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其培养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及其培养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解决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辅导员专业化必须与时俱进,赋予科学的内涵和内容。辅导员专业化的培养路径应该从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和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 培养路径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专业化队伍。因此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帮助辅导员形成与其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走专业化的道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年龄水平偏低。

年轻、朝气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给人的普遍印象,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新聘的应届毕业生或本校留校的学生居多。据有关调查,刚刚大学毕业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约占20%,他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与其工作的经历几乎同步,处在“做中学”的状态。另外,在36―50岁这个年龄段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教师比例只有15.3%。[2]

2.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专门的教育工作能力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而当前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是较单一的,多数来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中许多人既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又没有承担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

3.师生比例不协调,辅导员事务缠身。

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3]而很多高校存在着辅导员岗位缺编、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调查显示,现阶段按照标准配置辅导员队伍的高等院校占33.8%,达不到标准的占66%,其中严重低标配置的达10%以上。[4]实践证明,数量配置不足,辅导员分身乏术,整体忙于事务,造成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难以及时研究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4.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是影响和制约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在岗的辅导员中基本上都有为换岗发展做准备的现象,一旦学历或职称达到转岗要求,则无心恋战,寻找一切机会跳离辅导员岗位。有关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年限只有5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对辅导员身份认同不高,以及辅导员工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和责任重大使然。

从以上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当前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排除各种不合理因素,对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的专业化便成为了当前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培训、选拔机制和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保障体系,才能建成一支符合教育工作需要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科学内涵及内容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的基本要求。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必须与时俱进,赋予科学的内涵和内容。“立德树人”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增强辅导员的“立德树人”能力,就应当通过专业化培养引导辅导员提高理论素养,增强职业精神,熟悉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

1.提高理论素养是专业化培养的中心。政治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这就要求辅导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2.增强职业精神是专业化培养的基础。要以人为本,想方设法使辅导员从思想上认同和热爱辅导员岗位,树立职业信念,引领专业行动。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很多时候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带动学生。[5]

3.熟悉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是专业化培养的重点。辅导员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技能掌握,善于运用辅导员工作的载体。如要善于运用谈心、专题教育、课堂教育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发展;利用好党团工作、学生组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生活园区建设等途径和载体,做好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等。

三、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路径

1.更新观念,强化辅导员职业定位

首先,要树立辅导员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教师的认识,摒弃辅导员是教育管理学生的保姆、维持学校秩序的编外警察、辅导员工作是万金油职业等一系列陈旧的思想观念。

其次,各级领导要改变观念,要认真落实中央和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强化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理顺辅导员岗位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给予这支队伍应有的重视和地位,出台必要的保障措施,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

最后,从辅导员自身来说,有了政策保障和领导重视的良好氛围,转变自身观念也尤为关键,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职业定位上,要由眼前的“过渡性”、“临时性”观念,向长远的、崇高的、终身事业的认识转变,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消除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和任意行为。[6]

2.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模式。

辅导员工作繁杂,涉及多个部门,统一管理是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凡涉及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分别布置,要总体协调。尽量简化管理工作中的交叉环节并减少漏洞,规避死角,使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以此推进专业化的深入开展。

3.加强培训,完善培训制度。

要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和能力,除了把好入口关,做到“高进”外,完善培训制度是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这不仅有助于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能让辅导员增强发展后劲。构建辅导员素质和能力专业化培养的培训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自身、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应当着重进行基础性培训,教育系统着力进行拓展性培训,社会努力进行发展性培训。应着力构建校内和校外两个层次辅导员培训基地,融教学、科研、交流三位一体,建成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四种类别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这既能够引导辅导员掌握基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实现专业化培养和多样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9).

[2][4]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翁铁慧.培养专业化的大学生辅导员..cn/c/2007-01-20/093011045406s.shtml.

[6]唐文红.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探讨[J].辅导员新论,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