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高校的职能定位与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高校的职能定位与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出路,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大众媒体多在强调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多位一体,推进大学生创业,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依然长期得不到提升。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大学生创业这一块的职能,准确定位,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角色定位

一、引言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开始逐渐成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措施,大学生创业得到了国家、社会的认同,高校也在引导大学生创业,高校设置了创业课程、主办创业类竞赛、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看上去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但大学生实际创业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多集中创业教育功利性严重,政府政策不简便、不够优惠,高校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不贴合实际,社会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对策多是呼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合力,革新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办法与措施,争取从各个环节都作出最大、最理想化的改变,有效改变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进大学生创业上,已做出诸多努力,但是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而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优化

二、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1、高校对待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误区。可以看到,高校关于创业的各项活动,如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引入,创业项目大赛等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高校在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态上也容易出现偏差,一是高校关于创业的各项活动流于形式。高校的创业活动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举办各类活动只为迎合政府部门,迎合当下的创业主流,对于活动的成效如何、后续项目该如何跟进、如何有效培育就不再成为关注的重点。二是奢望大学生创业能够立即、迅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方式之一,也渐渐打上了“功利化”色彩。创业被狭隘的定义为创办一个公司,成为老板。但正如美国百森商学院迪蒙斯教授所言,“真正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立‘创业遗传代码’,并将其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1]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培养关于创业的一种综合能力,创业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与事业中活的更有态度,更有意义,明白创业的真正涵义。

2、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误区。要做好高校创业工作,就要把创业教育课程合理的引入到现有的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处于一种孤立、封闭、单一的状态。一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与现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互融合存在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中安排创业课程,促进创业课程与教学、科研发展相融合还有待改善。二是创业课程内容的不完善。我国的创业课程主要分为理念、实务、实践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多以理论为主要授课内容,对于实务与实践两方面,或受限于高校自身师资队伍,或对外与各式单位沟通机制不健全、缺乏深入的合作,都制约了创业课程价值的实现。三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目前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缺乏对于创业系统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创业方面的培养,缺乏方向性与针对性,与实际的创业脱离比较严重。为数不多的创业人士、企业家的讲座,由于部分企业人士缺乏教学经验,或者是授课内容与学生需求相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高校创业教育的单打独斗。在内部,教育应该是有统筹、有计划、有目的的去开展,为了更好的完成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合力,不应该只靠高校某一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效率低下。同时,在外部,大学生创业是政府、社会、高校都在帮扶。同志指出高等院校要以培养人才,服务振兴为己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前沿。这对高校提出了更要层次的要求。为此,高校就需要积极的走出去,不是关在校园内闭门造车。

不管是融入式的创业教育、亦或是嵌入式的创业教育,都提倡高校应该以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自身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方式来优化、发展自身的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真正明确创业教育是什么,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创业教育要做什么,创业教育怎么做,如何体现其价值。[2]

三、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职能优化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大学创业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极具分量的,对内既要做好国家创业政策的宣讲,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统筹各类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创业事项;对外则要积极与政府沟通,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地方企业与社会组织,寻求支持。为做好上述的这些事情,就需要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这件事情上重新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能,优化自己的工作内涵,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有力的推动自身创业教育的发展。

1、调整关于创业这件事的心态。首先不能过分夸大高校在创业这一事情上的作用,必须承认大学生创业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个人一起努力。不少学者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弱的责任主要归结于高校不能提供有效的创业教育,有些学者甚至过于放大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呈现的滞后效应,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若干年从事的创业活动都笼统的称之为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视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功劳。[3]高校应该摆正心态,在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时候,要把经验本土化,结合自身所在区域、学校办学定位的实际来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其次,高校要抛弃急功近利,马上出成绩的心理。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只知道逐利的商人。国家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做好统筹指导工作。高校要做好自己的创业教育规划,有一个顶层设计与总体思路,对于各个职能部门或院系的创业活动要求做好事先规划与报备,做到资源不浪费,内容不重复,活动之间有联系。只有教育的受众基数增大,才有办法产生更多的拥有创业意愿,创业素养的学生。创业活动要避免形式化、走过场,为活动而活动,如创业大赛结束后,对于有潜力的项目应进一步扶持,帮助项目从策划书真正落地,完成项目创意的转化,帮助学生创业。

3、优化宣传途径与方式。新媒体时代,学生接收信息渠道增多,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进行宣传工作,但也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抓住学生的眼球,是做好宣传工作的重点。通过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氛围,有利于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是利用校园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微博,网站等方式对创业从多方位进行宣传。[4]二是做好创业文件与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国家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从税收、注册手续、融资贷款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与照顾在对各类创业文件和政策进行宣传的时候,重点在于要对政策进行解读,避免照本宣科,将文件或政策简明化,做成流程图,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4、妥善选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式。有学者提出以目标融合、课程嵌入、师资交互、评估引导为主要内容的“嵌入式”大学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也有学者提出“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意识为培养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基于专业教育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内容融入课全过程的模式。[5]在面临模式选择的时候,各高校应该立足于本校校情、区域位置、地方经济、办学定位进行充分衡量与考虑,正如高校有研究型、教学型的分类,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抉择,如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或是倾向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综上所述,高校要发展,首先要积极对接政府与企业,通过为对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加强与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合作;同时,高校可与地方企业合作,加强企业进行共建,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吸引企业资金入校,将好的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成果推荐给企业。同时组织部分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分期分批深入到企业,了解其产品、发展、需要、管理以及创办企业(公司)路径等等。[6]同时在加深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后,可以有计划的打造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学者在深入研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后提出,“在形成年轻人的创业态度、创业技能和创业行为方面,企业家、社会支持者、基金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处于核心作用地位。[7]因此,学校自身的教师是基础,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创业理论与知识;二是有计划的引进企业家入校,除了讲座与演讲外,可以以创业项目为契机,组建一支以企业家为支撑的创业项目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企业家指导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企业课题、竞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创业创意的转化。同时,这些企业家也可以充当创业顾问,建立创业咨询与辅导室,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专业意见。

大学生创业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正确看待大学生创业,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摆正心态,重新梳理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进而扎实、有序地推进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培养出国家需要,为社会所认同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翁丽华,现象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14.5,85.

[2] 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4,70.

[3] 严毛新,嵌入视角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14.7,75.

[4] 参鉴朱海燕、席燕平,面向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3,48.

[5] 转引自秦晓秋,汪振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述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95.

[6] 刘志侃,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机制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4.2,86.

[7] 转引自严毛新,嵌入视角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1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