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果铺出小康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果铺出小康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漾濞,就走进了一个群山捧翠的人间福地。这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绿意盎然、绿潮涌动、绿波轻扬,满眼的绿闪烁着勃勃的生机。尽管这里有“博南古道”的遗踪,有“铁锁云龙”的悠远,有石门关的雄险奇峻,有蜿蜒游走的漾濞江,甚至还有“唐标铁柱”的沧桑可以追溯。尽管这里还被称为“大理的后花园”、“跌落人间的天堂”、“历史文化名城”、“滇西高山峡谷中的‘绿色宝地’”等不一而足。然而,就牵动着千家万户、富民兴县而言,核桃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漾濞核桃,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无论是在漾濞的河谷地带,还是在十万大山的腹地,满目葱茏,尽是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浓荫匝地,绿果盈枝,令人赏心悦目。在核桃林之间,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显得安宁祥和。一条条油黑发亮的柏油路,替代了昔日坎坷不平的狭窄村道。如今,昔日的贫穷山寨已渐渐向小康靠近,正向富裕文明的目标迈进。

源远流长,核桃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漾濞人

漾濞核桃,古已有之。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果大、壳薄、仁白、味香的漾濞大泡核桃,其营养丰富、出油率高,长期以来享誉四海。漾濞核桃,可谓源远流长。1980年,在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的核桃林中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一段核桃古木,经中国科学院1985年C14同位素树龄测定,证实了早在3500多年以前,漾濞就有核桃分布。据《南诏通记》记载,有宋代段思平“获商人遗以核桃一笼”之事,可知远在1000多年前的大理一带已将核桃作为商品。康熙《云南通志》卷十记载“核桃大理漾濞者佳”。《滇海虞衡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由此可见,早在清代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闻名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核桃已与漾濞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核桃箐、核桃园之类的村名俯拾皆是,核桃这枚坚果,紧紧地连结着漾濞人的生存。

早在1979年,漾濞核桃就在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荣获“全国质量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漾濞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称号;2001年,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2003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004年,经县人民政府申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符合《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颁发给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标记注册证。2005年,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2006年,漾濞核桃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评审,获得“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2007年正式进入有机生产。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底,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62.14万亩,产量2.42万吨,产值6亿元,核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为1979年的14.9倍、17.8倍和22倍。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村民小组有607个,占全县村民小组的95.4%,种植核桃的农户18270户,占全县农户数的84.6%,农民人均有核桃近7亩。“金山银山山山核桃树,新村靓村村村小康户”。这副漾濞人自撰的对联形象地概括了漾濞山山核桃林、村村核桃园、户户种核桃的景象。“家有核桃八九亩,赛过一个公务员”则是对漾濞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描述。

五大举措,谱写了漾濞核桃产业的新篇章

虽说漾濞核桃驰名中外,核桃种植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散淡经营,不能形成集约化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壮大漾濞核桃产业,使之成为群众致富、财政增收、发展生态的绿色经济品牌,成为了历届县委、政府的一个共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核桃产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突破。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核桃产量大幅度提高,收入大幅度增加,漾濞核桃的品牌效应大幅度攀升,核桃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这些,都有一串串漾濞人引以为荣的数字摆在那里。

漾濞核桃何以如此快速发展?有五大举措为证!

举措之一:强化领导。20世纪80年代,漾濞县委、政府凭借特殊的地理气候、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漾濞核桃质优个大味好的优势,立足“靠山吃山”,念活“山字经”,“打好优势仗,走好特色路,唱好地方戏”,把核桃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锋树”、新农村建设的“致富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推进和谐漾濞建设的“基础树”来培植,把核桃发展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政治任务,以实现人均种植核桃100株为目标。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体制,在云南省率先成立核桃产业办公室,咬定核桃产业发展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逐级建立相应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奖励办法,真抓实干。全县上下形成高格局、多角度、大范围,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强化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写在纸上、挂在口上、落实在文件上那是人人会做的。而漾濞县委、政府却能切切实实地将之落实到行动中,并呈现了诸多亮点,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漾濞精神”,确属难能可贵。核桃作为“先锋树、致富树、生态树、基础树”,体现了其产业发展在漾濞的重要作用,它是扶贫攻坚的先锋,广大农村要靠核桃来脱贫;它要为农村致富立头功,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它是人与自然共荣、让葱茏绿意萦绕漾濞的“生态树”;漾濞县委、县政府甚至将之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要让核桃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漾濞服务。而“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的决策,则表明了县委、政府对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正因为历届党委、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之作为“地方戏”持之以恒地唱下去,才有了漾濞核桃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全省第一家成立“核桃办”,并作为常设机构,则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机构保障。正因为这些,“强化领导”才变得具体、实在、有力,漾濞核桃产业的春天才能永驻!

举措之二:政策引导。县委、政府创新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建立投资体系,积极鼓励个人、集体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核桃;允许干部职工和国家、集体单位与村组农户联合开发种植核桃;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核桃产业化发展,按照扬长避短、择优发展、效益优先原则,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国家绿色扶贫、退耕还林、林业以工代赈、干果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突出重点,捆绑使用;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户“八有”范围扶持,并要求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高标准种好10亩果园;扶贫、金融部门发放低息、贴息、小额信用贷款,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近20年间,全县争取各方支持,投入资金约3.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政策引导上,漾濞县对核桃业的发展也作了全面倾斜,体现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理顺了投资体系,吸纳了社会资金,同时,多方整合项目资金,拧成一股绳。使低息、贴息、小额信用贷款等都用来扶持核桃产业,好钢用在刀刃上,将钱用在重点项目里,为核桃业的发展汇聚了一泓清流。而支持、鼓励、允许个体私营企业、干部职工、国家集体单位参与核桃种植与经营,在“人”的因素上做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样,人才汇集、资金到位,为核桃产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也是漾濞县发展经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举措之三:典型引路。通过实施国家、省、州林业重点扶持项目,兴办县、乡、村各级样板基地,实施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先进典型,引导千家万户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实现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建成连片基地万亩以上10片、千亩以上100片,百亩以上不胜枚举。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户达农村总户数的84.6%,总面积达62.14万亩,农民人均核桃达90株,年产量2.42万吨,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0%。全县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突破100万亩,农民人均有特色经济林10余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组合,广大山区粮农已基本实现向果农的转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贫困山区农户靠种植核桃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先锋;一些企业纷纷介入核桃种植与经营,为开拓市场作出了不懈努力,形成了漾濞核桃产业链;一些村落将核桃种植整体推进,成为了整个核桃业发展的示范基地。这些还不够,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漾濞核桃业还将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诠释“中国核桃之乡”的深刻内涵。

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就是这样一些令人振奋的“典型”。

典型一:万亩核桃生态园。苍山西镇光明村位于大理苍山西坡,漾濞县城东部,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捷,村道现已铺为柏油路,是一个山区富裕新村。光明村辖7个村民小组,2007年共有农户284户1224人。现有耕地867亩,其中水田265亩,山地面积502亩,土地十分肥沃,年平均气温20度,海拔1700―2200米间。光明村是漾濞县的核桃主产区之一,有“万亩核桃生态园”之称。目前,全村有泡核桃树12万多株,人均99株,是1982年联产承包时的26倍,年产量达481吨,销售干果收入674万元,人均核桃收入5600多元。全村年核桃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3户,5-10万元之间的有16户,3-5万元之间的有56户,1-3万元之间的有135户。核桃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核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远眺光明村,只见蓊蓊郁郁的核桃树挨挨挤挤,绵延成一片无尽的绿海,而村庄则如绿潮中随风涌动的小舟,苍翠的核桃林间掩映着青瓦白墙的房舍,鸡鸣核桃树,犬吠村巷间,显得安宁平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发展,这里的核桃树均高大挺拔、浓荫匝地,进入盛果期,显现出蓬勃的生机。还有树龄达500多年的核桃古树,展现了核桃种植的悠远历史。群众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步入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热情的主人即刻送上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核桃蘸蜂蜜”,既好吃又营养,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这可是城里人求之不得的。

近年来,随着生态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农家乐”旅游接待日渐红火,成为核桃产业链中的新兴事物。

典型二:核桃企业竞商潮。在漾濞的核桃企业中,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是漾濞县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公司创办于2000年3月,是以开发漾濞核桃资源为主要目标,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24.8万元,资产额1830万元,拥有年产“漾宝”牌核桃乳6000吨和核桃精炼油1000吨的生产线各一条,核桃精炼油生产工艺采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发明专利“4号”溶剂低温萃取工艺,该工艺提取的核桃油不会破坏油料的营养成分,保留了油料中的活性成分和保健因子,在生产上表现为原材料消耗少、出油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公司还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核桃精炼油检测设备。2004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云南省县域工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果品加工企业。公司还拥有苗圃60亩,年产核桃苗80多万株,供应省内外林农。2007年公司生产核桃乳2450吨,核桃精炼油100吨,实现产值3090万元。

涵轩绿色产业开发集团,则是一个以核桃种植为主,生猪和特种野猪及乌鸡养殖为辅,兼顾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林、农、牧循环式现代农业产业集团。现有员工146人,管理人员40人。2002年,该公司在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章村断山兴建核桃生态示范基地5000亩,总投资2500万元,现已投入1800万元。历经5年的风雨兼程,实现了预期目标,断山基地核桃树长势喜人,部分已挂果,据漾濞林业部门预测,盛果期核桃年产量可达110万公斤,产值将达2860万元。

漾濞县核桃秀工艺品厂则是专以核桃壳为原材料制作工艺品的企业,是核桃食用功能的重要补充,为核桃的综合利用开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厂成立于2004年,位于苍山西镇金牛村。该厂紧紧抓住核桃资源优势,将铁核桃切片、去仁后利用铁核桃壳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同时用铁核桃仁榨成优质铁核桃油,对资源进行了充分综合利用,无废弃物产生。几年来,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现在的产业化生产。2007年加工铁核桃果152吨,生产工艺品3.2万件,铁核桃油12吨,实现产值345万元。产品在全国16个省市有省一级,部分产品打入了欧美市场,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典型三:种植大户带富路。核桃产业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种植大户。据统计,2007年,核桃收入1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户,10至15万元的有34户,5至10万元的有120户,1至5万元的有12000户以上。这还仅是核桃收入一项,对于总人口只有10多万人的漾濞县而言,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在漾濞街上,随意碰到一个到城里的山区农民,就有可能是种植核桃达百亩以上的大户。漾江镇金盏村的汪天仁,家中核桃种植面积达150亩,产量1.5万多公斤,年核桃收入达30万元;苍山西镇白章村的杜琼林,核桃种植面积达150亩,产量8000多公斤,年核桃收入达16万元。核桃大户的成功,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就是城里的干部职工,也都以各种方式投入了种植核桃的热潮。

举措之四:科技支撑。在强化领导、政策到位、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有了人才、资金、土地、资源等诸多因素作保障,紧接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植好这项富民兴县的骨干产业,使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品种丰、效益显,这就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了。漾濞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了核桃种植生长的科技保障。首先,采取立体种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高效益,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林学特性进行垂直布局,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之间的地区,重点发展漾濞大泡核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地区发展娘青核桃、圆菠萝核桃等耐寒品种;在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依托“国家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积极推广早实、丰产优良核桃品种。由于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立体种植,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其次,加强育、种、管的技术手段。在育苗技术上,100%选用良种,采用子芽砧嫁接技术,缩短了苗木培育周期;采用营养机质土大网袋育苗,突破了核桃种植的季节限制。在种植管理技术上,采用“六个一”的栽植标准和“四个一”的抚育管理措施。即选择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塘、选用一株优质苗、施一担农家肥、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地膜和一套合理的果粮间作措施、年一次追肥、年一次统防、年一次修剪,有效提高了核桃的成活率,实现了核桃果园早实、丰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在嫁接技术上,以塑料薄膜绑扎和封蜡接穗技术为基础,大力推广子芽砧嫁接、高枝嫁接、嫩枝嫁接来快速培育苗木和改造低产果园。在干果烘烤上,积极推广热风炉烘烤技术,有效提高了干果品质。

再次,实施粮林间作。针对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实行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混农种植模式,结合科学施肥,每年耕翻土地2次,间作玉米、矮杆作物及豆科作物等,做到了熟化土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核桃茁壮成长、缩短挂果周期、提高核桃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的作用。实现了核桃、粮食与其它经济作物的共同发展。

其四,抓实培训。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首要因素的理念,努力培养科技带头人。坚持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基地上,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嫁接高手。让他们真正掌握一套核桃丰产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专业协作会,促进了核桃产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举措之五:打造品牌。首先,千方百计培植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全县“龙头”品牌企业,加快核桃加工业发展。积极支持6户精深加工企业、55户初级产品加工企业搞好生产。充分发挥“核桃全身都是宝”的价值,大力开发核桃乳、核桃粉、活性炭、核桃胶囊、核桃根艺、琥珀核桃、核桃精炼油、核桃工艺品等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力营造市场销售网络,在县城东区建成了专营市场――“中国核桃城”,与省外100多家销售商结为贸易伙伴,不断开拓市场,每年出口核桃1万吨以上,占大理州出口量的67%,占云南省出口量的46%,使核桃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参与国内外竞争。

同时,在漾濞荣获“中国核桃之乡”等一系列殊荣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了以弘扬核桃文化为主题的品牌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打造核桃品牌的力度。“漾濞核桃”参加了第二、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漾濞核桃文化艺术节”,举办了核桃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建设了核桃展览馆及核桃展室,编写出版了《歌飞核桃源》等书籍和一系列核桃宣传画册,拍摄播出了核桃文化电视专题片,创作唱响了《核桃颂》等歌曲,实现了漾濞因核桃而知名、核桃因漾濞而畅销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小小核桃,改变了漾濞人的生存方式

“一招胜、满盘活”。漾濞核桃产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况。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漾濞贫困山区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充分彰显了产业扶贫攻坚效应,使漾濞农村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三级跳。核桃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钱袋子,更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漾濞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漾濞人的生存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生活富足、观念更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出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十大“漾濞现象”。

农民收入“山盖坝”。漾濞山区群众依托地域宽广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摆脱了世世代代“二牛抬杠,土里刨食”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应,提升了抗风险能力,核桃产业的发展真正让山区群众体验到了“靠山吃山,靠山养山,靠山致富”的滋味。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左右。而坝区农民相对受土地制约,发展空间有限,收入不稳定,缺乏持续增收的支撑产业,其收入远低于山区农民,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收入“山盖坝”的状况。

坝区劳力山区转。由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山区劳动力出现紧缺,每逢核桃收获、加工时节,坝区群众纷纷前往山区打工,每年可就地转移1.6万人近半年的富余劳动力,既弥补了山区季节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坝区群众增收困难。一大批核桃栽培土专家还分批外出到其它州、市,甚至远涉贵州、四川、广西、陕西、湖南、缅甸等地搞核桃嫁接技术输出。他们“身背两把嫁接刀,吃住行由聘方包”,每人每天收入高达150―300元之间,既为漾濞核桃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也拓展了脱贫增收渠道,出现了“坝区劳力山区卖”和“核桃技术输县外”的劳务双向流动现象。

核桃挂在枝头卖。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誉满天下。由于市场品牌效应,近30年来价格不断攀升,2007年核桃市场价达30元/公斤左右,与1978年的0.56元/公斤相比,涨了50余倍。现在,核桃还是青果挂在枝头的时候,客商们就为夺取市场高地,抢占市场先机,预付垫金搞定单收购,漾濞核桃成了供不应求的拳头产品,呈现出“核桃挂在枝头卖”的景象。

姑娘小伙山里奔。随着核桃富民产业的形成,山区与坝区的经济收入出现了“倒挂”现象,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婚姻观念上,群众已把有没有核桃,有多少核桃,有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作为谈婚论嫁、组建家庭的基础,不但山区姑娘不愿往外嫁,而且还出现了民歌里唱的“下坡石头滚上坡”,不少坝区姑娘自愿嫁到山区,坝区小伙也争先恐后到山区“倒插门”做女婿,呈现出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婚嫁特色。

何须羡慕公务员。昔日的山区百姓省吃俭用供子女上学,目的就是要让子女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公务员。而今,随着核桃的走俏,子女毕业回乡务农,培育和发展“致富树”,逐渐成为广大山区农民的自然选择。由于核桃产量不断递增,年核桃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44户以上,最高年收入达30多万元。很多农户人均收入超过了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于是就有了“家有核桃八九亩,赛过一个公务员”的顺口溜。那些靠发展核桃产业富起来的山区农民已不再羡慕“吃皇粮”、拿工资的国家干部。

新型农民现乡村。核桃产业富裕了农民群众,群众腰包里有了钱,已不再为温饱焦愁,他们开始重视教育,不惜出巨资供子女上学。全县高考上线率、重点上线率逐年提高,教育工作走在了大理州前列。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农村化技术学校学习,参与“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各种形式的科技知识培训,90%以上的农民熟练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能力,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县城有条“农民街”。核桃产业的兴起,使山区农民“阔”了起来,手头宽裕的山区农民已不再甘于“世代蹲山头、一天到晚猪马牛”,他们到乡镇集镇、县城购买土地,建洋房,投资建厂搞加工,并积极参与商贸、文化、服务等产业发展,使核桃经济发挥了“滚雪球”效应,推动了城乡共同繁荣,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县城,还建成了声名远扬的“农民街”。无独有偶,笔者在县委外宣办正巧遇上了一位来自光明村的核桃种植大户,闲谈中他提起,现在手里有钱了,下一步打算搬到城里来住。看来,“农民街”还会越来越大。

社会和谐气象新。“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核桃产业日见成效,社会安定和谐的局面正逐渐形成。核桃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家庭增收,有效缓解了家庭和社会心理压力,促进了家庭和谐,、封建迷信等活动在广大边远山区得到了有效遏制,赌博和小偷小摸的人少了,全县社会治安更为好转、新人新事新风尚不断涌现,漾濞被树为全省“平安县市”建设的标兵。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言,“小核桃,大产业”。漾濞靠发展核桃,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极大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全县呈现出“山头绿树成林,山腰金果满园,山脚碧水环绕,处处核桃飘香”的景象,形成了一幅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绝美画卷。

现代文明进万家。通过核桃产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去二三里,茅屋四五家,炊烟六七处,都做荞粑粑”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全县出现了花店多、超市多、服装店多、太阳能店多、摩托车店多、家用电器店多、通讯产品店多、小型动力加工机械店多的“八多”现象。手机、电视、摩托车、太阳能、电冰箱、程控电话、小型加工机械等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用电器已普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少群众还成群结对到发达地区观光旅游,开阔眼界,了解市场信息。有的农家还办起了“农家乐”,开展“核桃生态游”。一些昔日耪田耕地的农民,放下了手中的锄头,经营文化产业,领衔成立演艺团体,开发民族文化产品,让农民零距离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激活了乡村文化市场,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产业扶贫创典范。漾濞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坚持不懈地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栽得核桃树,引来金凤凰。”漾濞核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前来观光考察。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理事会(国际友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贫困地区第三期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究班、中科院国情调研组、《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采风团、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厉以宁教授课题调研组等到漾濞参观考察;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坛、云南省特色经济林大会、云南省扶贫开发现场会、云南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专题研讨班等重大活动在漾濞举行,共接待各种考察团队150余起,上万人次。同时,还有自行组队前来参观的全国各地不同阶层人士,这些前来参观的人员中,有领导干部、农民、市民,也有专家学者;领导是来调研,专家学者是进行课题研究。农民是来“取经”,城里人是来领略环境幽雅、景色秀丽的山乡风光。

多头齐动,漾濞核桃产业的新走向

漾濞核桃现已名扬四海,核桃产品供不应求,核桃产业如火如荼,市场潜力势不可挡。同时,广大种植户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项富民兴县的朝阳产业,而更多的商家也看好“核桃”这个方兴未艾的绿色保健食品。如此看来,漾濞核桃的全面辉煌指日可待。

事物均有多面性,在漾濞核桃供不应求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核桃已开始进入丰产期,而更多的核桃种植将使产量不断增加。加上国内很多地方也很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这就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核桃产业同样面临着竞争。只有把握先机,制定好应对之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另外,如何进一步开发多元的核桃产品,使这枚小小的坚果最大化地发挥经济效益,这正是漾濞核桃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漾濞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地意识到,要使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必须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并制定出一系列新的举措,牢牢把握中国核桃产业的先机,不负“中国核桃之乡”的盛名。

根据漾濞县的规划,至2012年,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以上,实现“人均种植面积全国领先、管理水平全国领先、质量全国领先、效益全国领先”,并着力实施以下举措:

持续建大建好核桃优质基地。在全县的适宜区内高标准高质量持续建设漾濞大泡核桃基地,全力发展,不留空白。到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以上,产量达4万吨以上,产值达8亿元以上建设优质种苗扩繁基地。建好种子园基地;高标准建设好5万亩核桃采穗基地和5万亩核桃苗种繁基地,使漾濞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核桃种苗木基地和引领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的龙头大县。

积极发挥“中国核桃城”的辐射功能,树立“中国最大的核桃家园县”的理念,形成山区搞种植、坝区搞生产、城里搞销售、乡村搞特色旅游的漾濞核桃产业“大一统”格局。加速建设核桃交易市场,规范产品贸易流通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加强促销手段,办好一年一度的“漾濞核桃农副产品交易会”和2008年第三届“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成立核桃产业协会,建立核桃质检机构和引导组建核桃营销集团公司,把漾濞建成“采购滇西八地州,卖向全国大市场”的核桃交易集散地。

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核桃产业化进程。扶强现有的核桃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和核桃工艺品加工企业。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随着一期3000吨脱脂核桃乳、3000吨低脂无糖核桃乳、500吨核桃胶囊的开发生产,预计到2009年产值达到1亿元;核桃工艺品加工企业预计到2010年加工铁核桃果500吨以上,工艺品7万件以上,实现产值千万元以上。组建核桃产业协会,协调生产、加工、销售等关系。大力争取“漾濞核桃地理商标”注册,制订“漾濞核桃”质量技术认证体系,做大核桃“金字”品牌。投资培训,组织一批市场经营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成立漾濞核桃网站,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核桃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巩固核桃系列传统产品的生产。扩大蜜香核桃、礼品包装薄壳核桃、琥珀核桃等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外包装,结合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关的开发,大力开发核桃旅游产品。继续做好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改工作,发挥“漾宝”牌核桃乳的品牌效应,扩大核桃精炼油和脱脂核桃乳的生产规模。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保健食品,如利用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制造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的轭亚油酸胶囊,利用核桃蛋白生产营养保健价值更高的蛋白肽等。同时开发核桃花粉、核桃青皮、核桃壳及内格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推进核桃产业的发展。

在核桃产品开发上,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一些尖端生物科技也逐步得到应用:壮大核桃营养调和油生产;开发速溶核桃蛋白粉、复合营养核桃粉等核桃蛋白肽产品;利用核桃所含的亚油酸,脑磷脂、卵磷脂及蛋白质成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高级营养食用系列产品;利用原品核桃仁,去内夹皮,真空氮包装,加工成精品保鲜核桃仁;开发核桃花粉系列产品;在现有核桃果、核桃仁、核桃糖、蜜香核桃、椒盐核桃、琥珀核桃等食品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适合老年人、儿童、孕妇的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在现有的核桃乳、核桃花生乳、核花王酒等核桃饮料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牛奶核桃乳、果汁核桃乳等核桃复合蛋白饮料;以核桃壳为原料,积极研发核桃壳工艺品、核桃香精、高级活性炭等。

核桃产品开发途径的增多,不仅将使核桃价值得到全面开发,还充分挖掘了核桃的附加值,为细分市场广辟门路,使单纯的食用核桃仁扩展到饮料、保健食品、风味食品、食用油、花粉、工艺品、活性炭、香精等,为核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了崭新的元素。而核桃树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加快了生态旅游的发展。一个龙头产业的壮大,推动了整个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群众增收、社会稳定、文明和谐,岂不快哉!

绿色漾濞、彝县飞歌;核桃之乡、前程似锦。那蓊郁苍翠的核桃林啊,正以无边无际的绿意铺开漾濞人如蜜般的生活……

(大理报告主持 杨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