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书馆管理下文化建设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书馆管理下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解读

组织文化理论源自企业管理理论创新。该发展到目前已成为一个大众概念。对于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不同学者存在不同认识。切斯特·巴纳德形容组织文化是人们赋予工作和生活意义的虚构;德伦西·狄尔认为组织文化就是与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共享价值和信仰系统、组织结构、产生行为规范的控制系统;尼斯·K·姆贝从组织就是文化这一观点出发,提出组织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概念[1];以沙因、哈奇、科特和赫斯克为代表的人物提出组织文化的层次模式,认为组织文化的结构被划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且各层次之间彼此关联,构成组织文化的有机整体;以罗宾斯为代表所提出的组织文化要素模式认为,组织文化是成员共享的意义体系,即其所重视的一组重要特质,主要包括成员的认同、强调团队、以人为主、单位整合、控制、风险容忍度、报酬准则、过程结果取向以及开放系统重视度。它们相互搭配,即成为组织文化。[2]虽然不同理论对组织文化的诠释不同,但都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特征或作用,并且都强调了思维和精神因素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组织文化可以理解为: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适应外部环境和维持内部整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组织所特有的并由组织成员所认同的目标、传统、信念、价值、意识、规则、思想与行动的综合体。从各种组织文化理论来看,组织文化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思想,而不是过去那种在管理实践中偏重于物质刺激和行为控制,管理手段上强调管理工具的理性,管理思想上强调的是“他律”而不是“自律”。组织文化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意义上,指的是组织的管理文明,是用新的思想彻底更新传统管理理念的思想基础,通过尊重人性,将人们内心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使组织成员走向自觉,从内心深处迸发工作激情,展现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而这种自觉性一旦形成,组织成员将会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积极主动,且富有进取性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被动消极的劳动。组织管理的模式也将进入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这里的组织文化内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虽然强调组织成员的信念与价值等精神因素,但并不代表否定他律、行为控制等制度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实际上,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是抽象的,是约定俗成的,是组织成员整体的、长期的、共同认同的、共同遵守的理念和规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而制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组织为达成目标,统一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手段。二者的关系是文化是提高管理的高级样式和深化,而制度则是达成这一境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强调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并不是忽视制度约束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二、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2.1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不仅具备一般组织中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环境以及组织目的要素,而且更因其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悠久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带有文化表征的特殊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组织文化中的相关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方面。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将图书馆组织文化理解为:图书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全体馆员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形象意识以及精神风貌等多种文化要素综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3.2 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图书馆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并为馆员所内化,就会成为馆员们的群体文化。馆员们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目标、价值标准、制度规范和行为遵循的群体。这种群体文化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使馆员的一切行为从被管理走向自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可实现图书馆的规范管理和文明管理。一旦某些馆员的行为偏离了共有的行为准则时,组织文化会自动转化为群体意志并通过群体舆论、群体行为等方式对其施压和纠偏,使其重新回到共有的行为遵循上来,达到规范管理和文明管理的目的。同时,对图书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应有之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组织文化可以说是馆领导的价值观念、思想宗旨和情感意志的展开和体现。他们的行为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塑造意义深远。馆领导在馆员心目中有权威,对馆员有感召力将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的形成至关重要。而符合图书馆发展现实与需求的领导理念,可以促进图书馆馆员之间关系的和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集成馆员的智慧,并最终完成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塑造,形成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得到缓解,图书馆组织的文化的凝聚、导向、约束、激励、辐射功能[3]得到发挥,从而实现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三、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4.1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近些年来,一些图书馆开始尝试引进先进组织文化管理理念进行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但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大多数图书馆仍旧固守传统管理理念,按照既定的程序、方式和手段对图书馆进行行政统管,对图书馆组织的目标、信念、价值观以及馆员的知识、精神面貌及馆员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缺少研究与关注。管理理念落后,“全面管理”的组织管理思想依然盛行,大多数图书馆领导还停留在集中管理、统一管理的非人性化管理层次上,低估了图书馆组织内部的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4]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馆业务的冲击,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价值、目标、信念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此种情况下,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已很难实现人心凝聚和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管理实践缺乏自我管理与文化培育

落后的管理理念必然带来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从当前的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表现为一种“他律”,而不是“自律”,主要表现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偏重图书馆员的行为控制,只教会馆员如何管理别人,却很少教馆员管理自己。另外,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在实践中偏重于物质刺激与行为控制,而缺乏对馆员进行价值观念、信念、理想、职业道德、形象意识等文化方面的培育,理想地认为用物质手段就能打动人心、激励先进、督促落后,用硬性的制度规定就能牢牢控制住馆员的行为。实际上,物质刺激类的管理手段与行为控制并未达到管理的理想效果。随着物质刺激手段之边际效用不断递减,图书馆员对于物质刺激的敏感性越来越低,以至于图书馆员对于低速增长的物质越来越感到没有意思;图书馆员的精神追求出现空缺,自律意识强的图书馆员依旧先进,自律意识差的馆员依旧落后。

四、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运用

5.1明确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为管理创新开掘不竭的动力源泉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目标明确。在确立发展目标时,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社会主流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精华等国情要素,还要考虑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制定应遵从图书馆组织的宗旨和战略方向,并形成自身图书馆的特色和以图书馆组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主要包括:图书馆团体意识、团体价值、团体目标、团体精神和团体形象、团体特色等。同时,还要注意所建设的图书馆组织文化体系必须能够促进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价值的展现,并按照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依存的原则,增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为图书馆管理开掘不竭的动力源泉,打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5.2树立图书馆的共同价值观,为管理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图书馆的共同价值观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图书馆的灵魂,也是图书馆组织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识别、接受和执行图书馆组织的价值观。在经历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变革后,人们对图书馆的存在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有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对自身的工作价值丧失信心。此种情况下,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找到自身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要使馆员始终相信图书馆的生存基础在于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与用户查找真正有用信息反而更加困难的矛盾情况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图书馆能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是证明图书馆存在价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价值的试金石。图书馆要将这种价值观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组织中,为全体馆员所接受,并指导他们日常的业务工作。由于每位馆员的成长环境、文化修养不同,他们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必然存在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因此,要使个性不同的图书馆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精心培育,努力营造,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充足的发展空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图书馆的管理层要综合选用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灌输法、疏导法、价值澄清法等多种组织文化建设方法,通过对话、学习、讨论等方式,使馆员对图书馆的目标、观念、规章制度形成认同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建立良好的馆风,使“读者第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成为全体馆员共同拥有的追求和信念,让永不满足和不断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成为大家的共识,用共同的价值观将图书馆员联系在一起,塑造具有感召力的团队精神,并能不断激励员工挑战自我,挑战事业[6],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5.3转变管理者的传统角色,为工作创新提供牵引力

组织文化理论运用到组织管理上,管理变成服务,管理成了众人的委托,管理者由被委托所产生的权力,则是对委托人服务的责任与义务。管理者除了要完成基本计划、组织、协调这样一些基本职能外,还必须转变对权利、责任的认识。管理学家沙因说过: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一位优秀的馆领导不仅要对图书馆的人、才、物有清楚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图书馆的风气、道德、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有深刻的认识,对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社会风气等时代精神有准确的把握。[7]同时,图书馆管理者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分工形式,管理者的角色只能是帮助馆员实现自我管理的帮助者、服务者,将传统意义中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自我管理的伙伴关系。在这种管理理念指导下,图书馆管理者应该为馆员创造一种施展才能的环境和平台,并认真指导馆员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图书馆的发展前途取决于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事业的执著信念、理想与追求。图书馆管理者的思维空间打不开,境界提不高,图书馆事业自然发展不好。要使图书馆事业实现真正转型,图书馆领导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抱负与追求。此外,还要开放权力结构,真正发挥图书馆业务骨干作用,促使图书馆业务骨干层的形成。

5.4坚持以人为本,为图书馆管理添加人文关怀

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永远是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并通过图书馆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来体现,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图书馆来说,坚持以人为本,表达的是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己任,并将馆内人力资源视为重要资源的新理念。因此,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应坚持柔性的人本管理。首先,应确立“读者第一、用户至上”,一切管理为了读者的理念,通过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优化服务理念,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要确立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思想,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血液中去,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价值,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发展,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凝聚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技能,推动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5.5塑造图书馆集体人格,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形象

形象是指某种观念的客体或事件在人脑中的反映。组织可以运用形象或形象性活动的方式创造组织文化。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可通过塑造图书馆的集体人格,来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形象。图书馆的集体人格主要包括被人格化的形象识别系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集体人格。其中,在塑造人格化的形象识别系统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绿化、名人标语、雕塑、壁画、馆徽、馆旗等环境装饰,来赋予高校图书馆文化性格,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幽静、舒适之感,使师生见物有感,见物生情,见物明理,将“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理念真正领悟到位,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服务中体现出来,进行服务创新,做到让读者心中有图书馆、脚步迈进图书馆、舍不得离开图书馆,提高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塑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集体人格则可以通过馆领导破旧立新、有所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广大图书馆员的人格塑造则可以通过在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下进行培训指导、行为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升、领导示范、榜样感召等手段向读者充分展现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如尊师重教、服饰端庄、谈吐得体、知识渊博、技能娴熟、服务热情等;通过图书馆集体人格的塑造,形象地展示图书馆组织文化中以人文本、尊师重教的管理创新成果。

5.6缔造馆员心理契约,构建图书馆管理的制度文明

图书馆文化重在过程,而不单是追求一个时髦的文本。要使图书馆的文化生根落地,最终要把图书馆文化渗透到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去。在组织文化建设的语境下建设制度,必须要考虑组织成员对制度的认同度,即在组织成员内心深处形成非正式的不干预“心理契约”或“协议”,使图书馆员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使制度顺利地得到推行,图书馆的管理才能进入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图书馆制度建设实践中,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人性假设,充分考虑到组织文化的功能,设计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运作先进,充分考虑自身馆情,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向馆员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调动馆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制度建设献言献策,使馆员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管理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减少馆员对图书馆制度的抵触,让馆员感到自己约束自己的思想压力,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让馆员自觉、自愿地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实现馆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最终达成文明管理的目标追求。

组织文化是现代管理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崭新管理方式。组织文化具有惯性,一旦形成就难以发生改变,原来先进的组织文化在社会语境发生变化后,可能就变成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组织文化。因此,图书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及时改变自身的思维与行为意识,始终将先进的组织文化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去,对图书馆组织文化进行适时变革,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丁玉霞 顾英 单位:军事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