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徽因之《在路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徽因之《在路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 陈思呈,女,1976年生,现居广州,媒体人,目前为? 腾讯大家 ?《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专栏作者。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以美貌著称。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山西通信》等。

作者手记 很显然林徽因更重要的魅力被她的情史所掩盖―她在考察古建事业上的追求和抱负,并像男人一样为之吃苦,风餐露宿,不惧艰辛、肮脏、单调和危险,在她身上,不仅体现了美,更体现了力。所以我选择1937年前后那个走在路上的林徽因,那时她在路上所写的随笔,如《山西通信》,字里行间的硬朗和清爽,把她的其他作品包括情诗,都比得像在无病。虽然这些考察古建的经历拍下来会因欠缺起伏而像纪录片,但我更愿意选择一部有着闪光内核的闷片。

《在路上》

故事从1937年夏天说起。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第三次前往山西考察。在军阀兵戈之争未息、兵来匪往的中国北方郊野中,走着几个自带铺盖卷,背着测量仪、伸缩竿的学者。虽然每次考察都有不小收获,但他们有个心结一直未解:有人说,看唐构要去日本,中国已没有唐代建筑。他们不相信这一点。

这次晋行,他们带着《敦煌石窟图录》中的线索,骑驮骡入山,在陡峻的路上足足走了两天,到达台外的豆村。刚到达时是黄昏,夕阳余晖中,佛光寺闪着迷人的光亮,他们马上开始工作。这座殿梁架上有空阁,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檩条已被千百只蝙蝠盘踞,无法驱除。照相时,蝙蝠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

几天摸索后才看见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他们请寺僧入村去募工搭架,但等不及,自己把布单撕开浸水互相传递,三天时间,才读完题字原文,证明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公元857年。这是林徽因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在巨大的喜悦中,镜头闪回。六年来,她足迹遍及河北、山西等地,和营造学社成员一起,整理了两百多组分布各地的建筑群。光是山西,已来四次。

镜头闪回到他们每次考察的场景。哪一年的几月份,他们走在中国大地的哪一个荒村―比如:1933年9月大同火车站,林徽因和几个同行伙伴茫然站在街头,车站的广场上还有很多驼帮,气味熏得人难受,他们走遍了大同大街小巷都找不到可以住下的车马大店。又如:1934年夏天,林徽因夫妇与费正清夫妇一起在山西,从汾阳到洪洞三百余里,铁路被炸、公路被毁,他们在当地租了三辆驴车,驴车的车把式不时在牲口头顶爆响一串串鞭花。每一场考察的细节都故地重现,而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中的林徽因,也在镜头前间断浮现。

那是北平“太太客厅”中的林徽因。1932年这一年,林徽因28岁,刚从东北回北平,并租下北总布胡同3号一个院子。她在画展上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费慰梅,这一年她成为著名的太太客厅中的主角。那个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林徽因是所有话题和视线的焦点,来来往往的各种名流,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在太太客厅中光鲜、优雅的林徽因,以及在荒郊野岭中负重前行、被跳蚤咬得满身包的林徽因,两条线两个形象,互相交错,构成一系列对比镜头的叙述。

这两条线,贯穿了林徽因的1932年到1937年,这五年也是她人生中最璀璨的五年,到了发现佛光寺,就是辉煌的顶点。发现佛光寺几天后,当他们骑骡子到了代县“有报”的地方,才知道,就在他们沉醉于发现佛光寺的喜悦中时,七七事变爆发。

于是林徽因转入另一种“在路上”,那是她流亡的过程。1937年8月,北平沦陷,林一家辗转到长沙,随后又向昆明转移,路过晃县时,她肺病暴发。他们把铺盖卷直接放大街上,孩子和外婆坐在上面,梁和发烧的林去找旅馆,旅馆都住满了人。突然传来小提琴声,梁思成循声而去,认识了一帮前往昆明航空学院的小学员,当晚他们为逃难中的梁家挤出一块栖身之地。

迎来了39天跋涉后终于从长沙抵达昆明。但这只是个开头,从此她的生命没完没了的颠沛和贫病。她一生的颠峰,就是在发现佛光寺的前后,那时她走在路上,虽被艰难荆棘阻拦,却昂首阔步,无所畏惧,她走在大地上的身影疲劳负重,也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