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媒体丰富快捷、多元互动、定制针对性强的特点,与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主体意识、个性观念有极高契合度。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普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变革迫在眉睫。在把握时展新动向的要求下,当前校级、院系两个层面的新媒体运用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资助;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64-02
一、引言
当下,新媒体迅速发展所引发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体系,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面临信息传播、接受方式的巨大变革。2016年2月25日至26日,全国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落实高中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并着重提出“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要求。把握新媒体发展脉搏,一方面响应会议精神,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突破提供了崭新切口。
二、新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新媒体的概念缘起于1967年美国学者P・Goldmark所策划的一份商品开发报告,伴随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其内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遍观点认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进行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媒体形态[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较2015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2]。新媒体的用户基数庞大并逐年增长,且学生在使用人群中占比高达25.1%,时间自由与经济条件较为充裕的大学生用户更是其中主体。由此可见,新媒体的特点与大学生之间具有极高的契合度。
1.新媒体的丰富快捷性与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当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革新时代。传统信息载体受到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图书有印量、报纸有版面要求、电视广播有时间限定等。而网络理论上可以打破时空,将世界上所有计算机联结起来,其承载的信息堪称无限量。一方面,人类过去漫长历史的丰硕成果,比如历史、文学、科学知识等都可被上传网络以供检索。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当下发生的一切都能化作信息,搭载互联网媒介,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经历过青春期,大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观,仅是身边事物和课本所能提供的信息已无法满足人格发展的需要,大学生需要的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新媒体的丰富与快捷正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及时有效的经验与知识,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
2.新媒体的多元互动性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媒体是单向线性的传播,用户的地位非常被动,新媒体则完全扭转了局面。除家庭录像机以外,电视节目完全是由那些不是观众的人安排的;而除了如文字处理和网络超文本等应用程序加载的结构外,计算机只由直接的使用者来控制节目[3]。而互动不仅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回环交流,新媒体还使双方都能参与到信息形成的过程。也就意味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信息不由绝对的一方――比如传统的电视台采编者、报社记者等控制,而是双方共同造的。大学生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极高的独立性,乐于思考并渴望表达,希望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参与其中,比如在论坛、微博等平台发表自己对某个社会事件的观点,并获得其他用户的认可,甚至被当作热评,影响到更多人的看法,成为信息的创造者。
3.新媒体的定制针对性与大学生的个性观念。传统媒体面向大众,必须“随大流”,不可能为个体量身打造信息。新媒体却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首先,用户可使用检索工具自由地查找信息。其次,用户掌握信息的控制权,比如只订阅感兴趣的版块,而不必非要关注热点问题。第三,每个终端都拥有固定地址,例如IP地址、电子邮箱、微信号等。信息传播者通过“信息推送技术”,依照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浏览记录来定制推送。由此可见,新媒体本就注重个性与创新,推崇文化多元。个性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性的总和[4]。中学流水线式的批量教育结束后,久被压抑的个性观念使得大学生非常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独立创新。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根据自身个性获取信息、拓宽视野,也顺应了知识经济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因此,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但新媒体在当前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并不成熟,资助育人的模式也必须相应地做出调整。
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
1.校级层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新媒体应用,在校级层面上最为明显。首先,新媒体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权威与公开。传统媒体规章条例往往通过纸质媒介,学生也不知从何获取。新媒体解决了这一难题,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查询最新信息。但网络信息数量庞杂且可信度参差不齐,大学生的信息甄辨能力还不够成熟,这就要求高校建立权威且便利的资助信息平台。2016年11月7日,苏州大学推出“方塔”平台,将办学基本数据、奖助学金等重大官方信息向全社会公布。学生可以在新版校园网首页上轻松找到入口,查询最为权威标准的资助政策,并在奖助学金的评定结果后及时查看和问询。
其次,新媒体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实时与针对。以往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大多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存在一定的思想困境,会因为自卑、害羞等心理原因错失获得帮助的机会。而订阅号依托于手机媒介,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订阅号的推送和查询及时获取资助信息,确定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另一方面订阅号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聊天过程不会公开,学生可以在订阅号上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疑问,获得针对性答复。
第三,新媒体的应用实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与多样。传统资助工作只重帮扶、不重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想要在这一方面实现突破,就必须丰富资助工作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借助新媒体开展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由物质资助向精神资助的转型。2016年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他们――我身边的资助”微电影活动,苏州大学选送的作品《梦》荣获大赛一等奖。学生在微电影的策划和拍摄过程中,不仅看到资助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更深刻感悟其对自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们化身为正能量的传播者,鼓励更多的人追求梦想、实现价值、回报社会。
第四,新媒体的应用实现了思想教育的全面与透彻。传统的投票方式费时费力,计票结果也常常受到公正性的质疑。高校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可以引入网上评选的投票方式。一方面,手机普及率高,学生能轻松便捷地参与其中,投票基数必然扩大。另一方面,在积极拉票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建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
2.院系层面。校方是开展资助工作的主体,而院系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学生也较为亲近同学院、同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因此新媒体在院系层面也拥有足够的舞台。首先,院系的负责老师和学生干部可以通过QQ、微信、飞信等社交平台通知、逐一落实,确保将资助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同学。
四、结语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从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以自由的思想时刻把握住时展的新动向,才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与新因子的融会贯通。深入研究新媒体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对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姜进章.知识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2016-08-03.
[3]莱文森.软边: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苏金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观及其个性特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179-181.
Abstract:New media rich fast,interactive,customized targeted characteristics,the subject and the students exploring spirit,consciousness,personality has a high degree of fi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new media,immin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change. In the grasp of the era development trend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chool. The media using two levels department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Key words:new 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aid;applie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