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的变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的变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目前旅游业发展实力动态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200O年和2005年两个断面的旅游大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括总量、质量、效益和成长力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加权汇总出两个年份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各项指标的分值并进行排序和聚类;然后着重从发展实力的指标、水平层次和特征类型3方面对2000年和2005年的旅游大省发展实力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开始步入成熟发展时期,不再一味地关注收入与游客数等量上的增长,而是朝着提高效益,培育持续性成长力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9-0039-05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国内备受重视,尤其是加入WTO和顺利申办奥运会以后,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同时,由于行政区经济所导致的区域利益的分割以及旅游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地区间旅游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相继开展了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2003年,本文第二作者在《旅游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兼析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实力》(以下简称《比较》)的文章,较早对我国各省区2000年旅游业的发展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但当时由于资料的限制,只是进行了单个断面数据的静态分析。从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来看,多数集中在单一年份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上,很少有对各个省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演变进行追踪分析的,因而也难以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在《比较》一文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进行动态性研究,探讨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趋势,以期为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00年和2005年两个断面的旅游大省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统计内容,借鉴《比较》一文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分析的思路,按照总量、质量、效益和成长力4大方面构建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表1),然后通过加权汇总算出两个年份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各项指标的分值并进行排序和聚类;最后着重从发展实力的指标、水平层次和特征类型3方面对2000年和2005年的旅游大省发展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我国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旅游大省(包括直辖市)的选取主要根据当年国际旅游收入水平进行衡量。2000年选取国际旅游收入30000美元以上的省区市: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辽宁、云南、山东、广西;2005年选取国际旅游收入50000美元以上的省区市: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云南、天津。

关于旅游发展实力的计算,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同时结合差异系数法和均方差法作为参考,对4项二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总量指标占30%,质量指标占30%,效益指标占20%,成长力指标占20%,然后将这4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即构成旅游业总体发展实力指标。其中,总量、质量和效益指标是各自三级指标的均值;成长力反映了一定时段内旅游业的变动情况,是旅游业发展实力的一个持续性指标,所以其指标则是前18项三级指标的近5年的增长率按一定的权重汇总。

3 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

3.1 旅游业发展实力指标的比较分析

3.1.1 总量指标的比较

在旅游业发展总量指标方面(表2),从位序上看,各省区市变化基本不大,只有上海和辽宁各上升了1位,上海主要在国际游客人次、饭店营业收入指标上提升较快,而辽宁主要反映在国际游客规模指标上;从分值上看,各省区市之间的差距明显在缩小,2000年广东省总量分值遥遥领先,水平差异非常显著,但到2005年各省区市水平已表现为较均衡发展。虽然广东稳居第l位,但内部各指标分值有所下降,以国际游客规模和饭店营业收入的下降最为厉害。相反,其他省区市的分值都略有上升,在旅游规模上以北京、上海增幅最大,旅游收入上以上海、江苏、浙江增幅最多,旅游机构数量上以江苏、浙江、山东增长较快。

3.1.2 质量指标的比较

在旅游业发展质量指标方面(表3),从位序上看,变动的省份主要有:浙江省由第7位上升至第3位,突出反映在旅游接待条件和入境游客停留天数指标的提升上;广东省上升1位,主要体现在星级饭店数、入境游客停留天数指标的增长上;江苏省由第2位降至第4位,体现为旅游业从业人员、旅游院校学生数指标的下降;辽宁省也从第5位降至第7位,主要反映在入境游客消费与停留时间指标上;上海则下降1位,体现在入境游客停留天数、旅游业人力资源水平指标的下降上;从分值上看,各省区市之间差距也有所缩减。在旅游接待条件上以浙江、云南增幅较大,在游客消费停留时间上以福建增长最快,在游客消费上以广东、云南增幅较大,而在旅游业人力资源上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所增长,以北京和山东增幅较大。

3.1.3 效益指标的比较

在旅游业发展效益指标方面(表4),从位序上看,变动幅度相对较大,突出的省市有:山东省由第7位上升为第3位,主要表现在饭店客房出租率和饭店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的增长上;天津市的上升幅度也很大,从10名之外跻身至第4位,在星级宾馆客房出租率和固定资产创收率等指标的提升都十分突出;云南省由末位上升2位,反映在饭店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的增长上;上海市跃居第1位,其饭店劳动生产率指标增长尤为突出。同时,北京由第4位降至第7位,星级宾馆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降至末位,饭店客房出租率和国有饭店劳动生产率指标也下降2位;浙江省则由第3位降至第5位,体现在饭店客房出租率、国有饭店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的下降上;辽宁省从第6位降至第9位,反映为饭店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的下降;广东、江苏、福建省都各下降1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创收率指标的下降上。

从分值上看,各省市总体效益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之间差距尤其是高水平层次问的差距却在扩大,表现为第1位的上海市比第2位的广东省超出14分之多,而在2000年两者间的差距却只有1分。在客房出租率上,以辽宁、山东增幅较大,在劳动生产率上以上海、江苏增长最快,在固定资产创收率上以广东省的增幅最大。

3.1.4 成长力指标的比较

在旅游业发展成长力指标方面(表5),从位序上看变动非常之大,10个省市几乎重新洗牌,上升幅度比较大的省市有:上海市从第9位一跃成为第5位,由于成长力指标是总量、质量和效益3项指标增减率的加权汇总,上海市在总量和效益增长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