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笑靥,映着金色的阳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笑靥,映着金色的阳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月初的中原大地,咋暖还寒,明媚的阳光显得格外珍贵也格外美好。

我站在河南周口市郸城县“阳光慈善家园”的院子里,就在阳光的照耀下。我身前身后那漂亮的楼房、美丽的庭院就是那些孤儿们的新家。那些孤儿的父母都是因为染上艾滋病去世的。他们过去的家都非常贫寒,贫寒得甚至使他们常常为吃上一顿可口的饱饭、为能安稳地坐在学校的课堂上、为能穿上一件新的衣裳而无尽的空想。他们的父母就是因为生活无以为继,才不得不去卖血的。卖血的钱,使他们的家庭度过了一时的难关,却使他们的父母染上了可怕的艾滋病,并相继走向永不复生的坟墓。从那时起,这些可怜无助的孩子没有了家,每天都生活在悲凉和恐惧之中。

我环顾着美丽舒适的“阳光慈善家园”。这占地10亩的家园,除舒适的房舍外,还有宽敞的院落,院落里有崭新的健身器材和适合青少年的娱乐设施。听说,孩子们在这里已经幸福地生活半年多时间了。我上楼透过玻璃窗看了他们整洁、温馨、设备齐全的寝室,他们都没在家,都正在学校里上课。我和周口市、郸城县慈善会的几位负责同志在楼下的院子里等待这些孩子放学回来午饭午休。“阳光慈善家园”的院长,一位和善、细心、漂亮的大姐告诉我上小学的孩子先放学,马上就要回来了。很快,我就看见一些年龄较小的上小学的孩子,而后又看到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上中学的孩子。这里的孩子,适合骑车的每人都由“家园”配备了自行车。我看着,看他们穿过已经搭起的葡萄架,陆陆续续回到这里。我手里刚好有相机,随即举起连续按动快门。拍摄了他们返回家园,整齐地摆放自行车的过程。透过望远镜头,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愉快、充满青春活力的笑靥上,都映着金色的阳光

征得同意,我走进了他们的家。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楼区,宽敞的寝室只放有三张床。每间寝室都有新的衣柜和写字台。一个穿红色外套、蓝色牛仔裤、白色旅游鞋的女孩高高兴兴回到寝室,她稍稍整理了一件外衣,放回整洁的衣柜。这时还不到午饭时间,她又拿起一本杂志坐在写字台前浏览。她甜美的脸庞和微微含笑的眼睛,很快就把一种纯真的幸福感传递给我。

我相信,来这里之前这个女孩不会有这种能传递给他人幸福感。我了解了这个女孩的身世和她不同时期的心理感受。在她只有一两岁,还不能清楚地记事,不能明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因为贫困、因为卖血、因为患上了艾滋病而相继去世了。她的记忆的屏幕上没有父母亲清晰的影像;情感的宝库里没有父爱、母爱,也几乎没有欢乐没有喜悦没有笑。相反,却有着太多的孤独、太多的寂寞、太多的疏远和冷漠。从她记事起,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没有一个安稳的吃饭地方,没有大人的甚至抚摸,没有小伙伴共同玩耍,可这一切都是孩子最需要的啊!女孩子哪个不爱美?可这个女孩儿却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没有谁打扮过她,她也没有打扮过自己。尤其使她难受的是,她见到的多数的小朋友,都很幸福都很快乐,并不像她那样凄惨。

现在自然不同了,过去不爱说话、常常面无表情的她,变得爱说爱笑爱唱歌。在这里,这美丽舒适的阳光家园――她的新家,我还看到许多与她同龄和比她年龄大一些或小一些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他们和她都有着同样的过去,同样的经历和感受。现在,他们也和她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幸福感,都有、温暖相伴。

省、市、县慈善会的同志常常来看望这些孩子,和他们谈心,细心地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那位像母亲一样总是无微不至关怀、呵护着他们的园长也坐在他们中间。我看见并用相机留下了他们和慈善会的同志在一起时开心的笑容。

那些孩子都很懂事,都非常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都非常爱护自己美丽的家园。他们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他们每一个人学习都很努力,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都在不断上升。

我和他们交流,发现他们更关注的是未来,而不是伤心的过去。谈到对未来的打算,他们说,我们将来就是像父辈那样做农民,也要做有知识、有文化、有作为的农民。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彻底改变。他们还很郑重地说,无论我们将来做什么,首先要保证一辈子都做好人,一辈子都做好事。他们总是会提到社会上那些关心帮助他们的好心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心,他们都清楚地记得邓培星这个名字,提到这个名字他们的眼睛里都会闪现出一种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也使人特别感动的光亮。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个美满的新家,他们全新的生活,完全是由于这位好心人、这位和蔼、可亲的企业家的奉献。他们也都特别钟情于“慈善”这个字眼,都知道中华慈善总会。他们把中华慈善总会称作金桥,感激地说,中华慈善总会这座金桥,使他们总能感受社会的关爱。中华慈善总会与广东日升集团的合作项目,邓培星董事长这样的有大作为的好人与他们结缘。

关于广东日升集团董事长邓培星,《慈善》杂志的读者一定不陌生。我写的专门介绍这位优秀企业家的文章曾在《慈善》杂志刊登,并引起了广泛地关注。这位事业总是不断有新的突破,在慈善事业上也总是不断有新的奉献的企业家,不久前出资300万元建设了这个属于30名孤儿的家,并负担了这些孩子学习、生活的全部费用,直至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同时,他还出资分散供养该县的200名“艾滋孤儿”。一贯热心慈善事业的邓培星说,他和他们企业的员工正在尝试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探索救助“艾滋孤儿”的模式,也打算以此唤起更多的人关爱“艾滋孤儿”。

……

我又看我眼前这漂亮的“阳光慈善家园”。这时,那些幸福的孩子正在整洁、敞亮的饭堂里吃着可口的午饭。我站在窗外,又一次端起相机,又一次次按动快门,又一次在慈善的相册里留下他们的笑靥,那映着金色阳光的笑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