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加坡游学有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加坡游学有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7月11日,我们几名老师和毕业班学生代表一行36人,到新加坡进行为期7天的游学活动,对新加坡的教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课堂体验

到达新加坡的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颇负盛名的南侨小学。南侨小学的前身是南侨中学附属小学,是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六所学校之一。这所学校的校门简朴,仅有的一栋教学楼采取回廊式设计,球场和室内文体馆都不大。南侨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求知识,学做人”,愿景是“创新创意,与时并进,培育英才,激励人心,正直诚毅,勤奋进取”,办学宗旨是“德、智、体、群、美五育全面发展”。2006年,南侨小学成为新加坡北三区华文卓越中心,同时也是教育部“少教多学”课程创新资讯通信科技引领计划学校,2007年获得新加坡创意品牌奖与“互动思考文化奖”,2009年获得小六离校考试成绩显著进步奖,2011年被新加坡教育部委任为“未来学校”。

来到南侨小学,我们的学生被校园里“熟悉”的景物吸引了,只见教学楼墙壁上用古老的中国文字镌刻着我们熟悉的文学经典。了解之后才知道,南侨小学除了华文课程用中文上课,其余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学。该校教师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安排特别的展示课、接待课,而是把我们师生几十人分成4组,分别带入不同的4个班级随堂学习。

该校每堂课的课间很短,前一个教师刚刚离开教室,学生马上开始收拾课桌、整理用具,因为下一个教师很快就会进入教室。尽管如此,学生们并不会因此慌乱或吵闹,而是安静有序地完成课间的教材更替。有时学生会更换教室上课,学习程度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上课,通常是中文课。

新加坡的数学课程和教材质量在国际上倍受推崇。全球性的数学竞赛,新加坡取得的名次都排在前列。在新加坡,我们有幸聆听了几节五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这个内容的课堂教学。新加坡教师教学数学的方式方法比较特别,他们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建构模型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运算性,即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是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为此,新加坡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非常重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模型的具体性、形象性特点不仅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而且在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飞机上大人与儿童的比是72,后来又上来33个大人和33个儿童,大人与儿童的比是53,现在有多少个大人?@是新加坡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有关分数解决问题在国内小学六年级才出现,这种题型在我们的教材里也没有涉及,教师在课堂上也不会讲。用分数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难点,对于这道题,大部分学生认为题目条件太多,无从下手。其实,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是要知道“大人与儿童的人数前后变化的差不变”,当教师给学生画出如下表格(见表1)时,学生解答此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通过分析大人与儿童人数的前后变化情况,可列式求解:25-14=11,33÷11=3,所以,现在的大人人数有25×3=75(人)。这是一道包含比的分数解决问题的题目,解题过程体现了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大人与儿童的人数差不变”成为解题的关键,这个隐含的关系因为运用了数学模型方法解题而变得一目了然。教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诸如此类的数学题,对于国内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但在新加坡小学,这样的数学题却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学生利用数学模型方法和归一的思想基本上能够解决。

一扇门的距离

在南侨小学,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办公室的房门均设置了密码,进出必须刷卡。在教师办公室门口,放着几排整齐的大柜子,大柜子被隔成许多个小格子,这是学生放置作业的地方。看到这些,我们心中不免产生疑问:如此封闭的办公环境,会不会阻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有的教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会不会过于嘈杂?教师们都在办公室里面,课间纪律谁来维持?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没课的教师会安静地办公室办公;课间不时有学生将作业放在小柜子里,放好后马上离开;办公室里面和外面都十分安静、有序。一天,该校校长带领我们来到教师办公室,跨过那扇“神秘”的大门,只见老师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碌着,偶尔低声交流,有时几个老师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校长告诉我们:“在办公室大门设置密码,方便教师专心办公之余,更希望借此机会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当然,我们也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确实如此,在这所学校,有的学生一个上午更换几间教室上课都不会出现差错,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做到有条不紊。这时,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有时上体育课都要老师亲自到教室接。一扇门的距离,学校不再时刻管着学生,而学生也培养了自主管理的意识,形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

“双语教学”与“精英教育”

“双语教学”和“精英教育”是新加坡教育最具特色的两个方面。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新加坡的“双语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比如学华文的孩子,他们只要在小学选修了华文,那么就一定能够达到会说、会交流的目标。

南侨小学开设的华文课课堂结构与国内低年级的语文课十分相似。以五年级中等水平班级的华文课为例,第一节课执教老师先发课纸,课中完成“拨电话、拔河”“炼、练”等字词的书写及学习,理解课文中“通知(告示)”的内容,并用相应的句式完成自我兴趣爱好的介绍,然后完成理解10个词语的任务。第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自主复习。第二节课正式上课前,执教老师先进行简单的复习,然后开始听写。在听写过程中,老师会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同时要求学生默写出带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在听写之前,老师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要抽查的对象,听写完毕马上收取被抽查学生的作业本进行面批,其余学生则等待下一次反馈。这样,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了如指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新加坡政府现在大力推动华文教育,因此华文课程在这里的学校很受重视,教师的讲解也非常细致。

“精英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效益最大化。新加坡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要经过4次分流,小学、中学各2次。学校将学生按成绩高低分为不同等级,学生在中学结束后参加剑桥“高级水准”(A水准)会考,成绩优异者方能升入大学。这样的精英教育体制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人才,但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都要参加考试,以确定自己每年在哪个层次的班级学习。通过考试,学校会发现谁更优秀、谁更有潜质,相应地,教学资源也会不断地进行调整,比如课程设置、学习资源等。配合“精英教育”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班级或学校学习。

我们参与了南侨小学的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学生的不容易。一天的课程安排从早上8:00到中午13:30,中间只有10:00―10:30是大课间休息,在这段时间,学生分年级到餐厅加餐或娱乐。中午13:30―14:00是午餐时间。下午14:00―16:00,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需要补习的课程,每节课1个小时。新加坡小学六年级有离校考试,那时就是决定每个人学习生涯的重要时刻,学生要么按部就班地逐级完成学业,要么获得精英资格以“直通车”的形式跳跃发展。

新加坡教育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不知为何,在佩服新加坡教育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更庆幸自己生长在中国。随行的一位同事在学习方面“开窍”得比较晚,若在新加坡,估计早就被淘汰了。他说自己小时候虽然勤奋好学,但却十分惧怕数学应用题。他的父亲是数学老师,无论如何辅导,他就是听不懂。那时的我们也要通过升学考试合格后方能升入中学,当时的录取分数线是120分,他以120.5分的成绩被录取了,仅仅多出录取分数线0.5分。然而,这位同事上了中学之后,终于“开窍”了,一路成长为学霸。试想,如果生长在新加坡,他恐怕要与“精英教育”擦肩而过了。我们的教育确实还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仔细想想,我们的教育也带有一定的人文性,更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成长和发展。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