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年轻,我们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是有色彩的,这个色彩就是“年轻”。在140多个现有人员中,30岁以下的就占了多半。但这些青春的脸庞已不再稚嫩,他们逐渐挑起了所里工作的重担。在他们眼里,北京纤检所犹如一片天空,任他们展开翅膀自由翱翔。
出场人物之一:朱洪亮(新项目实验室主检)
朱洪亮,山东人,2004年毕业于东华大学染整专业,2007年4月到北京纤检所工作, 2007年12月份新项目实验室成立,任主检。
“这几年通过学习和锻炼,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也取得了一点成绩,2008和2009年分别起草了两个国家标准,参加多次标准审定会议。同时,接触的专业知识越多,积累的经验越多,越发觉得知识不够用,需要学的还很多。”
“2009年,我参与国家皮革及纺织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工作,这项工作让我很受锻炼。由于皮革专业不是我的专业特长,很多知识都要现学,购买了专业书籍,边干边学。实验室扩项有许多具体的工作,从设计实验室到联系仪器设备厂家以至安装调试仪器每一项都不能疏忽。”朱洪亮在言谈间透着山东小伙特有的憨厚和实在。“有一次试验扩项要购买皮革耐折试验机,由于经验不足,在跟厂家沟通时只强调到仪器本身的功能,忽视了仪器的安装等后续问题,仪器送到实验室才发现不能正确安装,而且电路也不合适,结果费了好多周折。这件事让我吸取了教训也积累了经验。”
除实验室扩项、科研、能力储备,新项目的培训也是朱洪亮必做的工作。“自从我接手这个工作,已经负责过几十个新项目的培训。这些新项目我首先要自己学会,反复试验摸索找到试验细节的技巧,然后再教给检验人员。比如,足球鞋橡胶底的试验,测试方法非常简单,要求把鞋底打磨成一定厚度的形状,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在打磨的过程中是有技巧的。因为操作不当就造成样品厚薄不匀,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还会造成样品的浪费,经过一周的对机器的研究和琢磨,我找到了打磨技巧。”
朱洪亮说,未来一段时间,实验室不会大量扩项,因此,他的主要工作方向是科研,有计划地做一些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新标准的研发。
出场人物之二:李伟(新项目实验室成员)
李伟,1981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皮革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刚走出校门的李伟就踏进向他敞开的北京纤检所大门,开始接触检验工作。不久之后,国家皮革及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皮革检验中心”)筹建,他成为筹建小组的一员,这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在筹建小组中,他做了许多工作,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应用,这让他深感自豪。
“干一件事情,只要踏实专心地去做,就能做好。”这是工作3年来李伟最深的感触。皮革和毛皮定性检测,没有国家标准,靠的是经验,这个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的积累,用心的钻研。“刚开始做毛皮的检测,由于见过的样品数量有限,我感觉黑色带毛的样品都像是兔毛,后来见得多了我才发现,黑色毛皮的种类太多了,黄狼的、獭兔的等都是这个特征,但见得多了,也有点自己的心得,根据毛的状态、手感、丰富程度等去判断,会发现不同皮毛特点完全不同,而它们的价值也相去甚远。”
李伟笑谈着自己的成长,“刚开始做皮毛定性检验,自己不能确定的样品很多,几乎隔一两天就要送样品请专家确定,现在大部分自己都能确定了,外送专家检测的样品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在同事之间对样品有争议时,自己敢于自信地判断。有一次同事们为一个样品是家兔毛还是獭兔毛出现争议,我感觉是獭兔的毛,相信自己的感觉,于是就出了报告,同时样品送给专家做比对试验,专家的结论和我判定的结果一致。”
然而,成长的路上并不都是鲜花相伴,时而有坎坷,“2010年初,客户送来一个裘皮大衣的毛领,需要做毛领的定性鉴别,我看了感觉是浣熊的毛,于是按照这个判断结果出了报告。客户拿到报告后告诉我们这个毛领并不是浣熊的毛。随后,我们将样品送给经验丰富的专家检测,专家判定结果是獾的毛。”
对于将来的发展,李伟说,自己的专业擅长领域是毛皮检测,而目前,皮革、毛皮的检验都靠感官,他正在尝试寻找一种突破感官局限的检验方法,目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了初步的计划。将来有条件的话,他会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在这方面有点突破。
出场人物之三:杜希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2007年3月,杜希岩从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专业硕士毕业,为了爱情他选择到北京发展。当时北京纤检所领导去东华大学现场招聘,杜希岩顺利通过面试,随后,他到北京纤检所考察实习,一周的实习生活让他决定留下,他认为这个单位将是他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就这样他成为北京纤检所的一员。在检测中心工作半年之后,他被安排到事业发展中心跟着邓主任做起客户服务工作。“从此我就跟着邓老师学习,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包括专业知识,对客户的诚恳的态度,做人的态度,这些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杜希岩回忆着自己成长的点滴。
“从基础客服工作做起,兼顾商场、企业和客户的服务工作,后来当上客服部主任,之后组建客户拓展部,负责开发新客户。去年底所领导班子提出了‘业务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今年初,事业发展中心下新成立信息化部,由杜希岩任负责人,同时兼任事业中心常务副主任。”这几句话概括了杜希岩在北京所几年来的每一步脚印。
新成立的信息化部面临着三项重要任务:OA系统开发,检务系统升级和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经过上半年的努力,OA系统已基本成熟,并开始试用。“小杜的专业是纺织材料,对信息化也是外行,他接到任务后克服重重困难,与系统开发人员共同合作完成了OA系统的开发,这个系统试用以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看到杜希岩的成长及取得的工作成绩,邓主任很满意。
就像奥运冠军,大家看到的是耀眼的金牌,有多少人能想到背后的辛酸和汗水呢?“做这个系统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各方面成长很多。举个例子,OA系统的预算模块是本来OA系统没有的,完全是我们独立设计的。刚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但是具体做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细节的问题,比如,各种物品的预算都需要哪级领导来审批、预算与实际花销不符该如何处理、人员出差的预算超出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要和领导及相关的科室沟通好。由于之前的沟通不够到位,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各种物品进行归类,但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特有的分类方法,所以我们只好妥协,重新来做。”
“我愿意随着北京所的发展实现个人抱负,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踏踏实实干。单位里老同志有自己的经验,我们在学习老同志优点的同时,也希望能发挥个人的优势。”在跟年轻同志交流的时候,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他对自己所带的小队伍,也有这种期望。
出场人物之四:韩静(综合业务部负责人)
韩静1999年从北京联合大学针织工程专业毕业,到北京纤检所工作,笑称自己是“年轻同志中的老同志”。2006年开始做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和出证管理工作, 2008年单位公派到武汉大学管理专业研究生班脱产学习一年,回来后负责综合业务部工作。
“合同评审这边有时候会有客户提出难以满足的特殊要求,这时需要我们耐心、专业地解释。有一次,有个客户送来两块样品,提出要做几项测试,并要求把所有结果出在一张报告上,但是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样品,测试项目也不同,出在一张报告上是不现实的,这样我们就反复地作解释,直到他们理解。客户提出的技术问题,比如商场里咨询一些产品的标准的问题,也由我们来解答,所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很宽。”
“这衣服才穿两次就起球成这样了,我想请专家看看这件衣服,帮我出个检验报告,我去商场找他们理论。”前不久有个消费者,带着一件品牌运动上衣找到北京纤检所要求做检验。韩静接待了这位客户,并从专业角度给客户作了耐心的解释,“针织运动装的产品标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起球,这件衣服已经穿过,做测试本身意义不大,再加上试验是有破坏性的,做完衣服就彻底不能穿了。听了这样的解释后,消费者就理解了。然后,我们又给消费者支招,让她从技术说理的角度去跟商场沟通,尽可能减少损失。”合同评审这项工作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客服的能力要求较高,这方面的培训工作也很重要。
出场人物之五:杜玉洁(客服部客户主管)
杜玉洁,北京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工程专业,通过校园招聘来到北京纤检所。一毕业就做客户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大客户的管理与维护,目前负责两家大客户。
“做客服工作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很能锻炼人,也让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小杜回忆起自己刚接触这份工作时所面临的难题,“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有个杭州的客户态度不好,当时也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应对,每次通电话的时候我就很发憷,也很着急。我的性格属于比较柔的,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我的声音都是柔和的。后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开导下,我每次都积极主动站在客户角度想问题,比如客户着急需要检验结果,我会尽快去实验室把结果找到告诉他们,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对我的服务感到满意和认可,态度也好起来,后来也相处得不错。”
“我们单位业务量最大的客户一直是我负责,我一直维护得很好,客户也很满意,而且业务量保持稳定增长,这是我对自己工作比较满意的地方。”说到自己的成绩,小杜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刚成家的她,工作之余,仍然很重视学习,目前在利用周末时间攻读人民大学的在职研究生。
出场人物之六:陈瑞东(客服部客户主管)
陈瑞东,2008年北京服装学院染整专业毕业,读书时他曾想象自己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到南方的印染厂搞技术,毕业前夕北京纤检所的招聘改变了他的想法,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更愿意留在这个城市发展,后来他顺利通过面试,顺利进入纤检所实验室培训、实习,然后到事业发展中心做客服工作。
陈瑞东认为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客服工作尤其如此,需要细致、细心,对待每项工作他都用心。“客服部门每年都要做年终数据统计,我总是琢磨怎样能把数据做得完美,每次也都花很多心思做,除了领导要求的指标,我会多列出一些统计项目,不仅让表格看起来更直观,也更有指导意义,这方面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虽然工作仅三年,但他已获得过局级优秀员工和优秀团员奖励,这就是对他用心工作的最好回报。
“年轻、有冲劲是我们的优势,发现问题也敢于提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目前的检务系统流程是,实验室测试数据出来后,要经过一道录入程序之后客服才能看到,这道程序使得试验结果晚一天出来。接手工作后不久我就发现这个问题并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实验室直接把检验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这样就能提前一天看到结果,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信息,这个建议被采纳,准备在下一次检务系统升级时改善。”
出场人物之他们,他们……
王敏2006年7月毕业后来到北京所做合同评审工作,主要负责快递样品的受理。她认为合同评审工作要求细致,要求对标准的熟悉程度非常高,所学的不是纺织服装专业,很多标准的熟悉和理解都要靠自己主动学习,找老师请教。通过这几年的积累,知识面不断拓宽,客户咨询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自己目前都能应对自如。
韩军,河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2009年7月毕业后到北京纤检所化学残留与微生物实验室工作,2011年提升为实验室主检。一个“爽”字是韩军对过去两年工作感受的总结。他说,“首先‘爽’的是,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应用到工作中,所以从学校到单位的过渡很容易就适应了;更‘爽’的是,单位的环境和氛围很好,给了个人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我觉得充满干劲,而且这两年所里发展很快,实验室配备了很多好的装备,让我觉得工作起来很‘爽’。” 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没有目标,哪来的干劲?”新上任不久的主检韩军给自己树立了目标:让自己的实验室做到检验技术在行业内获得认可,检测数据做到行业内权威。为了这个目标,韩军鼓足了干劲,列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不但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试验任务,还要带着大家多做科研工作,要多发表高水平的科研文章。
袁媛是个性格开朗的北京姑娘,2005年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到北京纤检所工作。2007年2月袁媛当上织物物理性能实验室副主检;2008年1月开始做实验室主检。她负责的物理性能实验室共有12个检验员,几乎都在30岁以下。作为主检,袁媛强调自己的检验技术要过硬;平时工作要多用心,多思考,多积累,发现检验中的问题,及时组织大家交流。管理上,她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她善于调动人员积极性,合理分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用她自己的话说:“要做到人力资源和工作任务的配合得到最优化组合。”袁媛实验室的高效率在全北京所都是出了名的,记者前去采访的当天,检验中心刘主任告诉记者,“如果袁媛申请今天要加班,就说明检验任务已经超饱和了”。
邹文静,人如其名,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来到纤检所刚两年,现在新项目实验室专门负责新课题的研究。让她感触最深的是所里对人才的重视,每年都会提供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刚上班不久,她就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是去参加功能性检测的培训,后来又去学习过红外显微镜在定性定量上的应用,这些培训帮助她快速成长。所里对她研究工作的支持,也使她工作动力倍增。她现在负责的是羊毛羊绒定性定量的项目,通过查阅文献,她发现有报道用DNA来进行羊毛羊绒的定性定量,于是跟相关的检测机构取得联系沟通,想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来取得这个课题的突破。对于她的决定,单位给予很大的支持。尽管通过试验发现,这个方法对羊毛羊绒的鉴别检验不是很成熟,目前条件下还不适用,但是毕竟自己尝试排除了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收获。同时,她有着一个年轻从业者最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努力做好目前的工作,争取为检测技术的提高多作贡献。”
李洋毕业后到北京有5年了,差不多在5个部门工作过,实验室、办公室、合同评审、商场服务的工作她都做过。她觉得在不同岗位的工作,让她个人成长很快。先后两年的商场服务工作,也让她很受锻炼,“帮助商场解决客户投诉工作,一开始我挺不适应的,有时候客户投诉服装质量,情绪比较容易激动,这时要冷静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用经验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去商场服务,虽然年轻,但大家经常称呼我为老师,帮他们解决问题之后,自己也挺有成就感的。”对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李洋这样总结。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乒乓球,去年代表北京市质监局参加北京市直机关的职工运动会比赛,获得第一名,去年还评上了所里的优秀员工。
后记:两位年长者的评价
副总工程师兼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邓恩增如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眼界也更开阔。看着眼前年轻人在北京纤检所茁壮成长,在工作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我感到很是欣慰。
检验中心刘卫东主任说起科里的年轻人,如数家珍:所有实验室主检都是技术上过硬,新项目实验室主检朱洪亮,特点就是试验能力强,细心,有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积极奋进的年轻人给北京所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