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文献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有效性教学: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

有效性教学理论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无数外国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导致的“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与共识。直至20世纪70年代,争论双方才摒弃偏执,达成一致:教学即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科学性。两者再不是非此即彼对立双方。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种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效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有效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来考虑其学习与发展,统筹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种要素。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协商。而“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有效教学研究的始由单一地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主体、客体和媒体向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的方面有: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有效教学风格的研究、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等人们创建了有效教学标准评价体系,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大多是各个环节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研究,如如何评价学生、备课、时间管理等方面。针对有效性学习的理论性系统性研究仅有部分。钟启泉、崔允激在《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一文中指出,有效教学最终的标准是学生的成长。一是要求教师具有“对象”意识。二是要求教师形成“全人”的概念。三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四是要求教师能关注教学效益。五是,提醒教师关注可测性和量化。细化可测量的环节和因素。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不同的是,一些学者沿用经济学的观念来结构化地解读有效教学中的“效”。学者程红、张天宝、姚利民在《论教学的有效性》等文章中,阐述了其“三重涵义解析观”。强调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义,进而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一问中提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体验。一些学者针对有效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轮教改的过程中,为名师培养提出了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理论的见解。龙宝新和陈晓端在《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一文中,从层次解构的界定方式加以界定,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和界定。其认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为逼近“有效”的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与情感调适,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和主动调适;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体现着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著追求和永恒超越,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而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有效性教学研究早已开启。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在80年达到高峰,出版了大量专著,如克里斯‘基里亚库《中小学的有效性教学》、伊丽莎白*佩罗特的《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指南》、劳伦特‘德罗兹《有效性教学与指导》等等。

以教师教学为切入点的有效性教学,研究方向、思路:有效性教学必须通过效能型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管理来实现;有效性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改革;反思性教学理论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完善;有效性教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二)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对于中国人来说,语文是一项非常受重视的学科,因为它不仅仅联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母语,还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以及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这样一项重要的学科却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难以攻克的课题,尤其是小学语文。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最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他们不仅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鲜感,还伴随着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所以他们对待新事物一般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语文,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教学行为的研究。理论行研究比较少。

应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首先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其次语文教学答案总有一套标准,最后讲授方式趋于死板。同时作者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包括利用学生相互学习帮助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依据新课改内容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添人文情怀。

王刚《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微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提高有效性可以通过:深钻细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把握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杨红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阐述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课堂上天南海北的内容都被带入课文中。而一些入职时间长的老师面对语文课文,单纯地信奉权威,什么都应该教,所有的都应该学,这样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混淆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力还不太成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还存在学习方法单一,依赖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存在困难。一些教学目标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流于肤浅或过于繁难。而教学目标太低,无法激发学生潜能;教学目标太高,学生望尘莫及。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低效。针对该现状,作者提出了相关对策:(一)强化朗读、(二)探究阅读、(三)阅读悟理。并强调今后的研究还将在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效方面下功夫,力争在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率上进行动态研究,使小学生更加喜欢语文阅读课,更加喜爱语文,更加喜欢语文老师。

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具体教学层面,理论性不强。研究突破方向可以从有效性教学研究基本框架即“内容――过程――结果”[内容维度:所有学习活动内容上的特征(通常是课堂教学),这些特征通常与成功的学习活动有关。过程维度: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任务和课堂活动的特征,这个维度需要注意到教师感知、策略和行为;学生感知、策略和行为;以及学习任务的活动特征。协调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促进有效教学。结果维度:教师在学生身上期待的教育结果。它构成了学习计划、监控着教学有效性标准]。结构性地切入分析,因为有效性并不仅仅在于课堂。从宏观结构理论层面为分析构架,再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里特征进行分析整合。如果能形成一种语文教学的有效研究模式更好。(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