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商务活动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商务活动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为海尔、海信、华为等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也纷纷拓展海外市场。电信技术、交通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很多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价格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商务活动方式;贸易模式;契约模式;投资模式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这个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如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和销售收入等方面来进行界定。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就制造业而言,美国一般把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欧盟规定雇员人数在不超过250人,或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欧元,或者资产总额不超过2700万欧元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股权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我国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以下行业的中小企业做了详细的界定。见下表:

二、企业商务活动方式的分类和概念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部署,通过这种战略安排,企业将产品、技术、人员和其他资源转移到市场。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方式分为三大部分:出口模式、契约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

1、出口模式即生产企业在母国国内组织生产,然后把产品出口到国外销售。出口方式分为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补偿贸易和合资经营。

2、契约模式,即根据许可证协议,许可人把无形资产使用权授予被许可人,供后者使用特定一段时期。作为回报,许可人将从被许可人那里获得特许权使用费。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发明、配方、工艺、设计、版权以及商标等。

3、投资进入模式是指企业直接对外投资,投资主体在海外投资兴办企业,以取得国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特征的投资行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为:维护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维护与发展垄断优势;获得国外自然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信息;对外转移污染。

三、国际商务活动方式的影响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从而影响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确定本企业的进入模式要综合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同时,各种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动态性使得中小企业国际商务活动方式的确定成为一个需要反复斟酌筛选以确定最优进入方案的复杂博弈的过程。

(一)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对进入模式选择有重要影响,很多时候从战略角度可以影响中小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决策。(1)国际化动机的影响。企业一般会结合自身的全球化目标,选择相应的商务活动方式。如以市场开发为目的的企业往往可以借助本国或东道国的经销商打开市场;以资源获取为目的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进行。(2)竞争战略的影响。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中小企业为追求成本优势往往采用规模化生产,把生产地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这种企业往往采取出口等贸易式进入模式;选择差异化或集中一点战略的中小企业为保持自己的差异性往往采取研发投资和销售投资等控制性较强的进入策略。(3)品牌战略和渠道战略的影响。结合"是否海外生产",品牌战略、渠道战略和生产地战略可组合成多种进入模式。

2、国际经营的经验

企业国际经验包括企业对于目标东道国的经营经验企业对该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经验以及企业在其他国家经营的经验。一般状况下来说,企业的国际经验不足时,企业就会为了减少风险,而选择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

3、企业自身的资源

如果企业规模越大,自身拥有的资源越多,企业就越愿意并可以为进入国际市场付出更大的风险,愿意选择投资进入模式,相反,当企业规模较小,拥有较少的资源时,企业更愿意选择风险较少的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

4、企业产品

产品的比较优势体现在本企业产品的质量、设计、款式、包装比其他同行业的企业产品在这些特性方面有优势,正是这种优势,使得企业在市场中与其它企业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反映在国际竞争方面就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拥有高比较优势的企业会在市场上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赢得较高的利润,在选择企业的进入方式时有较宽泛的选择余地,与其他普通产品相比,该企业的产品的比较优势仍然可以保持,能够在东道国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会选择采取高投入的进入方式。

(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属于企业的外部因素,不受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管理决策、内部运营控制的影响,但是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产生极大地影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1、国家环境

本因素中主要涉及东道国环境因素以及母国环境因素。东道国是企业选择进入的国家,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各方面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进入该国以及用哪种方式进入该国。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贸易政策、该国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国际政治风险。东道国若限制外商拥有股权比例、政府政策的不连续、社会暴力活动猖獗,社会治安较差;往往会限制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办厂,中小企业一般会选择出口产品这种贸易式进入方式;文化因素主要考虑两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语言,,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等,要充分考虑到两国的文化差异。较大的文化差异通常会产生较高的管理成本,企业一般会选择贸易进入模式。法律因素通常指东道国的法律健全程度、稳定状态以及关于跨国贸易的法律规定。

2、市场环境因素

市场环境因素可以体现在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市场的要素供给状态以及市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来共同决定进入方式的选择。

市场需求可以看出本企业产品的欢迎程度,为满足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只有具备发展潜力的市场才能吸引到消费者,才会形成利润,吸引企业进入。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企业绩效紧密相连,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完全竞争。当本行业属于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企业就比较适合低代价的进入方式,如出口贸易方式。市场的要素供给是指目标东道国能够获得的劳动力、能源以及原材料在质量与成本方面的保障程度以及资金供给的充裕度。由于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生产要素,因此这些生产要素会间接的影响海外的进入方式。

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商务活动方式的选择

出口贸易式进入方式、契约式进入方式和投资式进入方式是企业国际化商务活动中逐渐深化的过程。我国的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实力雄厚的国际大企业那样,从全球战略动机出发,暂时不考虑财务业绩和近期收益,直接采用控制力较强的直接投资办厂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迅速占领目标市场。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在国外立足脚跟,赢得立足之地这一战略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投入少、风险低的贸易进入方式仍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首要选择。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以出口贸易为主要形式。出口模式有自身的优点,如,免除公司在东道国建造生产设施的高额成本; 帮助公司实现经验曲线经济和区位经济。同时,出口模式还存在很多局限,如:在国外某个地点生产产品的成本可能更低;高额运输成本可能会使出口变得不经济;关税壁垒有可能使出口变得不合适;国外商通常经营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因此它们对本公司并非忠心耿耿。

据统计,在轻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出口占总量的80%左右。对 112 家有海外经营业务的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调查中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贸易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在以出口贸易为主体模式的基础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表现出"浅度"国际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低价格竞争手段

中国中小企业为扩大出口,赢得国外市场份额,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大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即使中小企业采取低价的竞争方式也会有利润收入。低价竞争遭致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大量反倾销行为。仅2004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范围内共有16个成员发起了101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23起,占22.8%,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

2、廉价劳动力资源为核心

中国大陆中小企业大部分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在纺织业、非金属物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等产业集中了88%以上。这些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规模小和生产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群相应,大多数采取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不利于产业转型与升级。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新形势下,中国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更激励的竞争和压力,其生存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3、低附加值产品为载体

中国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针对性不强、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和核心技术,在高端市场上不能形成良好的国际竞争力。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不但降低了本企业效益,而且是了中国的资源和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我国珠三角地区是服装加工的密集地区,为国际著名服装品牌提供贴牌生产。然而服装加工厂仅仅获得极小的加工费,大部分的收益还是由国外品牌公司获得。

贸易式进入方式是立足于追求短期利润基础上的,虽然能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缓解生存危机,但对海外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很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难以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外贸市场遭遇低谷、国内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从紧和国际贸易保护抬头,中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实行低价策略和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最容易受到冲击。根据央行的《2008年第3季度5000 户企业调查综述》显示:企业出口订单景气度持续回落,国内订单指数创10 年来最大降幅。出口的下滑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业、轻工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业等,这些行业中集中了大量中小企业。另据中国社科院近期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40%的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或者影响较小。而这 20%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金花,赵仁康,程南洋.中国中小企业"深度"国际化经营的制度困境[J].江苏商论,2006,(5).

[2]张一弛,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J].经济科学,2001,(4).

[3]孔新川.中小企业国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2

[4]陈金龙,李宝玲.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作者简介:许骁(1990.7-),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