本教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方法性支持系统,贯穿于其他各种校本形式之中。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研究为纽带,通过专业引领、行动跟进和实践反思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新型教研文化;加强由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的学习型教研团队建设,逐步创建教研团队的活动制度、交流制度、评价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
关键词简析
关注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着眼点已从课堂教学扩展为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甚至生活方式。校本教研,要为所关注的方面提供帮助。
研究纽带研究为纽带,是说教研以研为重点,研究,既是问题解决的“中介”,也是提高能力的“台阶”,研究深入一步,就能提高一步。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能力,而并非仅指学科教学能力。专业引领,有专家、同行及一切有真知灼见人士引导的意思。
行动跟进研究的实现,行动是必须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行动跟进,是注重实践环节。
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就是把过程当作研究过程,把经验甚至教训作为宝贵的财富。反思,是在深层次研究问题。
新型教研文化把教研提到文化的层面,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教育人文化的体现。新型教研文化,更多地是遵循教育规律,更多地体现教育关怀,更多地落实教育和谐。
学习型教研团队教学,从某堂课看,是一种教师的个体行为,而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形成学校的教育文化品质和程度。学习型教研团队,以汲取各种有益于教育和教学的文化为载体,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助和互励,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校本教研种种
“自下而上”教研
“互动式”教研
“参与式”教研
“实战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
“诊断式”教研
“跨学科”教研
友情提示
问:校本教研与教研组教研有何不同?
答:首先,从观念上看,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可持续发展,追求整体教育质量最优化为基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某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其次,从范围上看,校本教研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为半径,而不局限于少数几个骨干教师的发展。这种研究是教师全员参与的,不是个别教师研究,不是特级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专利。新课程的顺利推进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每一个教师的热情投入。
再次,从组织形式上看,从学科教研走向全校跨学科教研,从以某个年级或某门学科为依据的部门教研走向全校性的教研。
第四,如果说以往教研组的教研集中在“备课”,那么现在校本教研则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说,校本教研并非一个全新的事物,它是在原来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诞生的。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原来的教研活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有了新的内涵,并被赋予新的使命。显然,校本教研与原来的教研组教研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问:校本教研是否在校内进行的教研活动?
答:校本教研,更多指的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从组织结构上说的,并非只有在校内举行的教研活动才是校本教研。如果某所学校在非学校的地方举行了一个教学研讨活动,或联合他校共同举行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校本教研。
问:校本教研是否意味着教师今后培养以校为本?
答:教师成长过程伴随着教育生涯,相对的成熟是指拥有基本的教育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出校本教研,只是强调教师培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从教师工作的基本场所考虑教师的长远发展,其实教师培训,从政府组织的层面上说渠道是多方面的,从个人角度说更是途径广泛。
实践摸索之舟:校本教研竞帆游
各校成功范例:有益启示
虹口区复兴高级中学抓重点三个基本组室
学校组建了教研组、年级组和学习组三个最基本的组室单元。教研组以学科研究为主,让教师获得最好的专业发展;年级组通过整合,形成相互协调的班级教师组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学习组则是教师们政治学习和开展凝聚力活动的基本单元。三个组 室互相支撑,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如学校的数学组,通过每周定时开展的集体备课,共享教学经验,形成了倡导良好师德、善于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作风严谨、全组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虹口区北郊高级中学综合性教研组实施联合作战
建设综合性教研组、强化跨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将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潜能看作是有待开发的一种资源,激励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习与教学的综合。
集聚学校在教研管理层面上,增设了四个综合性教研组,即:科学与生态综合教研组,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人文与社会科学综合教研组,含语文、外语、历史、政治学科;数学与信息技术综合教研组,含数学、信息技术学科;艺术与体育综合教研组,含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综合教研组的建立,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加强教研组“小基地”建设
学校教研组在学校发展目标引领下,实现自我要求、自主发展,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四小基地”。
一是校本教研小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二是青年培养小基地,通过扶、帮、带、传,为青年教师成长与进步创造条件;三是教育科研小基地,将组室创建为教育科研的场所;四是活动开展小基地,由教研组策划、组织学生活动和组室外活动。
点评: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研活动载体,如何重组与构建、运行值得研究。
静安区上海市一师附小网络教研红红火火
“新空气”——一师附小教科研网站,也是该校的教科研平台。在主页Flas中醒目地滚动播放着倡导的教科研理念——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全员参与、交流分享、伙伴互助、共同成长。网站分为两大功能模块,一是由“聚焦新视点”、“走进新理念”、“透视新课程”、“打造新品牌”四大版块组成的资讯平台;二是以“有话大家说”教科研论坛形态出现的互动平台,它分虚拟教研、网络科研、教海随笔三大专区,每个专区又下设四个分区。备课集约化、教研主题化、思维风暴化、专业引领化成为网络教研的显著特点。
网站自2003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初步形成了附小的网络教研特色。以数据为例,截至2005年3月底,教导处、科研室提供上传的教育教学资讯共计258条,教科研论坛中教师主题2603帖,其中仅以“教海随笔”中的“新思维”一区为例,讨论主题95帖,回复2921帖,点阅计数24514人次。
普陀区甘泉外国语中学“青蓝工作室”
“青蓝工作室”,有50多个教师经申请筛选成为会员,“青蓝”两字,取自“青出于蓝”,顾名思义,这个工作室的目标是组织有质量的活动,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该校“展示成果,分享经验——青蓝阶梯讲坛”为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把校本教研的理念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主持人以访谈的形式引出全国首届“和谐杯”新课程理念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陈君的话题:“山不过来,我过去”,在鲜花点缀的雅座里,轻松地谈论着教学的过程,反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点评:教研的时空可以因校而异,尽可创造。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录像
宝山路小学全校40多位任课教师都有一“部”自己课堂教学的录像片,然后自己和同行用新的教育理念对“镜头中的我”在教研活动的“显微镜”下进行“过堂”,找到能够活跃教学开发学生潜能的“细胞”,必要的话做“手术”,从而使教学“活龙活现”。
微格教学就是用现代化视听设备将教师课堂教学录制下来,通过事后的“定格”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团队学习高效教研
在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课后做笔记时常用一种叫“左手栏”的方法:在一张纸的右侧记录笔记主人与同事们对话的内容,左侧则记录交谈的每一个阶段自己心中想说而未说的话,然后将隐藏的假设摊出来,并显示这些假设如何影响行动的因素。教师通过这种个人与群体柔性“碰撞”的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该校在校本教研中十分注意运用团队学习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和谐高效的教研之路。
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小共营小组合作共赢
在华东师大附小,活跃着10支非学校行政安排,由志同道合的教师自由组合起来的非正式组织——“合作共营小组”。他们齐心协力共同扎营在教育第一线,努力营造和谐互助的氛围,齐心经营共同的教育理想,尽情地发展各自的专长,赢得彼此的友谊,赢得前进的动力,赢得成功的喜悦。
如:“FZ”合作组由4个年龄相近的教师组成,她们又各有所长——音乐、美术、朗诵、演讲、舞蹈,互补的特长使她们把语文与形象艺术、语文与表演艺术、语文与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并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学科活动。
点评:着眼于每一位教师成长,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课改研究基地:成果一览
校本研训,要构建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
普陀区延河中学:在学校的行政组织建设中融入学习型管理理念,构建决策层面、组织层面、实现层面三级管理体制,保障校本研训的实施。
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学校:初步实现制度化,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内涵得到发展。
青浦区赵屯中学:创造“课题带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动研究”的教研模式。
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创建“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教研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