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突发事件中受众媒介素养的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发事件中受众媒介素养的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概言之,即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介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①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的行为多为本能的反应,因此考察突发事件中人们运用媒介的方式,群体的媒介素养更清晰,更具典型性。

一、人们的媒介素养表现在运用媒体进行信息互流。

受众媒介素养最突出的表现和提升是有效地运用了媒体资源进行信息的交流。

首先,受众运用媒体信息。媒体内容领域的不断成熟丰富了受众的媒介知识,提高了受众的欣赏水平,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又为受众运用媒介、发表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渠道。现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且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使得这种需求变成可能,所以及时信息变成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在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上一定会出现公众的声音。另外,公众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信息的传播方式,必然会促使政府和传统媒体迅速公开信息,因为要想争取走在网络媒体前面,就必须把握信息的主动权,进行及时、公开、透明的报道。这样一来,一方面促进了公众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公众对传统媒介的主动关注度,提高使用媒介和分辨、选择信息的能力,使公众媒介素养进一步增强。此外,媒介在表达民意的同时可以给予受众一定的指引,形成积极的舆论,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恶意行为的得逞。媒介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又促进了公众的媒介素养,并且在其过程中也提高了媒介的公信力。

其次,受众运用媒体了解突发事件的变化信息及救援进展状况。在关于汶川地震后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与态度的调查中,央视市场研究股份公司(CTR)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地震信息,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电视(53.23%)、网络(13.80%)、朋友家人同事(13.18%)、自身经历(11.82%)、手机媒体(2.36%)、广播(2.12%)、报纸(1.83%)、其他渠道(1.30%)、说不清(0.34%)。调查表明,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受众不是盲目盲从、随意揣测,而是积极通过媒介来了解、获取震区的信息和救援的进展状况。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国政治的民主和此次媒体真实及时的报道。受众通过媒体的这些报道了解了灾民们的生活情况和感人至深的救灾事迹,心理不仅得到了抚慰和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信任国家、信任党、信任有爱心的各界人士的信心。同时,公众的凝聚力空前的提高,爱国热情高涨,共同抵制不良信息。

二、受众运用媒介解决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困难。

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媒体的信息,灾区的民众明白了该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而不是盲目恐慌,造成更大的伤亡;灾区外的民众获取这些信息后,明白了该如何帮助灾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而不是盲目听信谣言或盲目行动而给救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另外,受众还可以运用媒体获取突发事件伤害的专业知识。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媒体除对地震中灾民的关注与报道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普知识宣传,比如讲述地震的成因、地震预报的难度、抢救幸存者的科学方法、避免在抢救过程中的二次伤害;灾区居民的防疫、防病知识,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创伤;地震区分布,怎样在地震中逃生等,这些都是受众平时鲜于接收的信息。通过媒体生动的制作和报道,受众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认识,这种科普知识的教育远超于课堂知识的传授。

突发事件发生后寻亲是人们最热切的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愿望呢?运用媒介是受众实现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寻亲热线,竭尽全力为灾区家庭团聚圆梦。四川音乐频率与百度网、新民网、解放网等联合开办专题网页,收集寻人帖子15万多篇,每天有8000万人次访问这个页面。受众懂得利用媒体信息,达到寻亲助人的目的,同时媒体以高度的责任感,接受着群众发出的信息,竭尽全力为失散的亲人打听下落,为需要帮助的人们传递声音,全社会也在媒体的感召下积极行动起来,聚成强大的力量。一时间,媒体、受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透过感人的一幕幕,我们看到群众的民主参与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在此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三、受众运用媒体相互鼓励共渡难关。

大灾之中最需要大爱。亲历灾区指导救援是一种爱,奔赴灾区抗灾抢险是一种爱,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是一种爱,声声祝福温馨传递也是一种爱……各种爱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传递给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不仅是无尽的关怀和温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大灾大难面前,人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只有精神力量才能战胜恐惧、抚平创伤,这也正是突发事件中受众媒介素养迅速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多的民众不能亲历灾区,不能参加现场救援,但他们除了捐款捐物外,还积极通过媒介把自己的鼓励和祝福送给灾区人民和在灾区奋战的人们,希望和他们共渡难关。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位黑龙江军嫂强忍泪水,通过电波嘱咐奋战在灾区救援一线的丈夫,家里一切都好,请安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有的人通过电波表示希望能成为一名志愿者,为灾区做点事;有的人通过电波希望能结识抗震救灾的官兵;有的人为灾区人民谱曲,并希望能通过电波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阴霾……从媒介安排采访到受众自愿运用媒体表达情感,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转变,也是受众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要表现。正是这一声声的祝福和鼓励,发挥了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它抚慰了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激励着救援人员疲惫的身躯,凝聚了亿万国人众志成城的信念。(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大学文学院)

本文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