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他们父母外出务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学习习惯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家庭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
近年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首先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小学生自觉按照教师要求去做,改“要做”为“我要做”。从而能乐意并主动做其它更有意义的事。
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是一个个完整的、有思相的个体,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说,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授方法至关重要。
(一)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一起努力
1.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保持完美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教育也是小学生培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评判是非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就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学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反映小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
3.学生本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教师要经常观察他们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发生。有许多小学生在教师面前可能有所收敛,但在学生之间便会“原形毕露”。如纵容他们,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小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初就受到教育并努力改掉。
(二)注重强化训练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地巩固。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利用好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外部强化的手段,让小学生不断地将好的行为内化为他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三)依学龄段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进行。一、二年级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三、四年级开始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对他们的教育应该多用事例去感化,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由他律转化为了自律,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形式巩固常规制度。
(四)注重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他们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好时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各项竞赛活动,都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的精神。
(五)榜样激励
人们也常说,学生身上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他们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小学生接受力强的特点,要经常给他们讲名人的故事,使他们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
(一)班干部监督
充分利用班干部的作用,因为他们时刻处在班级中,更能了解情况。同时,也要对班干部进行约束,让他们以身作则。首先自我督促,再让他们督促其他同学。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差错,及时向教师反映,及时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教师监督
首先,教师在督促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作则。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 由于教师比学生更有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教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教师要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次,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要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事实证明,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如发现学生做的不好的,及时指出,帮助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三)家长监督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要靠学生、教师之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家长也是学生的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会利用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征求家长意见,共同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四 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后就应该要求学生坚持去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学生上情感失控,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加强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他们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而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总之,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具体的习惯培养上入手,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自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祖国的人才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