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传统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各种弊端层出不穷,抑制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通过推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运行现状就如何完善二级管理模式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进而对我国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

在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与大量技术型人才需求口较大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跃性的成长。可以说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论从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教学资源、服务贡献上均已成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的二级管理模式已被我国的高职院校广泛接受与学习,实践证明,二级管理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效益和管理运行水平的有效方法。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二级院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学科及专业建设不断推进,校企结合日益紧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化,教育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为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作用,这都印证了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距离把二级学院(系部)办成办学主体的方向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二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缺乏对二级管理构建的顶层设计;二是职能部门和院系责权不对等,职能部门责任下放过多,权力让渡不够,职能部门与院系在职能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三是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习惯于下达行政性指令;四是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存在不同职能部门下达的指令有重叠交叉,导致二级分院重复工作的现象;五是院系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成为办学主体的要求。

导致这些院校二级管理职能机构冗杂、管理效能偏低、权力过度集中、权责不清晰等等问题的根本成因绝大部分在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此模式的相关理解并不透彻,运行实践的过程出现一定的偏差无法积极补救,严重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促进作用有着较大影响。

二、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是由原先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更多实施的是传统的学校一级管理模式,权力主要集中于校级领导,整个学校的管理重心不在基层,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应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实施二级管理,其必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快速,导致学校内外部的管理事务不断增多。传统的一级管理不仅运行效率低下而且方式单一,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管理机构主导的管理,也只能勉强满足日常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以一级管理来推动高职院校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难以发挥制度和管理的优势。因此,从管理学中现代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二级管理的有益尝试。

第二,办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仅看规模大小,更重要的是看它的人才培养、办学质量、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具体包括学科特色,专业优势等等,而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形成的前提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办学自只能通过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行使,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区别化管理难以实施,更谈不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因此,为了能够打造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激发二级教学单位的活力,高职院校有必要实施二级管理。

第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建立学科合作平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拓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口径,丰富专业门类和专业技能培训,增加各院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科专业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创新合作体制的形成,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办学属性与特色。

第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持续,需要二级管理体制的驱动。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国家新一轮的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壮大期,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洞悉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情况,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决策改革;二是管理层要武装优秀的管理理念,同时要善于依靠办学思路创新、管理实践创新等方法,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面对日益变革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动力的诉求,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将重点放在这几个关键词上:权力让渡、分工协调、加强管理。

第一,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明确校、院系二级的管理职权,赋予院系一定的自,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行政与教学科研的分家。一方面学校层面的行政部门将一些权力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行使目标确定、监控考核、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对外联络等性质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通过适度的授权,将专业教学的调整与设置权、科研项目的管理权、教职员工的聘任权等下放给院系,使二级教学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用人权、自主管理权和自主配置院系资源权等权力。这样的二级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学校和二级院系在权责划分上更加明晰,职能定位上更加明确,大大减少组织管理的幅度和层次,降低管理成本,使两级组织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并整合,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率。

第二,通过实施二级管理,增强院系综合实力,促进专业学科整合。在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各司其职、权责明晰、职权并重。院系根据学校二级管理模式的要求,相应的内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内部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同时,院系拥有办学与管理自,这使得院系能够更加机动灵活地应为外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内部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发展与就业的实际需要。为高职院校在专业群范围内实现合理配置与利用校内资源,使校内资源效益最大化,开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新局面,增强服务地方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提高二级院系和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和办学活力。

第三,通过实施二级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二级管理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良好前提,通过评价考核等手段确保在管理活动不发生偏移,按照既定的要求和计划进行,为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引入高校管理之中,使用科学而规范的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参数,为绩效考核和评价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减少绩效考核工作的阻力。

有关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问题复杂而棘手,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众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二级管理体制建立和运行离不开理念上的认同,制度上的保证,资源配置的优化,更需要凝结全体管理人员心血和精力,学校各个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同时需要长年累月、循序渐进的完善和改革,只有这样才更能发挥二级管理的优势作用,增强学校的实力,集中精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梅,徐莉.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J].科教导刊, 2013(34):26-27.

[2]峤嵘.国外高效管理机构设置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 111-113.

[3]余金通.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的核心[J].职业教育研究,2005(8):160.

[4]潘丰,丁钢.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利弊分析及建议,现代教育,2012(16):39-40.

[5]杨练武.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职能部门的定位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 (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