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师伴我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师伴我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借鉴,是一种教学的手法,智慧地借鉴名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更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借鉴,关键是要借鉴教学的思想、主张、方式等。面对新课程,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得到学生的认可、如何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能从名家的教学艺术中借鉴些什么呢?

一、学习他们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学生自身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动起来,愿意学、乐于学、最终学会学。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特级教师钱梦龙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叶圣陶先生有句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由‘扶’到‘放’有一个‘量变’的过程”。[1]

由此看出,名师思考的核心问题不是怎么将一篇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教给学生,不是怎么教学生回答一类的题目,而是怎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怎么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怎么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甚至是提课题,怎么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好。

二、学习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研究意识

名师都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并发扬自己的个性,在他们是青年教师的时候不盲目跟风于名师。

如清华附级教师赵谦翔强调文言文的熏陶和濡染,这和他个人对古诗文的偏好与研究密不可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的作文思维训练,这恐怕和他个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对思维乐趣的体悟有关;北京二级教师范锦荣的戏剧教育、远足体验,与她个人对表演的体会、对亲历现场的体验有深刻的关联等。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中学特级教师邓彤带领他的语文教研组有序开展的研究对我很有启发。这些问题包括:文学作品教学、文言文教学、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学、试卷分析讲评教学。每一个教学板块又包括八个栏目:理论前沿、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自我反思、教学一得、示范观摩、评课交流、总结模式。

三、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名师自身都具有出色的语言和文学素养,这是“巧媳妇能炊的米”。

赵谦翔对《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离骚》的熟读背诵让人敬佩不已。他有一段话对我们很有教益:“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背’功至高无上。教师‘背’功过硬,则‘身教’胜于‘言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诵读热情。但‘背’功的最高价值在于:只有‘背’下来的古诗文,才是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也只有让古诗文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血液,变成自己的肌肉筋骨,才能涵养‘文气’,减少‘匠气’,才能得心应手地‘传道、授业、解惑’;读起来得心,讲起来得法,练起来得当,导起来得力。像王国维、朱自清、叶圣陶、刘国正、钱梦龙、于漪等大师,一般人之所以难以企及,就是因为他们自己首先就是学者、诗人、作家,文气十足,底气充沛,自然是怎么教怎么顺、怎么教怎么好!” [2]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语文教学能修炼得严谨而不失潇洒,灵动而兼得高效,究其源,不能不认为是他对“情智语文”的追求,是在语文教学“情智融通”中所显示的魅力和张力。但当我们赞叹孙老师的情智语文课堂如此美丽的时候,却鲜知这背后孙老师的长年修炼和苦心求索。他在《练功・练艺――我的成长道路》一文中有许多动人的记载,不说他的“练音”(学普通话)、“练话”(练表达功能)等,光说他的“练字”,其功夫不异于“铁棒磨针”。孙老师写字是弱项,但他并没有回避,而是正视它,投入了日积月累的苦练。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他除了每天练一篇毛笔字外,还在办公桌旁的黑板上开辟了属于个人的“练字栏”,每天用正楷粉笔字写一首古诗,请办公室的老师指出不足,从笔画到结构,从布局到行款,一一过关。这个练字栏竟坚持了好几年,硬是练出了一手工整严谨而又不失飘逸秀丽的硬笔书法。

四、学习名师艺术地处理教材

1.学会抓教材的关键细节

钱梦龙先生是上海乃至全国语文界的前辈,他有个经典教学细节。授《愚公移山》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他问学生:“来帮忙干活的那个小孩,他的爸爸哪儿去了?他有爸爸吗?”这一问,一下子把“孀妻”引了出来。

问得巧妙,这才是真艺术。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提问,往往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学会抓教材的矛盾与核心

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在一个大礼堂讲《分马》。那一天来听课的老师特别多,甚至挤满了主席台。宁老师不愧是大家,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题目叫‘分马’,合适吗?你能不能给课文换一个新题目?”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了,课堂在几分钟的沉默后,开始了“分驴”、“分牲口”的争论与理由的陈述。

他执教初中一篇新闻体裁的文本时,提出两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课内容?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概括本课内容?实际答案就是文章的题目和导语,而这正突出了新闻的特点。

3.学会激情地投入课堂教学

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想象思维,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试想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精神萎蘼不振,说话有气无力,怎能指望学生精神饱满、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清华附级教师韩军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满怀,把课上得高潮迭起,魅力四射。《南来北往》教学伊始,韩老师的激情配乐诵读深深地震撼了所有在座老师的心,学生更是陶醉其中。韩老师旨在通过自己的激情朗诵,彰显自身魅力,吸引在座的学生。这也在告诉我们,语文课上教师首先应该真情投入,学生才能投入其中。

4.学会个性地挖掘教材

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这法儿那法儿,不认真钻研教材就没有法儿。”[3]于老师在细微处下功夫,研究教材充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得“庖丁”的雅号。

名师的教学艺术可以指引青年教师前进的航向,给予我们力量,增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在借鉴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过程中,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生涯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玉强.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闫祯.有效学习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

[3]于永正.于永正文集[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