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电梯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实践,提炼总结出适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课堂的教学环节,并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为同类专业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电气行业发展迅速,社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梯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需求,响应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号召,我校在电气运行与控制控专业开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一门由“电梯电气安装与维修”岗位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而来的专业核心课程,在2009级和2010级四年制中职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理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内容,而是来自职业活动里的工作过程,在职业活动中构建训练职业技能的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工作的完整流程。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内容、对象、手段及产品,并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预期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成果,工作过程便随之结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工作任务都以典型职业活动转化而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选取和重构,同时要求对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任务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针对电梯安装与维修岗位,找出典型职业活动,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分析,找到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确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教学任务是:使用通用和专用工具、夹具、量具、检测仪器及检修装备对电梯进行安装、维护、修理、检测、调试、改造的工作;识读电梯电气系统原理图、安装图的图上作业能力;熟悉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相关的国家标准与操作规范,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职业习惯和团结协作、文明施工、节能环保的职业素养。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从课程三维目标出发,借鉴电梯安装与维修岗位真实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设计教学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依据工作流程序化教学单元;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设计各类教学情境;融入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项目考核为载体,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配套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材,实现《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设计。

1.教学载体设计

以实际职业活动和工作情境为背景,借鉴实际工作项目设计教学载体,整合教学内容,由一个一个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单元来承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依据岗位工作流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课程教学单元。

2.课程情境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强调在学习情境中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做”“评”于一体。根据现场工作特点,设计“正常情境”“出错情境”“紧急情境”“违规情境”等课程情境。

“正常情境”是指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设置工作情境,学生根据工作流程安排一步一步完成工作任务。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正确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出错情境”是指在学生正常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教师人为地设置故障,学生独自排除故障的情境。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急情境”是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教师设置意外情况出现,学生要针对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处理,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违规情境”是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现象时,同组负责监护的同学要做出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主要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各种情境的设计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业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70%,由项目考核为主,按照考核主体不同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内容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不同的评价主体具体设计。自我评价多用于学生检查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小组互评可以促进学生参照行业标准评价其他小组实施结果的正确性;教师评价主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以综合项目考核为主,分笔试、实操和口试三个阶段,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操主要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的主体可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教学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堂教学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汇报与评价等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接近现实工作任务。在《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的一般步骤为:识图与原理分析元件与工具选取线路连接与部件安装检查与调试故障排除与维护现场管理与恢复。在实施过程中考虑中职学生基础弱、学习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点,用工作页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实施后,归纳总结出“导向”“咨询”“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汇报与评价”“系统化”等7个课堂教学环节,见下表。

五、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极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加强,职业素养较好养成,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效果。毕业班学生在电梯安装维修工操作证考核中,通过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如北京京港地铁、三菱电梯公司等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良好。

2.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和引导者,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这样教学的重心就由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能力等。通过对课程的实施也提高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解,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教师团队的建设。

六、总结与反思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更适应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教师的职业能力与理论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也给带来很多问题: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企业实践不断增加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对于学校实训设备的配套、教学管理的匹配、教学资源的整合要求随之提升。这对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季业益,孙书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12(12).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赵西军,徐西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05).

作者简介:杨志全,男,本科,就职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电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