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科学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要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科学教学;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6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揭示了科学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要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例如我在上《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在观察大树前我提出采用竞赛的方法,把全班39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针对一棵树进行观察,在小组内每人一张记录纸,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每一个发现后都注上谁是发现者,小组共发现多少。回到教室再评出“小发现家”和发现最多的小组,在这种双激励下的观察活动,既避免了热热闹闹的场面,又避免不够专注观察的现象,学生观察的兴趣也因为竞争激烈而持久不衰,新发现层出不穷:“我发现榕树的树根长到树干上”、“我发现这棵大树的裂纹比那些小树的大”、“我发现树叶上有一小块白色的膜,是虫的家吗?”“我听到了树叶在对我说悄悄话”等,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不断燃放,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探究的高涨热情。

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听之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能力有限,我们就要给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习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感到乏味与无助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激励与引导,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科学正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科学课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对情境中的事物、现象进行质疑时,学生不会提问题,或提不出要探究的问题,这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看来对这个事物(或现象)都很了解了,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从某个方面提出事物的一个问题)……现在,对于这个事物(或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我通过这样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提问题。当学生提不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时,我也可作为共同学习中的一个参与者,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三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还很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肤浅的、零碎的,有时甚至是词不达意的,我就帮助学生把问题明朗化,概括化。如对“纸”提问题,学生往往会提到:想了解纸的颜色,纸的味道,纸的气味,纸是怎样得来的,纸有什么用途,等等,其中“纸的颜色、纸的味道、纸的气味”概括起来就是“纸的特点”,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同时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从中筛选出适合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探索的习惯

学生的科学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即使是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生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维,正如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莱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科学彻底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显性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具有创造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即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受到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其探索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观察我们的身体》时,观察身体内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为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都是从外部观察,是比较直接的观察;而身体的内部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见的,只能靠间接的感知。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

为了突破难点,首先用一个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我准备了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比如夹子、钟表等物品。我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我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又被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有的说,用耳朵听心脏的跳动声,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有的说,说话时用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有的说,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还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骨头……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探索的习惯。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探究中,我们要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情感,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