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时代特征和技法演变是辨伪的试金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代特征和技法演变是辨伪的试金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事沧桑,人间幻化,往往令看客感喟不已!多数人对赵孟\绘画成就之认识,为“赵体”书名所掩,而更多的人又被“赵体”“媚俗”所欺,偏视了赵氏书法艺术成就。赵氏书法之精妙早为庸人误读,赵氏绘画之神逸更被俗子践踏。明清两代画界后学,或源自赵宋之董(源)巨(然)马(远)夏(),或师于蒙元之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不乏画中有得松雪法之句,然多貌合神离,谬之远矣。

流传至今的赵孟\书画多保存于各大公私收藏机构,艺术品市场中鲜见真品踪影。20世纪80年代,海外首现《惠兰图》,再出《金刚经》,均被藏家高价竞得。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兴起后,赵孟\款识书画似过江之鲫,悄然而来。就题材而言,山水作品少,人物走兽作品多。翻开拍卖图录,无论公司大小,均有赵孟\款识作品上拍。操作较规范的公司标注“传”、“款”等字以示存疑,或是作品实际绘制年代;不规范的公司就以仿品当真品了。

鉴别赵孟\绘画真伪,其实很容易:以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真品的概率判断。笔者以前曾言“无宋论”,意为市场已无宋画可鉴可藏可言。现在谓“无赵论”亦不为过。若将拍场上的赵孟\书画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构图、笔墨特点、题跋、传承流绪诸方面与真迹比对,我们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距离。

赵孟\的人物鞍马画受唐代韩帧⑺未李公麟影响,在人物鞍马的造型、笔墨技法上变化较小,多用前人所创的铁线描和游丝描。赵孟\在《人骑图》题跋称“此图自不愧唐人”,可知他中年时期的绘画艺术创作沿袭着唐人遗风。赵孟\说过:“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纵观赵氏绘画作品,虽受古人影响,但随着艺术创作向前发展,时代特征技法演变还是从作品中表露出来。在赵孟\人物鞍马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影响大于宋人,人物形象仍带古意,用笔凝重,毫无轻浮之态,人物面目及身体神态自然生动,有越宋追唐之感。而艳丽的设色已露时代风采,鞍马画法是将赵氏擅长的山水画与鞍马人物融会,使山川美景与人物马匹巧妙地结合,更具逸情和观赏性。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之一,用笔线条细瘦不失遒劲,敷色浓重不失淡雅,用色没有机械地对物摹形、按形填色。根据画面整体布局构图,人马穿插,远近高低之列,色彩的浓淡过渡、冷暖对比表现的富有韵感。赵孟\画马,不仅继承唐人韩帧⑺稳死罟麟的技法,还依自己对马匹的生活习性、形体构成的仔细观察,以深厚的绘画功力,将马的形态刻画得如栩如生,马匹线条刻画、动作神采、色彩填敷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赵孟\书画艺术为元代“文人画”的萌生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元、明、清诸代书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也导致了各个时期出现水准不一的仿品。拍卖市场的火爆,给了我们集中认识这些仿品的机会DD虽然有仿品被拍卖行以“传”、“款”的形式标识,仍不失为我们观摩学习的范本。

古代著录不足恃

拍场赵氏绘画作品多为人物鞍马、洗马、相马题材,五骏、八骏、九骏、百骏如过隙白驹,翩然而至。

福建某拍卖公司2005年12月21日上拍的《赵孟\(款)》是水平偏低的一幅仿品。画中九匹马故作姿态,绘画技艺尚不及当今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手笔,让人观后徒添笑耳!

上海某拍卖公司2006年6月26日上拍的《人物》册页,绢旧画老,遗憾的是画工水平过低,人物面目形态已现明代后期之相,且用笔迟缓气断,题跋水平更无赵书之形。会有人相信这是赵氏真迹吗?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6年11月26日上拍《五骏》,五骏形态消瘦,线条已被弱化,多用明暗之法,突显马匹的形象动态,与赵氏画风相差很远。点景树石特征应为清代中后期所仿。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6年12月3日上拍《相马图》,是图笔墨拙滞,与赵氏书画风格相差甚远。赵孟\虽为宋宗贵胄,但非蒙元金枝玉叶,身居的高位多系虚职,何来相马心境与权力?其画中“赵书”与鲜于枢之跋如一人所写。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3月25日上拍的《百马图》应为南方画家仿绘--作者因见马太少而闭门画马,神形俱失。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5月31日上拍一幅《渔舟问答图》。赵孟\笔下的“渔舟问答”会说些什么?问询渡河几多银两,还是鲜鱼沽价几何?赵氏擅画山水,但传世真迹风格与此幅不同。岸边老树缺少变化,夹叶与点叶、勾点呆板,水波纹画工僵直,远山的米氏画法与近景石坡小斧劈皴法已无宋元古意。如此画作,善鉴的董香光怎么会看走了眼呢!难道是人情世故吗?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6月3日上拍的《赵孟\、管道N》是幅水平中等的伪品。此画用笔不够流畅,线条特征更似明代以后,应为有本所仿之作。同场上拍的《赞马图》将书法和绘画都仿走了样,一首“好马好马独立山下,良骥天闲相之草野,万里追风千金价寡,孙阳以后谁为织者”的赞马俚句把赵孟\打扮成了一个草根诗人。另一幅乾隆帝御题的《人马图》让观者困惑:凭什么将它当成赵氏真品呢?

北京故宫收藏的《秀石疏林图》手卷是赵孟\存世名画之一,赵氏对书画艺术的精辟概括就写于其上。“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让后学受益终生。当然,授业有先后,江苏某拍卖公司2007年7月28日上拍的《枯木竹石图》远未得赵氏书画之真味。

黑龙江某拍卖公司2007年9月9日上拍多幅赵孟\款作品。《马》是匹颇有情趣的好马,尽管它也是一幅水平不高的仿品,仿者自知书法不济,故只题“子昂”两字--此画曾在该公司1月21日的拍卖会露面。将《佛像》与赵氏真品《红衣罗汉图》对比,自然会有心得。《百马图》上的明代文学大家宋濂所题“松雪真迹”即为伪跋。不用与赵氏真品比对,和前述那些水平不高的仿品对照,也能发现其水准很低的伪品身份。

上述列举的赵孟\仿作标注仿品并不确切,因为有的水准实在太低。有些作品的题材和笔墨,与赵氏真品风马牛不相及,竟然也被滥竽充数。

我们无法苛求古人:生活在乡村僻野间者难见佳构真品,生活在大城市的专业画家也未必家家藏有宋元真迹,又无照相和印刷技术,只能从木刻版的画宝中品味揣摩前人。即便天资聪慧,用功刻苦,也难成正果。

今天,画者、藏者和鉴者拥有的条件均远强于古人。现代工业技术使我们的求知环境超越任何古人,世界上绝大多数古代画家的真迹和各档次仿品通过照相、印刷、网络清楚地呈现在眼前,除了不如清乾隆皇帝能亲抚书画、暂时据为己有之外,许多我们能看到、能研究的书画作品,乾隆帝并没有见到的机会。因而,我们应该比古人做的更好,也能比古人做的更好。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3月24日上拍的《赵孟\(传)》系香港著名收藏家旧藏,著录于1966年出版的《中国古画集》。此作画心绘两枝清竹,边跋“大德三年正月为明远提举作,子昂”-- 大德三年为1299年,赵孟\45岁,书画风格定型,臻入化境。画上另有乾隆帝御题诗和《石渠宝笈》印鉴多枚。赵孟\擅画竹,笔走圆润,布局规整,犹如一篇竹叶铺就的行楷。细观《清影》里的竹,竹枝纤细无力,最长一笔不及20厘米,笔力晃抖,毫无功力可言,焉似一代书家所绘?竹叶叠加混乱,了无章法,更像当代画家中的哗众取宠之辈所作。当然,这确是张旧画,书法稍流畅,书风却毫无“赵体”特点。仿写者水平不高。画旁题跋的乾隆帝与赵孟\同源于“二王”书艺,各有心得,不会不知此题款非赵氏真迹。画中乾隆丙午题诗,笔力软弱,与乾隆丙午年(乾隆五十一年)75岁的乾隆帝真迹差异不言自明。

《清影》经历了三层认证:乾隆帝为一,原藏家与出版者为二,拍卖公司为三。乾隆帝题跋真伪可存疑,图录标示赵画为(传),并未标注乾隆帝题跋为伪,即拍卖公司认可画中的乾隆帝题跋。

《清影》到底有几分像赵孟\真迹呢?十不足一二。乾隆帝题跋与《石渠宝笈》印鉴,无论真伪,都予我们一个打破迷信的警示:市场中风靡许久的“唯《石渠宝笈》论”该降温了。

鉴定很难吗?应该不难。只要鉴者博览群书,广纳众言,刻苦学习,本着公正之心,在阳光这个防腐剂下就有能力把事情做得圆满。鉴定容易吗?有时很难,因为这世间还有着诸多人情、利益、私心……

名家题鉴须思量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5年5月15日上拍的《赵孟\(传)》汇聚三位中国当代书画鉴定名家的题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水之深,情之切。《八骏图》绢本工笔,略施小青绿法,边跋“至大三年秋九月画,子昂。”详辨其绢质、画风、笔墨设色、款识等方面,与赵氏画风差之千里。应为清中期一件水平中等偏上的画家习作,被人割去真实名款,添写上“子昂”款。这么一张普通旧画,得艺坛名家题跋,绢上添花一番。难怪启功先生言:“鉴定有世故人情”。静观此画,信哉!

《八骏图》中的八匹马形态各异,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系以赵孟\《秋郊饮马图》为粉本,山水略参明人画意,画马之笔墨设色已带有郎世宁西法,应为清代乾隆时期的画家所作。山石树木部分,对《秋郊饮马图》稍作改动,笔墨摹自赵氏原作,马的画法仅得几分赵氏画马形似,工细有余,功力不足,神彩尽失。以郎世宁西法入画略显机械,与周围环境结合略显呆板,绘画技艺属当时的中上水准。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谢稚柳、陆俨少、启功先生的鉴画题跋依次列于卷尾。谢稚柳先生云:“此图所画八马动止各分,神态生动,盖亦高手之作……”难免有高夸之举,又谓:“……此卷虽非出于宋元而遗规俨然,五百年来殊少见耳……”则实属人情难却。500年间,画山、画水、画马的优秀者不胜枚举,且不说明清两代“苏州片”高手佳构胜此幅者众。此段跋语为盛情之下,言过其实。陆俨少先生题句不多,也属友情难违:“……此卷不失故步,唐宋风规依稀可见”,对画作水平心知肚明,未过多赞美。启功先生曰:“此三百年前好手之笔,当行出色,弥堪把玩,正不以名家款印为足重也。米元章题摹本兰亭云:寄无好事,但赏佳俗说纷纭,那有是吾于斯卷,亦作唐摹兰亭观,无忝于宝晋书画舫中珍品也。”应该说,启功先生比谢、陆精智。谢稚柳先生题赞过于直白,有旱地拔葱、指劣为好之嫌;陆俨少先生题赞虽较客观,难免有悖情面。启功先生所题,并不以真伪论高低,为对此画有不同意见、褒贬不一者,留下了解释转折的伏笔。

人们对国宝级古代绘画作品,寄之以情,动之以色,常说每幅画的后面都有故事。实际上,有故事者,岂止仅是它们?此幅《八骏图》不也充满了故事吗?这幅旧画,如何添写“子昂”款,又流传至今被现藏者寻得,个中必有曲折。而请得当代书画界三位大家跋句,不也是新故事吗?

或有人视为美谈。一幅旧画齐聚三位著名书画家题跋,着实不易。然而,古往今来,书、画佳构汇聚一纸事例多矣,满纸玑珠,令观者目不暇接,而《兰亭序》、《富春山居图》与题跋同辉,宛若一部古代书法绘画发展史,世间诸人以能在此留下墨痕为荣。《八骏图》不过是幅有着300年历史的旧画,既无创新之举,又笔墨功力平平,能有如此三位大家同跋,可见人情强于真理。

任何人都有难言之隐,更有在法律范围的自由。现代社会的诸多变化,启示人们重新认知社会:我们除了相信自己,还能相信别人吗?

沉迷在专家题跋、专家鉴定证书的收藏者,把自己对文物艺术品的热爱、憧憬和投资回报的期待寄托在没有法律约束力、充满了利益博弈的专家鉴定上。所谓“专家”视交费多少写出鉴定意见已是公开的秘密。市场经常看到“指鹿为马”的专家为赝品题写真跋,还涌现了很多赝品仿造某些专家的假跋。某些专家成为专门走穴赶场收费题跋的专业人士。一些专业人士因忙着奔走各地签发有偿证书、在媒体曝光提升知名度,而荒废了学业。更有一批在媒体包装下横空出世的专家,刚刚上了两天培训班,就煞有介事地操着几个专业名词指点江山。这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收藏界人人皆可成为专家的炼金、淘金过程。

专家是金吗?过去是。现在,专家主动脱下了神圣的艺术外衣,挂满了金光闪闪的钞票。长久下去,势必会对中国学术界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说,中外学者《溪岸图》真伪之争是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之辨,那么,未来这种学术讨论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在法治社会,有违学术正义和道德、涉嫌学术职务下的交易行为不仅为学界所不耻,严重者甚至承担法律责任。而我们的专家中,还有从未拿过鉴定费、出场费、车马费等费用或以情易情的人吗?

“海外回流”宜谨慎

当今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在经历了古代鉴定家之变,现代鉴定家之痛后,还面临海外回流文物鉴定之忧。

20世纪90年代,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大量回流,不乏署名赵孟\款的伪作。有利益驱动,幕后老板、文物掮客、古玩店铺、拍卖公司、新闻媒体、鉴定评论者便合力推波助澜:部分所谓“专家”为利所诱,给许多赝品打造出爱国主义的招牌;媒体造势迷惑世人,令人误以为这些赝品均为国宝级珍品,只有国家高价购回,才为盛世之举,才是爱国之义,以至于赝品摇身一变成为珍品,逼得有关部门骑虎难下。此中之关键,皆在所谓“专家”。虽然他们得利为九牛之一毛,危害至巨。

许多赝品纷纷在海外拍场亮相,招摇过市,以伺机吸引内地公私藏家入瓮以期善价。2003年4月25日,香港某拍卖公司上拍的《老树元人牵马图》即是一幅海外出现的赵孟\绘画赝品。

此作画中一位蒙古装束老者手牵一匹花马而行,马前碎石草芥。两株老树交错而生。左边楷书“大德元年岁次丁酉七夕写与次山老弟赵孟\”。大德元年为1297年,赵孟\44岁,正是创作《人骑图》、《人马图》的同一时期。

作于元贞二年(1296年)的《人马图》,人马勾勒线条细劲,法唐人游丝描,人瘦马肥,用笔简约,形神兼备。而《老树元人牵马图》绘画水平与赵氏相差甚远,马身细瘦、人体肥硕不成比例;马的画法,线条勾勒死板,浓淡墨渲染机械,马耳、马前腿画得如为赘物,马身上用白粉增加亮度,这是赵孟\画作所未见的;牵马老人的勾勒线条笨拙,形体比例失调,与赵孟\人物画中古拙之风区别明显;树石画法略优于人马,但勾皴点染之法与赵孟\山水画中常用的技法水平难以相比,勾勒皴染无轻重远近之别,墨色昏暗脏污,不能把笔锋的正侧结合起来,缺少变化,最后用浓墨点染此画。

古人画山水,有勾、皴、点之法。点为画龙点睛之用,成为画中精彩之处。《老树元人牵马图》之“点”,点形、大小缺少变化,布局乱点一气。

赵氏思想理论和笔墨实践重视书画同源的应用。观赵作真迹,我们可以看到灵活的用笔,与《老树元人牵马图》天壤之别。仿赵氏的题跋尚未学得赵氏书风皮毛,书法作品中点划、间架结构及行气之三味,无一可品。诸字点划,与赵孟\各个时期的书风相距甚远,只知入笔起锋,行笔转折有失圆润,出笔拘泥。间架结构无“赵体”之讲究、精致,布局呆平,十数字款,连成一行,仅齐整而已,上下连贯之水准尚缺,更无赵孟\书中透纸之功,龙蛇之气。此外,赵孟\仕宋元两朝,官居高位,又为文人巨擘,书画往来怎能引“老弟”此酒桌上之俚语?

通读《老树元人牵马图》,感其为仿制水平较低的赝作,尚不及清末民初仿郎世宁画作之水准。学画者仅数年之功,水平即可超越其上。此幅作品居然流传有绪,并在拍场高价竞走,令人匪夷所思。

面对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公私机构和收藏投资者的非理性冲动,使在购藏时为真品多付出了代价,更使不少赝品盲目入藏。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赵孟\书画作品上。赵氏书画作品像面镜子,从中多换几个角度,就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收藏的误区。

想收藏宋元书画吗?不妨多看看展览,买几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宋元画册。闲时以书为朋,茶为友,让思绪随着茶香飘往700多年前的湖州……这种快意,是许多收藏赵孟\真迹与伪作的朋友毕生追求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