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迭代创新:小米能走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迭代创新:小米能走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小米公司被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为2014年度全球5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第三名,上榜原因是“于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重塑智能手机商业模式”。第一第二分别是美国互联网公司谷歌(Google)和彭博慈善基金会(Bloomberg Philanthropies),这对创新能力备受质疑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肯定。

小米于2010年由中国IT创业“老兵”雷军领军创办,短短四年时间,从零成长为一个5000多员工,预计2014年销售6000万台手机、销售额800亿人民币的世界级创业明星。

最近我就小米公司的成长访谈了小米总裁林斌。林斌特别指出,做最好的产品是公司发展的核心。他说:“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发生得很快,一切也都很透明,‘口碑’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很快颠覆你。如果我们错判了市场和技术,一代产品没做好,那么消费者顶多给我们半个机会来弥补,如果再没做好,游戏就玩完了。”那么,小米是如何做产品的呢?

软件开发:发烧友参与、快速迭代

小米的8位创始人都是理工科出身,是软件开发和互联网移动应用方面的高手。例如雷军是中国最早的软件企业金山公司联合创始人,后创办了卓越网,也投资过几家移动互联方面的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林斌先后任职于美国自动化数据处理公司、微软公司,在小米创立之前,他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负责移动应用开发。他们深知传统软件开发的弊病,对较为新颖的软件敏捷开发模式也很熟悉,更重要的是他们很了解互联网时代密切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黄江吉(创办小米前是微软公司雇员)是这么说的:微软一直在追求“最完美”的开发模式,那是一种让你不可能犯错的开发模式……首先花几个月时间做计划;然后是设计,设计又是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开发,开发这个过程可能仅仅占整个周期的24%甚至更少。最后的测试也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在微软,没有测完的产品是不可以的。产品以后才是用户真正使用这个产品的开始。在这样的一个开发模式里面,产品的周期往往会变成“产品月期”。到最后,每个windows新版本基本上没有两年是做不出来的,不只是windows,哪怕是一些小的产品也做不出来。图1显示了传统软件开发模式。

这群软件开发和移动互联网的“老兵”在创办小米之后就认定了要走适合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开发路径,他们定下的模式是:“单点突破-试错-用户反馈负面口碑-再迭代-再试错-直到正面口碑-然后顺势而为,将单点做到极致。”图2显示了小米的软件开发模式,这个模式的中心是客户,他们提供部分软件新功能需求,也帮助小米进行大量的软件测试。据估计,小米软件中约80%的问题是客户找到的。更为令人称道的是小米的执行力,他们快速推出新软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改善软件也发展“发烧友”的队伍。

黄江吉说:“为什么‘发烧友’那么重要?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一上来就挑了一波最严格、最挑剔的用户,你过不了他们这一关,就不用继续了;但是你过了他们这一关,他们会成为你最大的口碑推动者。”也就是说,由于“发烧友”对产品有极高要求,他们深度参与产品开发可以使得产品做得可能超越普通客户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基于大面积普通客户的产品调查不能做到的。

当然,用户多了得到的反馈是海量的。例如, 2014年4月,小米论坛每天的新帖约25万,其中约8000个是比较有意义的反馈。面对大量的客户反馈和建议,小米如何决定做什么呢?小米初创员工、MIUI团队的原始工程师孙鹏说:“我们会凭借经验和一些数据来判断一个功能是否值得做,然后花最小能量做出一个初始版发放给客户做测试,如果客户使用的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就根据客户的反馈继续做出更完善的版本,否则就改变方向甚至放弃这个功能。”孙鹏还说:“在设计一个新功能的过程中,我们工程师和客户的沟通很密切,会通过小米论坛和其他平台反复讨论细节,直到彼此完全理解这个新功能的要点。”

我问过林斌,如此快速推出软件,会不会在功能选择或其他方面出现失误?林斌说:“我们不怕一线程序员犯错,也不担心他们功能选择不精准,因为客户会立刻反馈,错了大不了下周再改回来。但对于快速迭代的MIUI,小米也会保持一个基于客户投票最高的稳定版提供给那些不是‘发烧友’的普通客户。”

图3显示了小米手机核心软件MIUI的开发进展历程。MIUI是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的手机界面软件,小米团队于2010年8月把首版软件放到网上,第一周找到了100个愿意试的客户,之后就每周改进推出,在完全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客户数目主要靠口碑传播呈病毒式增长,到2011年9月,小米首次发售手机之前,MIUI用户已经达到三十万人,这些人也成为小米手机首发的核心客户。

概括来说,小米软件开发的核心是采用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众包(Crowdsourcing)模式。小米手机软件的基础是开源软件Android,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与客户密切沟通,并充分用“发烧友”进行测试以找到产品缺陷和客户的新需求,从而动态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并且用快速迭代的方式每周推出新版软件,紧跟市场的变化,同时也获得“发烧友”的正面口碑。

用做软件的方式做硬件

在我访谈小米总裁林斌的时候,他特地强调小米用做软件的思维来做硬件。的确,小米手机的开发也是一个开放创新、客户参与、不断迭代的过程,图4展示了小米旗舰手机的升级过程。

小米不用财务指标来测量员工的绩效,而是用更为直接的客户反映来测量。例如在产品研发领域,他们设计了多种平台和工具,从多种渠道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反馈和喜好,既基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更看重用户的网上吐槽。负责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开发的副总黄江吉说:“如果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到很多用户特别关心功能A,但微博里我被骂的最多的是功能B,我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解决功能B需求,我更相信用户直接的反馈――吐槽。”

在硬件迭代过程中,小米用来邀请用户参与测试的一个关键工具是“工程机”,这是小米在正式推出新版小米手机前向极少部分“发烧”客户出售的beta版(测试版)手机,拿到工程机的客户必须按照小米的要求进行测试并写出报告。小米论坛专门开辟出一个版块收集米粉对测试机提出的建议,也设有专门的BUG库。所有问题汇总后,工程师会在下一批量产前实现改进。拿到工程测试机的米粉可以选择个人收藏,也可以最后选择换一台新的量产机。

在硬件升级方面,小米尽量让一个大版本销售周期保持12个月以上。例如“小米1”共推出了4个小版本:首先是小米1、再出减配的小米1青春版,接下来是改进增强版小米1S,然后又是小米1S青春版。雷军解释说:单机型是大版本、小版本以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一个大版本的几个小版本共享一个开发平台,绝大多数元器件可以互用,如此才能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新鲜度。还有,小米采取分批方式销售硬件,基本上每一到两周销售一批产品,每批产品都会基于客户的反馈进行迭代式微改善。

另外,小米手机的核心部件都是来自于世界上顶级供应商最新最好的元器件,因此所需部件仍在测试阶段时,小米就会派工程师到供应商所在地和部件厂商一起工作,参与调试过程。这种密切合作一方面让上下游企业在技术方面进行有效沟通,也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夯实了长期合作的基础,从而增强了小米的竞争力。

透明也是互联网时代市场推崇的一种精神,是厂家获得客户信任的重要方式。林斌说:“小米手机元器件的厂家和型号都公开,让人们对小米产品的质量有信心。这个行业的规则是对元器件保密,其实是尽量用便宜元器件降低成本。”

概括来说,小米硬件开发模式类似软件,首先基于市场最新最好的标准元部件进行组合,然后用互联网和工程机与“发烧级”客户沟通,从“发烧友”的测试反馈中找到产品缺陷和客户的新需求,并且用迭代的方式在同一个大版本的平台上,推出几个小版本,并在每一个批次销售的硬件中提供微改善,从而兼顾核心设计的稳定性并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不同客户群的需求。

小米模式与精益创业

美国创业者埃里克・莱斯(Eric Ries)于2011年出版的著作《精益创业》得到了很多创业者的推崇,作者因此也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常驻企业家教授,向学生们推广精益创业的理念和操作。精益创业的要点是:

尽早邀请客户参与产品研发

用最小可行产品(MVP)试探潜在客户的真正需求

用最合适的指标测量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

迭代开发产品

最终找到符合市场的产品(Product to market fit)

好产品需要有自增长特性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找到产品市场位置,就转型

比较小米的产品开发模式与精益创业模式,可以发现很多相似性。然而小米创业在该书出版之前,因此这种相似应该是一些优秀创业者的“英雄所见略同”。在信息快速流通的互联网时代,精益创业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业方式,小米以及一些硅谷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快速崛起见证了这一点。然而,精益创业也无疑有其局限性。互联网第一个浏览器(Mosaic)的发明者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认为:

重大创新需要由具有独特洞见的创新者一次完成才能点燃市场需求。

以为用精益创业方式完善产品,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就可以不需要营销是错误的,一个产品能够“自增长”很难,所谓“病毒式”成长是个意外的特例。

不要因为失败而轻易放弃或转型,要去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他说:“我佩服勇于转型的创业者,但更钦佩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想法的创业家。”

回到小米的案例。雷军曾说:“小米走的是跟iPhone完全相反的路。iPhone极简,小米走集大成路线,力求支持各种功能。所谓集大成就是,让所有用户都参与到研发过程中,最后小米呈现出来的是适合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的。”然而,这种用户参与、迭代开发、集大成的模式的成功,是在苹果公司用它惊艳人类的iPhone点燃世界智能手机市场之后。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米互联网电视销售显然并未重复其手机销售的盛况,从2013年9月推出到2014年4月为止,只销售了一次共两万多台。对此,有些分析师给出的原因包括:电视支付环节缺失,小米缺少影视内容,需要路由器配套,电视游戏平台还未搭建,以及小米电视本身在屏幕大小和内置芯片方面均不能超越竞争对手等。小米负责电视的副总王川说:“我知道电视会被重新发明,大家都没做好,我觉得我们有机会来做,对行业有所贡献。”可是人们不禁要问,像小米这样从用户那里寻求微创新灵感的企业是否能创造出颠覆性产品呢?

结语

毫无疑问,小米采用这种精益思维下产品创新开放众包、快速迭代,配合电子商务直销的销售模式,在手机行业发展的快速上升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模式得以成功的时代大背景是互联网让信息流通极快,技术、市场也变得很快,行业成长的S-Curve变得非常陡峭,创新传播过程也大大缩短,一旦找到正确的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点(Product to Market Fit),并且配以正确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一个新产品传播冲击波,飞快地摧毁行业中的传统企业,并推动新企业崛起。

基于这个情势,长于闭门创造精美产品的苹果公司也在悄悄改变自己的做法,开始对他们比较成熟的产品更早地把客户卷入到测试之中,例如苹果最近宣布OS X Beta版对公众开放测试。然而,正如马克・安德森所说,精益模式有其重大局限。小米面临的挑战是:

小米证实了他们可以基于开源和标准部件用组合方式和精益过程创造出更贴近客户的产品,但他们能够创造出颠覆性产品吗?

精益创新的模式不难复制。事实上,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例如腾讯,也采用这种模式进行产品开发。另外一些手机品牌(例如北斗小辣椒手机)正在完全模仿和跟随小米。那么小米如何构建自己难以被别人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当市场的顺风到来的时候,小米起飞了。面对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技术和迅速涨跌的市场,做“猪飞翔”不易,做市场逆转的时候摔下来仍然奔跑的“猪坚强”更难。当风向骤变的时候,小米能够从‘猪飞翔’快速转身为‘猪坚强’吗?

这些挑战,也正是互联网时代所有采用“紧贴客户、快速迭代”产品创新战略的公司的共同挑战。

董洁林: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特聘教授、企业创新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