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清教学实践,运筹帷幄之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清教学实践,运筹帷幄之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HDTV的传媒效应

中国是亚洲未来最大的高清市场,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200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开路播出的高清电视频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北京奥运会期间,高清综合频道全程转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各项奥运赛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高清频道”。北京奥运会为高清技术带来的广告效应,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传媒院校的实践教学当中,触动教师与学生深入思考高清技术对于自身的影响。高清技术在全球知名媒体的应用数年前已经开始,高清拍摄已经成为世界纪录片发展的主流,如著名的Discovery HD、Biography Channel、History Channels都是完全用高清播出的纪录片频道。

如果仅是简单的抛出“内容为王”或“技术为内容服务”的绣球,我们依然不清楚高清技术对于国内传媒院校实践教学的潜在效应。若找寻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回到HDTV的巨大市场中去。

根据Informa Telecoms and Media的预测报告,全球HDTV的使用者将从2006年底的4800万户跃升至2011年的1亿5100万户,预计亚太地区购买高清电视服务的用户在2011年将达到3900万。目前HD家庭58%在美国,28%在日本,英国、加拿大、中国、德国亦名列前茅。

中国正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推进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这会大大带动高清节目制播建设,加快电视台现有演播室和制播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并直接推动高清节目从单个系统、个别栏目制作向全台系统转换。高、标清同时播出的方式在中国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1600多个电视台高清项目的实施需要更深入的工作和准备。SD向HD转换的机制正在启动,当前经济环境并没有影响到标清向高清转换的进程,相反,各省、市电视台有足够的能力继续增加高清设备,逐步完成台内SD向HD的整体转换。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构建适合标清、高清等多种格式播出、多种终端接收的媒体内容平台具有现实意义,这将创造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新格局。而电子消费品市场的旺盛需求,会促进高清电视机的推广与普及,从而直接带动中国高清电视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高清在广播电视领域和视频工业领域内都将得到广泛应用。传媒教育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人才源泉,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就业市场的变化、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技术趋势。

传媒教育的就业压力

随着电视媒体覆盖范围的快速扩张,低成本的收视活动成为中国寻常百姓家庭的首选娱乐方式。电视这个行业对于年轻人拥有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想成为演员、导演、记者、主持人、编辑或影视技术人员,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希望借考入传媒院校踏入这一朝阳之地。但是受扩招的教育政策影响,国内传媒院校的自身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新专业建设多是抱着“先有后好”的心态――“摸着石头过河”。国内除了原先有一定规模的新闻传播专业外,近年来大量增设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类及相关专业。

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二十多年来,国内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教育部高教司统计表明,本科层次的教育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0万人,教师约1万人。那么电视台的从业人数是多少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官方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从业人员28.72万人(考虑到体制过渡,实际从业者还会更多一些)。

可想而知,每年那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面对着怎样的竞争?而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除了有限的传统媒体,还可以落在哪里?用人单位一般不喜欢用新人,他们认为:“来的都是半成品”、“在学校实践机会少,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社会需求和院校专业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校内实践环节成为专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

高清技术所创造的巨大市场,是对原有媒体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对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会是一个新的信息服务空间。就教育机构本身而言,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是这种理念的实施,必须基于国家整个院校专业教育系统思想的转变。

当前,国内传媒教育的整体架构基本分为三个层面: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比较统一,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服务;本科教育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大,自2005年已经开始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而研究生的教育思想一直争论不休。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模式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小,比例低。为此,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16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负责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高校校长、研究生院院长130余人参加会议。重点研究如何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可以看出,我国传媒类教育的整体思想正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看齐,这其实暗合全球型的媒介转型潮流。英美新闻传播教育界会比我们提前一些看到挑战,但是也在思考应对策略。英国威斯敏斯特媒介研究中心Colin Sparks教授认为,英国不少新闻院系正在调整对策: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对多种媒体技能的显著需要,学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要认可多重择业的可能,适应国际学生而不是只注重国家特性。美国马里兰大学Thomos Kunkel教授认为,在美国整个媒介大环境和新闻工业正处于转型期间,传统新闻传播业持续走低,可替代媒介正在崛起,针对这种形势,新闻院所更关注多媒体以及获得多面向的传播技能,同时亦试图延续新闻专业主义技能与标准。不过,秉持正统大学精神的观点也有很多拥护者。例如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通过调查发现:从业者与学生最看重的能力依次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广博知识。不过传媒教育已经初步取得共识,当前面对的问题有:信息科技冲击传媒的传统边界,社会加速变化需要适应能力强的人,全球化迅速发展需要更多拥有跨文化和跨境传播素养的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课程设计的革新与改进方面来体现。

传媒实践课程的革新

虽然传媒教育的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但是视频制作的方法与技能教育却是重中之重。面对21世纪图像传播的狂潮,掌握最新的视频制作技术在不同专业都广受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源于高清技术在纪录片与数字影视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DV的诞生,使个人拥有摄像机参与创作成为可能。

国内传媒教育受传统意义上文理分科的影响,很多院校还是坚持实践内容是理论课程的延伸与补充,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还有很多专业的负责人认为:同敏锐的头 脑和流利的笔杆子相比,制作技术并没有很高的含金量。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概只有不了解技术的人才会这样看问题。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专业负责人都明白这一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名称,例如某某策划与制作,某某创意与制作等等。任课教师抱怨定位不清,学生认为内容蜻蜓点水,没有重点。许多211重点院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很多跟风的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了。如此粗放型教育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广度过泛,深度不足,并不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真实。德国的传媒院校所占比例也很高,276所高等教育机构,有65所高校的72个学院开设传媒相关专业,占全德高校总数的1/4。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的教育界不认为新闻采访与写作属于媒介技术课程。基本上偏重于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媒体工艺科学方面的应用技术学习。

高清技术同标清相比,是一次彻底的技术革新,也是一次重大的产业升级。传媒院校应借此良机,重新梳理实践课程体系,在有限的投入下升级教学硬件平台,为下一轮的竞争做足准备。谁能抢得头筹,谁就能步步领先。技术的影响虽然是局部的,但却是长期的、深入的而逐渐渗透的。几乎所有和视频制作相关的课程,都会卷入其中。高清电视的分辨率至少是标准电视的两倍,因此和般的DVD和模拟电视相比,它可以展现更多的细节,而且传输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使得无需使用信箱技术就可以处理16:9的画面,大大提升了显示效果,这也会影响到前期的构图、灯光和布景。高清提供了高品质的视听效果,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制作者在用光、色调、构图、运动等多方面都需要提高,需要不同于传统标清制作的专业流程与控制能力。

高清技术有可能使创作手法产生巨大变化。就摄像机而言,它带来了一种更贴近拍摄对象的方式,一种更生活化的交流方式。目前,高清摄像机的发展将纪录片与数字电影的创作带向了另一个维度,无论是1920×1086的分辨率还是16:9的画面比率都更接近电影。DV风潮也许一度促使创作者注重真实记录的现场感,这带来了忽视画面影像塑造的倾向,当高清摄像机被运用到纪录片拍摄后,画面影像的塑造将重新被重视。由于高清制作过程、手段、观念的变化,为纪录片和数字电影的产业化实现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事实上,高清拍摄的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标清高出很多,也为纪录片走进影院开启了新的大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制作公司、独立制作人和专业院校正在加大对于高清设备的更新换代。

这里有必要关注民营院校对于高清技术的应用。同国有教育单位相比,民营院校对于设备更新的经费控制得较为严格,经费额度可能相对较低,但是在标清与高清的统筹过渡方面却可能有出色表现。以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为例,作为私立大学,设备更新并不算及时,但是维护得非常好。只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绝不会出现浪费和铺张的情况。再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它也是一所私人艺术学院,于1877年成立于美国罗德岛州的首府普洛维登斯,拥有2000名世界各地的学生,近300名全职教师,400名职工。在全美艺术类院校排名榜上,RISD多年高居榜首。该校极其重视技术和实验精神的培养,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必须接受广泛的设计课,从徒手绘图、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大二选择方向,大三更注重动作和动画的学习,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另一个方向。大四,必须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是电影、动画、视频、CG或多种组合。罗德岛设计学院在实验平台上的投入非常大方,摄像机在学生手中可以呆上一个学期。当然,学费也极其昂贵。

高清技术常常引发的另一个话题是影视合流,这对于美国的传媒教育学院并不新鲜。美国是全球影视业强国,随着媒体技术融合与艺术观念的发展,电影与电视制作放入同一个学院之中早成为常见之事。如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与电视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但是在学习上他们注意专业方向的融合,大部分多为制作专业。这一点与我国本科就分出导演,制片,摄影专业有很大区别。事实上美国开设的电影制作专业并不完全是为电影培养人才的,这就如同美国的传媒学院并不完全为电视制作培养人才一样。很多学校都是同一套系统交叉培养。即使在高度分工化的美国,很多情况下电影和电视制作也是交叉的。不过专业的电影学校强调整套的电影制作方案和解决方法。美国的电影学校提供广泛的课程设置,全面的写作、创作训练,结合实际的制作项目以及社会实习。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传媒教育教育需要大量实践的充实。虽然我们在这里讨论高清技术对于传媒教育的影响,但是依然强调亲身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创作的精神与方法。必须在不断摸索成功作品经验的同时,自己动手进行拍摄和制作,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制作设备的选型

教育机构不同于一线制作单位,他们非常在意性价比与可持续性。许多教育单位用于添置实验设备的资金捉襟见肘,因此希望一个平台能够符合多个教学层面的需要,这一目标恐怕很难达到。优秀的传媒院校,会根据学生年级设置不同的拍摄与编辑课程,例如二年级使用Adobe Premiere Pro,三年级会用Final Cut Pro、Avid和大洋的Me非线性编辑系统。二年级在演播室接触现场制作,三年级进行室内录音和导演,四年级团队制作短片或纪录片。这样的安排倒也合理,只是对于教育机构的师资和硬件要求较高。不论怎样,在低成本下创作专业水准的高清晰度影像,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痴人说梦”。

除了筹措资金,另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设备的价值和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传媒专业的设备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前期设备,投人程度依据自身实力和专业侧重决定。摄像机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尽可能了解性能和操作,通过对设备的学习深入掌握摄影、摄像技巧。由于学生未来在工作中也会使用到广播级设备,所以在学校实践阶段,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接近广播级设备的操控性能。当前高清摄像机在画质上的提升是原有标清摄像机所无法比拟的。素材采集一般通过1394接口或USB完成上载,然后在计算机平台上后期剪辑。通过1394接口在不同环境采集素材成为适合影视教学的可靠、方便之事。无需借助视频采集卡,无需使用高端摄像机,也无需使用专门的放像设备。1394接口让HDV素材的采集获得最大的通用性。

通常而言,专业设备接口越多,设备价格越贵。支持EFP现场制作的摄像机则需要SDI接口。教学设备除了学生使用,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实践与创作。应当能够支持拍摄实验短片、纪录片、新闻、广告、舞台剧、MV等多种艺术风格与形式的影像作品。价格稍高一些的摄像机,会在镜头、操控性和菜单上更加开放和灵活。

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会自己购置高清摄像机,但是通过借用或租用的方式,很容易获得DV设备。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高清摄像机可以推动学生创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学生摆脱传统DV设备粗劣的拍摄限制。也许有朋友认为HDV的磁带记录不够“时尚”,我们不能只考虑学校的投入,而忽略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本。在过去的两年内,基于半导体存储的高清摄像机开始进入市面,同以往的HDV摄像机相比,卡式或硬盘式摄像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拍摄内容存储成本的大幅提升。学校是否愿意在存储上多花近1/4的费用呢?学校是否放心精密而昂贵的半导体存储介质放手给学生用来拍摄日常作业呢?这些都是新的问题。同硬盘或半导体存储设备相比,磁带价格极其便宜,便于保存和更换,普通超市和卖场就可购置。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单独购买昂贵的摄像存储设备,磁带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数年内的选择之一。

正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硬件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培训和技巧训练都嵌套在整个教育体系下进行,这对于培养一个真正的传媒人才更具有科学性。美国院校在这一点上更为彻底,主修课程不多而笼统,注重艺术感觉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全面的人才。软件培训不在主修课之内,名称上看不到软件培训或3D动画流程的课程。例如Film II课程,学习电影概论、电影预算、摄影技巧、编辑;学生要了解纪录片、故事片、实验片各种流派,并在这一年中创作一个作品。而动画课程则是先强化审美训练,通过课堂观摩唤醒学生对于动画中动作、时间、方向和声音的感觉。然后进行动画制作技术训练及二、三维数字动画制作。结合跨越地域、时间和技术的片子,学习不同风格和技巧,以课程创作体现学习成果。

高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契合社会新的商业模式,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手机视频、车载电视……这是一个媒体狂欢的时代!优秀的创意工具能够引导用户发展,超越媒介现状,洞悉未来方向。我们希望智慧的教师和学生们能够共享高清新技术带来的卓越成果,通过优秀的影像工具激发想象力,释放创造力,快速提升应用水准,最终树立专业典范并与业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