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求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求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往往处在或故弄玄虚、或蜻蜓点水、或放任自流的种种困境之中。这些都脱离了真正的现代文教学形式的研究,远离了文本,从而失去了主体,失去了真实和自然本性,也有违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求。文章旨在从教师教与学生学角度切入,分析如何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与交流,从而探求现代文阅读教学本真回归

关键词: 现代文教学 本真回归 文本意识 学生主体 语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学则或疲于奔命、或无所作为、或绕道而行,从而与真正的现代文阅读渐行渐远。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语文教学的本色与本然,追求现代文教学的本真回归。通过本真的教与学,使语文课堂真实、扎实、朴实,由此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与交流。

一、强化文本意识,回归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史绍典老师曾指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则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脱离了文本,就丧失了对话的根基。”[1]当前一些教师不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不注意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不注意激发学生对文本探幽发微的热情,往往草草走一个阅读的过场。这些空泛化的文本研读使得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文被肢解得韵味全无,导致语文课严重缺乏语文味。其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文本意识的淡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建立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重视阅读教学的文本意识,目的是强调师生对文本全面深入地钻研,抛弃任何成见,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在对文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全部人生经验,深入作品世界。师生应在文本的每一个细节中,努力上下爬犁、仔细推敲,从而获得最丰富、最真实、最直观的情感收获,使语文素养在文本的阅读鉴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文本教学的支点很重要,只有找准了文本对话的落脚点,才能高屋建瓴、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文本,形成多重对话,实现有效文本解读。如何让学生立足于有限的文本,从而走向广阔辽远的生活大舞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理解文本的角度与眼光,解析、重构文本的深度和力度,拓展、发散文本的宽度和远度。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教师要强化文本目标意识、文本整体意识及文本语境意识,力求深度剖析文本,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悟。

二、尊重学生主体,回归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标准的实施,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期以来,教师应从课堂中的权威者、管理者变为指导者,只有回归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实现师生的精神碰撞,回归教学本真。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张承志的《汉家寨》时,围绕“文中所描写的一老一小,坚守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偏远地区的两个人物的贫苦生活又和主题‘坚守’有何联系?”这两个问题,学生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教师这时决不可越俎代庖、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引导、帮助他们进入阅读境界,在阅读中发现、解决问题。

提倡学生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分析,教师应该发挥集体性学习优势,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形成“如琢如磨”、你来我往、如痴如醉的对话状态,相互启发,反复进入语言文字,体悟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只有这样,现代文阅读才能成为一种“个性化”行为,才能有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才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三、重视语感培养,回归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核心即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现代文阅读没有一定的语感,就不可能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较好地把握作品形象,就无法获得审美体验。李珊林先生提出:“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2]因此,要培养学生语感,就必须立足于提高学生对作品中的整体把握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只有反复吟咏,才能作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3],李普曼如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的表现形式是“读”,要让学生多进行读的实践。在现代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则对学生培养语感很有帮助。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月光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叶“像亭亭的的裙”;荷花含苞像羞涩的少女;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风拂叶,泛起“凝碧的波痕”;叶子因脉脉的流水而更见风致……这时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多方面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作者一起“受用这无边的月色”。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作家的表现功力,品评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音韵美,深入体现融汇于审美对象的创造主体的情感态度,从而真切领会作者借美好的荷塘月色,表明内心向往自由的情感。

总之,新课标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呼唤语文教师强化文本意识、尊重学生主体、重视语感培养,诚如是,才能达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重平等对话,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真回归;才能走出目前现代文教学的误区和困境,走向较为理想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史绍典.交流沟通对话[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2]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前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3][苏]李普曼.当代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