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和求知欲,去深刻理解课文,把握思想情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独立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于新奇、真情、悬念等方面。新奇,简而言之,就是课堂内容有新意,有新鲜感;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新奇丰富的内容,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是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

如《孔乙己》一文,我们抓住孔乙己这个心理变态和性格扭曲的、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了孔乙己既无生理毛病,不疯不傻,可时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最后认识: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封建观念毁灭了他,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又如《死海不死》,教师一开始就可发问:“既是死海,为何不会淹死人呢?”这一新奇的东西,会使学生心里掀起浪花,激起求知的兴趣。真情,主要是指语文教学中的生动性,情感性。课堂教学是个教材,学生、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例子,教师是学生和教材有效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把学生引向教学目的的向导。课堂上教师灵活多变的思路,色彩多变的想象能把死板的教学法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思想沟通。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技能牵动学生的情思。辛勤的酿造,感情的融洽,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爱老师,自然就爱其所教的学科。悬念,就是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例如《,你在哪能里》为一标题中的“你”为何不写成“您”?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经过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用“你”更能体现总理的平易近人,有亲切感。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并发挥课文的不同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巧妙设计提问。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之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促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要做到:提问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还要讲求艺术,把握时机,激起学生求知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表现的是一位农村劳动妇女,她有许多农村妇女共有的可敬可爱的品质,而学生特别是城郊学生对这样的母亲形象特点熟悉,甚至他们的母亲也具备了母亲的不少美德。我们在教这一课时,先提出了作者在文中写了母亲,你认为文中的母亲哪些事最感人最亲切?这样问,学生的话匣子当时打开了,有的说母亲吃苦耐劳最亲切,有的说母亲勤劳俭朴最感人,有的说母亲态度和蔼、宽厚仁慈最真切,有的说母亲支持儿子求学、参加革命最感人。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势头下,我以课文重点突出以母亲是个好劳动的情形为例进一步诱发学生联想品味。我说:“同志的母亲去世了几十年了,可是我总觉得她还活着,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到这样好劳动的妇女,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谁的母亲跟的母亲一样?”这一问学生情绪更加高涨,纷纷谈自己的母亲干活如何卖劲,很动情。我趁势问学生,你认为你对母亲和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么?是什么感情?学生很自然地回答:“一样,是爱”。这样,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审美效果。又如在讲《一面》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鲁迅先生的“瘦”?作者为什么写鲁迅先生的手“瘦”?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接连几个问题,使学生反复领会课文的含义。学生争相发言,纷纷参加释疑。有的说“瘦”,突出了鲁迅先生的辛苦,有的说那“瘦手”是战斗的手,其中表达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赞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既树立了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又锻炼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调控艺术。

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我们还要灵活把握调控艺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是教师的课堂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充分地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识及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环境,例如教学《故乡》一文,学生们很容易对闰土产生深深的同情,体会到封建制度对人们身心的摧残;但是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学生大多对她报以不屑的一笑,我就针对这一问题,重视了课文的基调,及时加以调控.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板书一个“笑”字,让学生讨论:杨二嫂有哪些地方令人发笑可鄙?当学生诙谐地读“细脚伶仃的圆规”、“拿着狗气杀、飞也似地跑了”等语句的同时,教师运用深沉抑郁的言语,来使学生冷静下来,让学生细细味是什么使这个昔日的“豆腐西施”变成今天的这副模样?这样,让学生会慢慢意识到,杨二嫂是一个令人可笑又可鄙、但更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导”,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种有效的内在激励因素。一旦学生从学习的参与中,特别是从思维活动的参与中,真切地体会和理解到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及它们的社会意义,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便会油然而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少教”“多学”的好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凡是学生能讲能做的,均由学生去讲去做;教师发挥激发兴趣、巧妙设疑、把握调控等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不断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