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扬琴属击弦乐器,它的普及程度广泛而辽阔,无论是在欧洲、亚洲、美洲、澳洲还是在西亚南亚一带,都有着它光辉的历史足迹。自17世纪伴随开放的国门从西方传入我国后,隧在我国生根发芽,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据相关资料证实,明末清初,扬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由波斯一带传入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逐渐传入并流行于全国。我们说,一种文化现象是否重要,首先要看它在时间与空间中被接受的状态。纵观扬琴的发展史,它遍及四大洲和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曲目和演奏家。因此,把扬琴称之为世界性的乐器也并不为过,扬琴现今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种局势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扬琴的东渐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并考察研究其在我国的文化土壤中是怎么与当地的文化结合演变并走到今天,这对我国扬琴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对世界音乐文化能够作出更大贡献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扬琴的起源

关于扬琴的源流问题,由于缺少权威的支撑材料,因此业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几种主要观点的来历,现称述如下。

1.欧洲说

“此说见于Riemann《音乐辞典》,但该词典只说‘这个乐器显然源于德国’而未有考证,”支持扬琴起源于欧洲这一说法的依据为: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扬琴图像出于欧洲,其见于12世纪拜占庭一书的封面,封面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这说明在文艺复兴时期,扬琴在欧洲已被广泛应用,其发展的态势呈现出一片繁荣。

2.南亚印度说

一些印度学者认为,扬琴源于印度的“百弦维纳”。拉尔默刀・米含所著《印度乐器》中曾谈到百弦维纳演变为后来的百音维纳,卡龙与百音维纳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前者是八十几根弦而后者是二十一根弦。与桑图尔一样,卡龙也是用两个软薄细木片演奏。

3,西亚说

据《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记载:“它的原始形状可从竖琴中见到,是被平置的,用两支槌敲击,见于古巴比伦和新亚述时期的图像资料中,”但由于资料缺乏,此说也暂不成立。

综上述,我们发现,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和史料,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扬琴起源于何地,因此,笔者认为它是世界文化共同发展创造的结果,在它的发展演变中,凝聚了流传各地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正如有学者言“扬琴的最早源头,本来就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其所指的乐器原到也绝非只有一种,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各有所本,但却是不谋而合地进行着相类似的发明创造活动。相反地,人们也完全有可能在一种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物质或信息交流活动,以实现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并达到普遍繁荣的目标和境界。由此说来,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扬琴起源说或许应持多元论的观点。

二、扬琴的东渐

1.海上丝绸之路

《辞海》记载:“扬琴……原流行于波斯、伊拉克等地,约明末传至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流行全国”。我国最早的扬琴图文记载,是在琉球文库喜名盛昭所著的《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书中提及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扬琴。扬琴传入后,国人对它进行了改造,把击弦工具由木制改为竹制。印光任、张汝霜《澳门记略》中曾载:“铜弦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

2.陆地丝绸之路

周菁葆曾在《木卡姆探微》中记载:“桑图尔,过去人们认为它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其实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后在《丝绸之路上的扬琴》一文中,周菁葆又对陆地丝绸之路“桑图尔”的东渐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认为:它分别从中亚和南豫两条渠道进行传播。中亚的桑图尔叫做“chang”,与新疆扬琴的名称一致。

综上述,笔者认为扬琴是分别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传入后经历了变革才发展成今天的形制排列,中国扬琴更集中体现了我国的文化智慧,扬琴虽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产物,但中国扬琴艺术则是由中国人依托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独创的。1984年,我国扬琴大师杨竟明先生研究创制了“401型变音扬琴”,这更是我国扬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全国使用和改良的扬琴依然是按照杨竞明发明的扬琴制作原理来制作的。

三、中国扬琴概况

1.传统扬琴流派

扬琴自传入我国后就与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乐种、戏曲结合,并逐渐被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琴书、东北曲艺、维吾尔木卡姆、潮州弦诗、山东琴曲、内蒙二人台等众多地方音乐流派所吸收,形成了中国扬琴传统流派。其中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被称为中国扬琴四大传统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

广东音乐这一地方曲种,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特征的曲种,其缠绵细腻的音乐特征与扬琴结合后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其最早出版物是1920年易其仁编著的《粤曲扬琴谱》,1921年丘鹤俦编著的《琴学新编》,为后来同类书籍的编纂提供了基础。

广东是扬琴最早传入并流行的地区。其早期代表曲E『主要有严老烈在清末明初编创的《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等,广东音乐扬琴在技法上主要有连打音、衬音、坐音、花音、顿音、轮音、颤竹等。广东音乐扬琴的代表人物上耍有:严老烈、丘鹤俦、罗绮云、吕文成、陈俊英、黄龙练、方汉等。他们既是广东音乐扬琴的创始人,也是演奏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开创了扬琴在中国大地的先声,也为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汇展现了一种新的取样。

江南丝竹扬琴

江南素以精致秀美的风光闻名,江南丝竹正是那片土地上文化精神的结晶,其主要流行于上海、苏南、浙两一带。江南丝竹无固定领走乐器,多为合奏形式,常用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扬琴等,民间艺人艺决云:“二胡一条线,笛子打打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匾,双清当板压,扬琴一棒烟”;“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7)”可见其音乐特征是很鲜明的。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丰要有《欢乐歌》《三六》等,技法主要运用连打音、衬音、倚音、波音、颤竹、反竹等,这些技法的积累,为江南音乐的审美表达提供了丰盈的技术支撑。其代表人物任悔初、张志翔、唐继香等为早期音乐奠定者,第二代丝竹扬琴代表人物主要有:项祖华、周惠、张微明等,在他们的努力下,又开创了外来文化在中华大地民族化的另一派风景。

四川琴书扬琴

四川琴书是流行于四川的一种说唱曲种,由五人演奏扬琴、鼓板、小三弦、小胡琴和二胡,并自弹自唱扮演生、旦、净、丑、末五个角色。四川琴书的音乐由唱腔和曲牌两部分组成,扬琴是主要伴奏乐器,被称为“骨架”,其技巧有单打、齐打、轮打、衬音、咕噜音、收打音、浪竹等,其中咕噜音、收打音、浪竹是四川扬琴独有的技法,上述表现手法与四川生活习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