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经验课堂”教学范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经验课堂”教学范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核心是人的心智成长,心智成长的源泉是人的经验在学习中得到不断生长,建构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经验课堂”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本文从现象引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并从经验的视角建构课堂教学范式,找寻实施“经验课堂”具体策略,对“经验课堂”有效践行课程改革理念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经验课堂;建构;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039-03

【作者简介】刘海林,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江苏淮安,223000)小学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

一、缘起:传授知识还是获得经验

李老师是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她不但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而且能够吃透教材。课堂教学做到对每个概念细致讲解,对重难点部分反复提醒,同时解答习题也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各种解法。可是每次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却不理想,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上课时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并没有掌握,甚至讲过的一些原题也答错。

李老师的烦恼不但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共鸣,而且也引发我们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深层思考。课堂上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引发学生经历过程获得学习经验?换言之,课堂是该向学生提供教学还是引发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人类不是通过创造独立于个人经验之外的客观现实的心理表征来获得知识的。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个人经验系统的过程。

反思“李老师们”的教学,他们的主要策略是讲解和做作业,这一行为立场使他们把学习理解为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过程,因此,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在学习,是不是有真学习的发生并非他们课堂观察的关注点,他们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而非学习者。可以看出“李老师们”在课堂上对人的关注是缺失的,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经验与原有知识基础上创建意义,从而发展自己的经验。每个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只有靠自身积累经验,他人是无法直接传递的。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经验的获得与发展应是教学的题中之义。

二、建构: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经验课堂”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核心是人的心智成长,心智成长的源泉是人的经验在学习中得到不断生长,建构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经验课堂”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从“经验”的自身性质来看,它包含主动尝试与被动接受结果两方面因素。孩子喝了一口热水被烫了从而获得了经验,喝热水是主动尝试行为,被烫则是被动接受的结果,孩子是在主动尝试与被动接受结果之间进行思考而获得经验的。告诉孩子水是热的是在教授知识,孩子体会到水是烫的则是获得了经验。因此,课堂上应先给学生主动尝试的机会,再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行动和产生的结果进行关联性思考,通过分析、判断、推理、验证等思维活动发现联结的详细情况,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经验生长的重要场所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要基于经验,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来激活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已有经验,这是经验生长的根。其次要积累经验,给学生主动尝试学习获得初始经验的机会,并向同伴及老师表达自己获得的经验,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经验。最后要发展经验,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使经验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对获得经验的过程回顾反思,让新获得的经验与已有经验建立起结构性联系,让经验得到内化。由此理解,我们为“经验课堂”建构一般性教学范式(如下图)。

从经验的视角理解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经验得以生长的主要场所,需要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范式,以便“经验课堂”的教学思想能在实践中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具体步骤可增减、可循环、可更序,但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基于经验、经由经验、发展经验,要有利于学生构建个性化经验系统。

三、实践:找寻促进经验生长的具体策略

“经验课堂”的教学范式规划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是如何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有效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教学需要教师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

1.情境――激活经验理解数学本质。

情境的创设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下《认识比》时,教材呈现了生活情境: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果汁和牛奶的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样的情境引入“比”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倍数)关系”这一概念本质,这就需要对情境进行适当的加工:妈妈每天早晨都准备2杯果汁和3杯牛奶。准备2天,需要几杯果汁和牛奶?3天呢?1周呢?准备的天数越多,需要的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就越多,数量增加了,但是什么没有变化?引发学生思考:果汁和牛奶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它们的倍数关系没有变,也就是2份果汁和3份牛奶。这时引出果汁和牛奶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2∶3。情境的加工既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帮助学生理解了“2∶3”中的2不是表示2杯,而是表示2份。有了这一本质的理解,学生对足球比赛中两队比分2∶3不是数学上研究的“比”的理解就十分容易,不再需要用“比的后项不能为0”这一形式上规定来辨别比的本质了。

2.问题――获取经验的脚手架。

在激活了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行为和解决问题的结果之间思考,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而是“问题导向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获得学习经验。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是学生提出,但问题的设计应成为学生获取学习经验的脚手架。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下《圆的周长》时,首先向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三种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图,提问:这三个车轮各滚动一周,几号车轮滚动的路程长?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认识到: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然后出示下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4倍,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引导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又不足4倍。有了这些认识,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有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设计用大小不同的圆测量出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它们的商。这时教师为各小组学生提供研究材料(圆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收集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通过阅读了解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叫作圆周率(π),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C=πd。

在研究圆的周长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又不足4倍,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问题的引导有效地为学生自主获得经验搭建了脚手架。

3.交流――智慧碰撞中完善经验。

语言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心理工具,能为学生发展过程中基本思维结构的形成奠定基础。人的思维具有隐蔽性,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就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语言表达思维的机会,通过语言呈现思维过程。因此,在学生自主获取经验后要组织小组内或全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取灵感、碰撞智慧、取长补短、完善经验、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4.反思――建构个性化经验系统。

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其学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的个性化经验系统。即使同样的学习情境,每个学生获得的课程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和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构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学科课程。因此,课堂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建构自己的经验系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现在的课堂经常会看到教师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进行全课总结,一般会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指定一两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而学生站起来一般都会说:我学会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学生叙说的也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其实,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更需要做的是留给每一个学生自己充分的回顾反思时间,反思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反思获得经验的过程方法,在反思中把获得的经验和已有经验建立起结构性联系,让自身的经验得到生长、形成体系。

四、思考:“经验课堂”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通过变革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十多年来课改理念已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同。“经验课堂”正是建构于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大潮之中,并以践行课改理念为基本出发点。

1.“经验课堂”有效保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做到“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公平参与的机会,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课堂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有差异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面向全体”。

“经验课堂”教学范式在结构上为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获得初始经验的机会。在个体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用语言表达、交流自己获得的经验,这一过程也有效呈现出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得到有差异的发展。此时,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有的放矢地指导,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方法上的引导,及时消除学习上的障碍,对学生难以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的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拓展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足的发展。最后,让全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及其所获,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让每个学生从学习内容、过程、态度等方面全方位建构自己的个性化经验系统,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充足的发展。

2.“经验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学生才能全面、充分地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经验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提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经验课堂”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认真听讲都是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经验课堂”在规划教学流程中有效地融合了这些学习方式:首先是给每个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充分时空,在个体通过独立思考有了个性化经验后,与小组和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拓展和完善自己的初始经验,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使用问题导向策略,而且还适时地进行归纳、指导,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启发引导,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从经验的视角构建“经验课堂”,旨在引导教师从关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转而关注学生的经验生长,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