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缘何洪武背“广”钱出土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缘何洪武背“广”钱出土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洪武年间,广东铸有洪武通宝背“广”、背“广二”、背“广三”、背“广五”、背“广十”5种纪地兼纪值铜钱。经常见到的洪武背“广”钱都是一些形制较小、重量较轻、铸工较差之品,而符合明初钱制规定的不多。但出土钱品的情形就与之相反,大多数都是形制大、重量足、铸工精,边廓穿口基本上都没有碰撞、磨损痕迹,显然是新铸钱尚未使用就被埋藏。出土的零星散钱,都是放在一些小坛小罐里,说明这些都是黎民百姓平时节俭下来的血汗钱。那么为什么在铜钱匮乏的年代百姓不用它来改善生活,反而将这些钱深埋地下呢?为此,笔者一直迷惑不解,最近翻阅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终于找到了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后,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1368年)4月,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廖永忠、副将朱亮祖率兵攻打广州,元兵闻风而逃,守将何真开城归顺,广东宣告平定。按照明初设置,广东设有宝泉、宝源两局统一铸造洪武通宝钱。钱分五等:小平重1钱、当二重2钱、当三重3钱、当五重5钱、当十重1两。由于当时各省铜料缺乏铸钱不足,市场货币流通不畅,阻碍了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于是在洪武八年3月1日,朝廷颁布钞法,发行“大明宝钞”,暂停宝泉局的铜钱铸造,并相继撤销各省宝泉局。

“大明宝钞”的发行,没有达到设计者的预期效果。地处岭南的广东,天气多雨潮湿,“大明宝钞”容易受潮霉变,且在贮藏中易受鼠咬虫蛀,一旦宝钞文字模糊不清、边角破损,要到官府指定的换钞点更换新钞,每更换一贯就要交纳30文钱工本费。加之轻飘飘的宝钞远比不上沉甸甸的铜钱实在,因而在东南沿海一带难以顺利推行,反而增加市场一片恐慌。朝廷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协助“大明宝钞”继续推行,于洪武二十二年6月16日在各省重新设置宝泉局铸造铜钱。同年6月27日,广东宝泉局重新设置。朝廷新颁钱制规定生铜1斤铸小平钱160枚、折二钱80枚、折三钱54枚、折五钱32枚、当十钱16枚,与洪武之初铜钱重量一致,但铜的质量有所改变。

在“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的情况下,160枚铜钱可换宝钞1贯。朱元璋于是在洪武二十七年8月19日颁令:“禁止使用铜钱半年,如私自行使或埋藏、毁弃的一律惩处治罪。”如此禁令,收效甚微。人们纷纷将形制工整、重量十足的铜钱深埋地下贮藏起来,以应对朝廷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货币政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城市建设大兴土木,洪武背“广”钱不断出土。是品洪武通宝小平背“广”钱(见图),是一枚典型的南方瓮藏生坑钱,锈结自然,红锈中带有绿斑。该钱直径25毫米,厚1毫米,重3.8克;其钱文楷书直读,字体丰满有力,笔画工整清晰,文字与轮廓深峻;内郭宽阔,轮边带角,制作精良,是枚难得一见的精品钱。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