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学生现状,分析了普通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现行的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思路。通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说明专业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化、经常化和多元化的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成效。

关键词: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作者简介:谈炳发(1963-),男,江苏吴县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崔世海(1977-),男,山东栖霞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改项目(项目编号:C03-08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76-02

学校教育考试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根据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具有的能力、技能、素质水平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价,并促进其发展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足,仍采用过去的精英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1]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在于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和课程教学要求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对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说明对专业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可行的、有效的。

一、现行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

在现行的高校课程考核评价中,考核的类型大致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中书面考试成绩为目的,存在不少问题。[2]

1.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程考核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作用甚微,基本上就是课程结束时的结课考试。这样的课程考核就是:教师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评定成绩,学生参加考试只为获取这门课程的成绩分数,为的是日后取得毕业文凭,起不到以考促教、促学的作用。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有“教为考、考为学、学为证”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考核方式单一[3]

现行的专业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结课考试或结课论文,辅以平时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往往缺乏客观性、公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结课考试。就是用一张期末(结课)考试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现在普通高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差,若采用闭卷考试,一些学生会在考试前突击背记,而有一些学生则准备小抄,只字不记。若采用开卷考试,则绝大多数学生不做考前的复习备考,待考试时将带入的书、资料等从头至尾一遍又一遍地翻,临时查找考题答案。

(2)结课论文。就是在课程结束时,由教师规定或学生自主一个选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一定字数的“论文”。而实际情形是,学生不重视平时课堂教学内容,上课只是为了出勤,写结课论文时从网络上下载相关内容的材料,东拼西凑。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拷贝一些资料内容,稍加整理就算完成了,没有论文答辩,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平时成绩。一般是考核出勤率和作业的情况。出勤代签和抄袭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班或一个专业里总是有那么几个版本,有几个学生写完了,其他学生则相互传抄。

3.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较少

现行的考核方式大多只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较少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再次创新的能力。[4]

4.考试题型不合理

现行的考试内容一般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而且受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影响,填空、判断、单选、多选、简答和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和实际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学生考试时只要调取记忆的内容,而思考较少,同时为一些学生的小抄、偷窥等作弊造成了便利,致使学生学习无动力,往往平时不努力,考前复习“重点”,准备小抄,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轻松过关。这种现象的存在,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思路

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考核的督导、检测、鉴定和评价等功能,有利于促进和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考促教、促学的观念

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练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任课教师要彻底摒弃专业课程考核等同于考试的观念,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使课程考核过程化、经常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5]

2.实施多元化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考核方法采用结课考试、大型作业、调查报告、专题演讲、试题卡口试、实际操作等考核方式,把考核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使“教、学、考”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增强考核成绩的合理性

结合多元化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适宜的考核方式。对于要求学生必须记忆的内容,采用试题卡口试;结课或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分析计算和实际应用的内容。改变学生闭卷做小抄作弊、开卷不记不背的不良学风,使考核成绩更加公平合理。

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1.考核项目的组成与评分

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结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改为平时考查(30%)、专题讨论(20%)、口试(20%)、结课考试(30%)相结合。

(1)平时考查30分,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出勤和作业一共记录20次,每次1分,共20分,缺勤或缺作业1次扣1分;课堂回答问题10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每回答问题1次记2分。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和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2)口试20分,是试题卡随机抽题当场作答。试题卡根据试题的知识内容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抽1题,每题5分。口试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记住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结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口试单项要求必须及格,而且某一类型题不能为0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给予一次补考的机会,重新抽答每种类型的题。

(3)结课考试30分,采用开卷笔试。结课考试的试题全部是分析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讨论20分,在课程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某章节或课程内容学习后组织相关教学内容的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场汇报和讨论发言10分,由教师评定;个人对学习小组的贡献10分,由小组成员集体评定。开展专题讨论具体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提出专题。根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对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兴趣提出专题内容。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汽车总线技术的应用、汽车发动机直接点火系统的应用分析等专题。也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专题。

第二,根据专题内容查找资料。学生以4~8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专题,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资料,去4S店等现场实际调研,搜集资料,用学习小组集体的力量,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成PPT汇报材料。

第三,交流总结。组织全体学生在专业内进行交流总结,同时请专业内相关教师参加。每个小组由一个主汇报人用8~10分钟时间讲解专题内容,学习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要求学生小组说明材料的来源、主要工作过程、新的发现和收获体会,突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小组成员提问,并对专题内容进行点评。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记分要人性化,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预习看书,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一方面只要能参与课堂问题互动就可以给分。另一方面要注意不想回答问题的这些学生,要耐心引导他们参与课堂问题互动,积极思考问题。

(2)口试题要根据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分类,考试时学生要分别从每一类题型中各抽1~2题来作答,体现考核的公平和合理。

(3)组织口试和专题讨论需要较多的时间,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一般都比较紧,每个学生平均用时5~6分钟。一方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专题讨论,压缩课堂讲课时间,挤出一点课时。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工作。

四、结束语

根据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现状,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对转变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成效。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175-176.

[2]陈立贵.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5):203.

[3]张莉.浅析现行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152-153.

[4]刘强.本科高等学校学生课程考核多样化研究[J].职业技术,2012,141(5):59.

[5]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