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业转型升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0月29日,农业部在厦门市召开全国首届休闲渔业现场会,全面总结休闲渔业发展经验,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休闲渔业发展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毅恭出席会议,会议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主持。
于康震在会上指出,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渔民就业增收和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休闲渔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内容丰富、产业融合、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全国休闲渔业经营主体达到3.8万家,接待人数超过1.2亿人次,产值超过500亿元。“十三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休闲渔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于康震强调,发展休闲渔业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中心任务,为稳增长、惠民生和渔业转型升级服务;要坚持需求导向,同时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和城乡居民休闲生活的需求;要秉持内融外联的发展理念,与旅游、交通等外部产业联动,与渔业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要突出文化灵魂,挖掘传承渔业文化。
于康震要求,“十三五”期间,休闲渔业发展要努力实现“六大突破”。一是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加快休闲渔船、钓饵等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产业发展运行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在政策创设落实上求突破,统筹安排资金项目,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流向休闲渔业产业。三是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求突破,支持引导传统捕捞、养殖渔民向休闲渔业转移,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四是在品牌创建推广上求突破,组织实施“四个一”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创建100个最美渔村、100个有影响力的赛事节庆活动、1000个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训1000名休闲渔业带头人和管理人才。五是在惠民增收上求突破,通过利益共享把休闲渔业发展成为带动渔民增收的创业创新平台。六是在丰富社会功能上求突破,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经营与文化并重的理念,加大渔村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
会上,来自福建、山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代表分别做了典型发言,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些省份虽有某些共性,却又各具特色,成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一串影像。
福建:水乡渔村带动休闲渔业
据介绍,近年来,不仅福建省的休闲渔业本身得到了快速发展,还进一步带动了整条渔业产业链的共同繁荣――储运、销售、种苗繁殖、鱼用饲料、渔药、设施加工等相关行业都在飞速成长,这又进一步为水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渔业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渔民增收。在福建,休闲渔业与观光、度假、节庆活动和特色产品展销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渔业文化的层次和内涵,更吸引了投资,扩大了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福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延伸渔业产业链。近年来,福建省以创建“水乡渔村”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已培育出137家“水乡渔村”,其中18家被确定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还有10个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仍在建设中。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福建省的休闲渔业按类型划分形成了10种较成熟的休闲渔业类型,包括休闲垂钓型、水上观光型、水族欣赏型、涉鱼生产体验型、水产特色餐饮型、特色水产购物型、渔村人文欣赏型、渔业科普欣赏型、休闲渔业节庆型和休闲度假型等。
作为东道主代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首先介绍了福建省近年来发展休闲渔业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从抓创新、抓创建、抓品牌、抓特色、抓宣传这五个方面入手,福建省打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模式。在培育发展新模式方面,吴南翔特别介绍了浯屿现代休闲渔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以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民”的产业模式,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整个项目包含浯屿岛、浯屿海上牧场以及生态无居民海岛浯岛的开发建设,发展海上旅游观光、渔家乐、渔家休闲民宿等休闲渔业,将休闲渔业项目做大做强。
“休闲渔业的发展对推动福建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休闲渔业中的第三产业占比大,对渔业资源依赖少,并且能够解决部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从而减轻海洋捕捞压力,有利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休闲渔业,在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同时开展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等项目,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使渔区环境逐步好转。”吴南翔表示,福建省也对今后休闲渔业的发展设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从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制度机制创新、健全休闲渔业服务体系、扩大休闲渔业品牌影响等五方面着手,打造完整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休闲渔业在渔业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助推全省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唯一企业代表的厦门小嶝休闲渔村也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项目的发展现状。其董事长邱峰岩介绍,位于翔安区的小嶝休闲渔村是一个集休闲渔业、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主题派对、拓展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海岛旅游度假基地。目前已开发的休闲旅游项目有死海漂浮、喜马拉雅盐疗、水上高尔夫、垂钓、水上皮划艇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养殖业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的典型样板,岛上还有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示范基地,是大中小学生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
山东:一杆钓出大产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党组书记王守信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涌现出了休闲垂钓、文化民俗游览、渔家乐、水族观赏、“放鱼养水”等多种发展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逆势强劲增长。“一杆钓出大产业”,成为山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一条高唐锦鲤的价值相当于2000斤的“四大家鱼”。
发展休闲渔业,山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预计今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将突破200亿元。王守信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东省的成功做法。转变理念,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大产业来抓。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带动全省渔业转型升级,威海市、临沂市分别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休闲渔业之都”和“中国休闲垂钓之都”的称号。
统筹谋划,坚持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休闲渔业渗透到现代渔业各个环节,与捕捞、养殖、加工以及渔文化相融合,打造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突出齐鲁渔文化特色,融入旅游、观光、餐饮、竞技、体验等元素,精心设计了“渔夫垂钓”品牌,开通了官方网站和收集APP,实现了海钓基地在线预订功能,成功举办了上百场大型垂钓赛事。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在沿海地区,省财政投资1.5亿元,在已有的100多处休闲海钓示范点中,优中选优,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统一授权使用“渔夫垂钓”标志,纳入休闲海钓地图,接入酷旅网,用海审批纳入“绿色通道”。据测算,海钓基地拉动消费收入相当于所钓渔获物的53倍。在内陆地区,积极发挥河、库、湖、塘等资源优势,集中打造了10处以垂钓为主,集游览、度假、科普及文化娱乐服务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省级休闲渔业公园。
出台政策,突破休闲渔业管理瓶颈。海洋与渔业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逐步健全管理及服务体系,促进了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王守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将休闲渔业打造成山东省惠及民生的现代渔业主力板块。
湖南:积极拓展渔业功能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全省有水域面积2000多万亩,经济鱼类167种。不言而喻,渔业一直是湖南省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湖南省按照“跳出渔业抓渔业”的工作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把休闲渔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渔业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途径。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闲渔场4049个,垂钓水面78万亩,年接待游客量3600万人次。一些地方以捕捞节、螃蟹节、垂钓节、赏鱼节、生态渔业节等形式推出了休闲活动,以鱼全席、有机鱼、特种鱼、观赏鱼等打造特色品牌,延伸渔业内涵,增加渔业附加值。据统计,2015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近5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12.8%。
“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中,我们主要从创新发展思路、突出规划引导、加强品牌培育、加强政策支持四方面入手。”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介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我们对全省渔业资源和休闲渔业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规划了四大特色休闲渔业区,即长株潭都市休闲渔业区、环洞庭湖生态高效休闲渔业区、湘南渔娱体验休闲渔业区、大中型水库观光垂钓休闲渔业区。此外,通过宣传、包装、促销等手段,加快休闲渔业品牌创建,目前全省现已创建26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4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20多家基地获四星或五星“休闲农庄”称号。其中,26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接待能力达2040万次,2015年实现产值10亿元,占全省休闲渔业产值的20%。
袁延文强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现代渔业、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例如,对休闲渔业的初级水产品、水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审批的休闲渔业企业生产加工用地及生产生活等建筑,按权限报批减免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实践证明,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将渔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功能有机融为一体,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促进了渔业增殖增效。” 袁延文表示,虽然休闲渔业目前发展较快,但整体来看,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滞后等问题,还需要在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坚持健康养殖、培育特色品牌等方面加强。
北京:做精观赏鱼满足消费需求
为积极应对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作为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北京渔业确定了“精品高端、节水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主线,以园林化设计、现代化设施、品牌化经营、融合性发展为目标,创新北京渔业“小产业、大作为、小行业、大功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关注到观赏鱼产业在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特殊功能,明确提出了将观赏鱼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重点方向,促进北京渔业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示范”的综合效益。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全录介绍,经过十几年发展,北京的观赏鱼产业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观赏鱼产业规模优势显现,品种特点突出。北京现有观赏鱼苗种生产企业13家,年生产宫廷金鱼、锦鲤及草金鱼等各类观赏鱼苗种10亿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观赏鱼服务市场繁荣,产业空间拓宽。观赏鱼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得到了发展,目前运行的有19个,华声天桥、官园鱼市等展销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目前运行的有50个,据统计,全市水族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7亿元,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观赏鱼养殖面积稳定,占比稳步提升。2000年,全市池塘面积9万亩,观赏鱼面积8000亩,占8.9%。2015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为5.58万亩,观赏鱼养殖达到1.2万亩,占比21%。
“为了促进观赏鱼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政府支持外,我们注重科技投入和文化宣传。”李全录介绍,一方面在观赏鱼品质筛选规程、观赏鱼优质安全饲料、观赏鱼增色技术及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形成应用新技术67项,实现全市观赏鱼良种覆盖率66%,技术采纳率达75%,提高了养殖户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观赏鱼进社区和形式内容多样的系列赛事活动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组织开展了“建长廊”、“入社区”、“进学校”活动近百次,建立了观赏鱼文化展示示范区18个,为观赏鱼产业做精做强营造了氛围。
李全录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的力度,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北京休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福建、山东、湖南、北京,作为发展休闲渔业的典型,从他们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政府支持、科技投入、品牌打造以及文化融合等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每个省又依据各自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出与众不同却又切合实际的产业模式,展现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水平。
此外,休闲渔业高峰论坛和中国(厦门)第九届休闲渔业博览会也同期举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局,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参加了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