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那人鱼同乐的地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那人鱼同乐的地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善待动物,动物也将善待你。这是我作为中国野生动物协会会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文友一起编发了近三百万字的环境文学作品后得到的结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3月出版、我选编的散文集《居住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有狼、豹、龟感恩的故事。它们对我上述结论,提供了实例的证明。

黑龙江省呼兰河有一条支流叫泥河。泥河盛产鲫鱼。有个渔民常到泥河里捕鱼。一次他捕了许多鱼正要回家,忽见苇丛里蹿出两只狼。他惊慌中扔下几条鱼,飞奔回家。以后他来捕鱼,一见狼来了,照例扔下一些鱼,狼就不追了。冬天,那个渔民在封冻的河上凿个冰窟窿捞鱼。因冰面滑,他不慎掉进窟窿里,两只胳膊伸开撑架在河冰上,怎么也爬不上来。老渔民大喊“救命”。这时从枯苇丛里蹿出那两只熟悉的狼,在冰面上绕着渔民转了两圈,互相对视了一下,取得默契,各自咬住渔民一只衣袖,使劲从冰窟窿里把他拖了出来,救了他一命。

还有一事发生在川西德格县崇山峻岭之中:一只云豹被偷猎者的夹子夹住,不时发出痛苦的。它被几个森林工作者发现,设法救了出来,医好了它的创伤。从此在野外作业时,他们把它带在身边。一天,他们正在深山中普查植被覆盖情况,突然跳出一只大棕熊来。正当人熊搏斗之际,爬到树上的云豹从天而降,一下子扑到棕熊身上,四爪从背后将棕熊紧紧箍住,张开大口,猛咬它颈项。转眼间棕熊的脖子被撕开,鲜血喷溅,脑袋耷拉下来,倒地毙命,云豹从熊口中救了林业工作者的命。

那本散文集中,更有一只老乌龟坚持数十年探家的感人奇事。安徽省肥西县北张乡圩丁村有个叫丁同庚的人,7岁那年从集市上买回一只浑身是伤的巴掌大的乌龟,把它喂养在家里,给它鸡蛋白、猪肝等营养食物吃。过了一个多月,乌龟的伤痊愈后,丁同庚在它腹部龟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把它送到一里外的中派河里放了生。第二年春天,一只乌龟爬进丁同庚的家。他抱起一看,龟壳上有自己的名字,才知道是自己去年放生的那只。他把乌龟留在家里款待了几天,又把它放生到河里。分别时乌龟流着眼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从此每年春季,逢着雨雾天气,它总要回到丁家探望。这样一直到丁同庚60岁那年,那只乌龟背部已呈古铜色,身上长满青苔,头部金黄色,体重已达4公斤,老迈的它仍回圩丁村探望它昔日的恩人。龟、狼、豹能如此恋人,说明动物是有感情和灵性的,懂得知恩图报。

以上所叙的都是个别人士有了善意、善心、善举后的巧遇,而我于2009年秋末冬初观看了福建周宁县浦源村男女老幼全都爱鱼、护鱼,同时鲤鱼处处娱人的动人场景,更确信地见证了我在本文前所说的结论。

2009年11月底,我应福建文友邀请,到闽东北采风。先到与浙南毗邻的福鼎,游览了太姥山的奇峰异石,又穿越原始森林至600米高的山顶茶园,与同行的散文家们各自认养了一株茶树。然后驱车西去,经福安深水港,绕行弯曲山道数小时,登临880米高的山顶县城周宁,寻访了禾溪古民居,游赏了九龙祭大瀑布,于12月3日下午到达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林鲤鱼溪民俗风景点。

鲤鱼溪的水源来自附近的紫云山,溪呈S形,穿林而过。我们来到村西溪边,把随行者送来的光饼掰碎了,投入水中,立即招来一大群摇头摆尾的鲤鱼。它们张着嘴,争抢着、唼喋着水花中的饼屑。各种颜色的鲤鱼聚集到我们面前的溪水中,有深灰的、墨黑的、丹红的、金黄的、红白相间的、红黑交错的……它们往来穿梭,上下翻腾,花团锦簇,彩鳞闪烁,令观赏者目不暇接、乐不可支。我们沿着溪流逶迤往村里走,鲤鱼们不但不怕人,还毫无疑虑地恋着水中的人影紧紧尾随着。

这浦源村里民居,大都黑瓦木板,沿溪而筑,便于用水。溪上每隔五六十米架一木桥,让村人往来。我见一游客蹲在村民作为洗涤用的临水石板上,伸手抚摸溪中一条金鲤鱼的背脊。鱼儿很乖顺,宠物似的任人触摸、逗弄,而游人通过这种亲密的,乐得张嘴笑着,获得极大的愉悦。

陪伴游览的县文联郑女士告诉我,她就出生在这个村里,小时候蹲在溪边吃饭,经常把碗里的饭粒拨到水里,与鲤鱼们一起用餐。她邻居走下石阶,到水边洗菜、洗衣,成群鱼儿游过来,或亲亲洗衣女的指头,或咬住漂洗的衣服,或叼走几片菜叶。如果哪个村妇来洗猪肠、鸡肠,大鲤鱼会游过来用嘴紧紧衔住肠头。村妇拉着猪肠或鸡肠这一头,鱼儿拖着那一头,你拉我扯,互相逗乐。这种“人鱼拨河”的场面,总是引发一片欢笑。

村里老者自豪地介绍说,浦源村爱鱼护鱼、禁捕禁食已有800年历史。南宋嘉定年间,社会动荡。河南开封郑民祖宗风尘仆仆南迁到周宁,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便驻停下来,率领子孙开荒种田、筑屋修路,过起平常日子。林里的溪河,就成了他们的生命之水。为保护这生命之水,郑氏祖先就在溪流中放养鲤鱼,既可去污澄清水质,又可预防歹人投毒。这样,鲤鱼便成了村里的保护神、吉祥物。积以岁月,经过众人精心育护,溪中的鲤鱼越来越多。锦鲤繁衍,蔚为奇观。后来逐渐形成了村规民约,禁止垂钓捕捞。谁若捕杀一条鲤鱼,必对他严加斥责,罚他出钱给鱼送葬,还要请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请戏班到郑民祠堂演戏三天。这一宗法族规,对鲤鱼溪的破坏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从此村在人在,人在鱼在,一代一代,永续呵护,传至今日。

为了保护鲤鱼,村民沿溪建房时,都在宅基下用石板修砌流水通道,便于鲤鱼在严冬季节或夏天暴发洪水时,把它作为避难处躲藏到里面。村里人还在溪边种上葛蒲草,让鲤鱼在溪流湍急之际衔住草茎,不致被激流卷走。每当特大暴雨狂泻之后,有些鲤鱼被冲到下游稻田,村民们便全体出动,到田间把它们一一抱走,送回村中溪里安养。

走到村街将拐弯的地方,我见鹅卵石砌成的溪堤上,植有一长溜月季。心想在春末夏初,粉红的月季花盛开久了,花瓣纷纷凋落溪中,必将吸引鲤鱼们前来吞食,会出现一幅“鱼啄落花落花退、花退鱼儿更追逐”的鱼花嬉戏图……

往村东北走去,绕过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郑氏宗祠,不远处斜耸着两株参天古柳杉。两株柳杉在高处相交在一起,且有枝干横撑其间,组成A字形的覆盖,笼罩着一座半圆形的鱼冢。鱼冢前立有墓碑,设有香案。每当村里鲤鱼自然死之后,便有德高望重、身穿古装的长者主持祭奠。人们将死去的鲤鱼放在木质托盘上,于哀乐声中护送到鱼冢前。石供桌上摆放着水果等祭祀食品,点上香烛,斟上清酒,主祭者诵念《祭鲤鱼文》。文曰:“……溯吾先祖,数百春秋,为澄溪水,放养尔类。人谙鱼性,鱼钟人情,人鱼同乐,颐享天年……奈何天不永年,遽尔云亡。人非草木,蔫能忘情?衔悲忍痛,还招尔魂,愿有灵兮,来恪来尝。表吾侪侪博爱兮,惟祈尔裔蕃昌。”念祭文毕,三叩九拜之后,村人用柴草把鱼体烧成灰,郑重埋入鱼冢之中。

每年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逝去的生命的日子。在这感恩节里,村人祭祖的同时,照例也来此鱼冢前扫墓,表达对辞世鲤鱼的虔敬、缅怀之情。

浦源村的鱼冢、鱼葬、祭鱼文,堪称中国惟一、全球惟一。村委会已申请了“世界吉尼斯――中国之最”的纪录,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通过,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周宁有个中华奇观鲤鱼溪。

黄昏时分,我们离开两株古柳杉荫庇的鱼冢,返回县城。暮色中回望安闲祥和爱鱼村,我想起福建诗人蔡其矫的诗句:“当人在自然中恢复仁爱,连鱼鸟都会变得亲近。”读者朋友我建议你也到福建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去看看那里爱鱼、护鱼、葬鱼的独特民风。看了那里纯朴的民俗、独特的族规,你会体悟到生态文明之极端重要,并认识到:如果人类仍肆意虐杀动物,滥杀森林,戕害环境,那就无异于毁灭自己存在的家园。须知大地上的所有动植物,巨至野象,小至蚂蚁,高如望天树,低似苔藓,都是不可或缺的物种,全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和周围一切生命,均系地球村里平等的成员、互助的伙伴。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其它生命的存在。其它生命都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彼此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衡的关系。应该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互补互益,各得其所。我们向千物万类真诚表达博爱、慈心和体恤,这是珍惜地球方舟的自觉,更是对自然伦理的遵循。

20年前,一些首都文人在北京车公庄国家环保总局多功能厅里研究环境文化时,我讲过,许多寺院庙宇周围生态环境幽美,这是因为僧人们清心寡欲,慈悲为怀,敬畏生命,坚持放生。唤起环保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之后有识之士把这鲤鱼溪的故事编进北京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第五册,让少年们学习后朝真、善、美方面健康成长。如今来实地参观、考察,所见所闻,令我感到无限欣慰。

从闽东北采风回京已近5个月,我总是难忘、难忘那人鱼相伴、共欢同乐的种种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