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而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还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尝试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对事物有了“疑”,才能开展思维活动,认识到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有效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量角器”部分时,学生以前只认识尺子的刻度,对量角器并不熟悉,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量角器,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发质疑,提出问题。如,“量角器的刻度对应的是什么?”“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区别?”“量角器的中心点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理解了知识,才能有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产生提问的欲望、冲动。想提问了,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何时提问,提问的难度等都需要掌握。

1.让学生主动提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只有让学生主动提问,才能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的目的。有些问题让学生提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

例如,在教学“约数”时,我先列出系类数,10÷5=2,20÷4=5,40÷8=5等,其中5、4、8分别是10、20、40的约数。学生尽管预习了课文,但心里仍然有疑问,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什么是约数?”“约数有什么用呢?”,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2.注意问题的质量

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的,所以备课时,对于提问的时机,教师应该事先有一个规划:何时引导学生提什么问题、如何把握问题的质量等。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多大意义;有的脱离教学内容,不容易进入讨论环节。这时教师就要恰当地处理,巧妙地提醒学生注意提问的方法。

三、激励学生解决问题

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了,学生还要参与讨论,主动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1.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告知学生结果,或者让学生自己验算得出结论。而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提问后猜想、讨论可能的结果。猜想、讨论环节很重要,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可以实现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常见的土豆作为实物,让学生借助工具来测量这一物体。学生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选择了杯子作为工具,有的选择了尺子作为工具,有的选择了小刀,还有的选择沙子,有的同学提议捣碎了放杯子里测量体积。可以说整个过程,奇思妙想不断。

3.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养成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我让学生每个人说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平均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列举了自己每个月的开销,预算下个月需要多少,只要算出平均每个月的开销,就能知道下个月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钱。还有对比小明所在的班级和小花所在班级的考试平均分数谁高,谁低?类似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问题,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提问,善于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