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诊断方法是临床血清检测,利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最后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诊断显示,患病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是发热,在持续性发热的同时伴有剧烈的咳嗽现象;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临床上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诊断中会出现多种不典型病例,因此要加强诊断的力度。

关键词: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源,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发病情况随季节、年龄、地区的不同而变化[1]。潜伏期2~3w,流行周期可达3~6年,一年四季发病几率比较分散,多见于春夏季节,患者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多数没有明显的特征症状,多表现为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患者常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2]。

1 病例资料

选取110例2011年6月~2014年2月入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患者年龄2个月~12岁,平均(4.0±2.6)岁,包括29例2个月~1岁的患者,在全部选取患者中占26.4%,25例1岁~3岁的患者,在全部选取患者中占22.7%,22例3~5岁的患者,在全部选取患者中占20.0%,14例5~8岁的患者,在全部选取患者中占12.7%,20例8~12岁的患者,在全部选取患者中占18.2%。学龄期前儿童比例为81.8%。

2 诊断方法及结果

通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初步的诊断,对患者各系统的临床特点、各个系统的特征进行判断,进一步进行血液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以X线胸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数目、c反应蛋白(CRP)辅助进行检测诊断。必要时可同时进行相关肝肾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测、血沉检测等。

2.1患者的特点

2.1.1患者的临床表现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咳嗽多表现为带有白色黏性痰液的咳嗽,少数为持续性干咳;双肺听诊肺部有干音、湿罗音,或者呼吸音明显降低;发热,表现为低热、中热、高热,以中热、高热为主,发热与咳嗽常伴随发生;婴幼儿还常常有喘息、腹泻呕吐、皮疹发生。

2.1.2临床各个系统的特征体征 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部分患者伴有肝酶升高的情况,肝酶高于正常值得2倍以上,严重者会出现肝脏肿大甚至肝功能衰竭。

2.2实验室检查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 抽取待诊断患儿的静脉血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对所有患者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进行检测,操作时严格按照试剂盒标准进行操作,按照试剂盒的要求滴度大于1:120即可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本实验中肺诶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数目为97例,检出率可达88.2%。

3 治疗方法及结果

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目前主要是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本实验主要选用阿奇霉素针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患者进行治疗。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现在已经分离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耐药株,即肺炎支原体耐药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性。

确诊患儿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给予每天患者5~10/的阿奇霉素针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滴注药物浓度不得超过1%,1次/d,持续时间在2~4h/次,疗程为4~7d。停止静脉滴注治疗后,继续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1~2个疗程。

4 讨论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有细胞膜无细胞壁的非典型微生物结构,所以肺炎支原体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不敏感。但肺炎支原体中蛋白质丰富,对影响或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敏感[3]。本实验中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注射液和阿奇霉素片进行对患儿进行治疗。本实验的诊断方法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初步的诊断,对患者各系统的临床特点、各个系统的特征进行判断,进一步进行血液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进行确诊。

本实验结果显示,患病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是发热,在持续性发热的同时伴有剧烈的咳嗽现象;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检出率可到88.2%,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因此可以作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而支原体分离培养的检测所需试剂不易保存,且检测耗时较长,诊断结果不能满足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要求,因此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临床上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对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临床诊断中会出现多种不典型病例,因此要加强诊断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赵明波,杨跃煌,刘玲媛,等.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0,16(3):479-480.

[2]邢子君,周宁,梁燕清,等.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2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246-247.

[3]刘威,倪陈.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