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30-01

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应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的核心和关键。学生的主体性最突出地表现在具有主动选择、能动适应以及积极创新等方面。然而由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长期偏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正视,学生的被动地位一直得不到改变,这给我们的教育培养面向廿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带来了重重阻力。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的看法与思考。

1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

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都要正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主体”而非“客体”,教师只是“主导”而非“主宰”。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作为能动的主体而存在,绝不是让教育者随意摆布的、无生命力、无思想的待加工产品,教育倘若离开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就等于严重偏离了航道,偏离了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和学生一起去培养学生。

2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实践

教育过程象一根链条,上面有一个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作业布置与批发——反馈与矫正等。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喜欢把这些环节统统“主宰”起来,丝毫未考虑学生也参与的可能性。今天现代教育理论充分重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所以上述被冰封多年 的天地开始向学生开放了!如《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感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备课,与教师一起搜集讲解的素材,同教师平等商讨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甚至可以成为课堂上的“主宰”,成为“小老师”。一堂课结束后,其他同学也有机会评价“小老师”的得失,实际上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不仅如此,我们还试图在学生批改作文方面做一些探索。具体做法是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共同批改另外一组同学的作文,从错别字的改正,到病句或妙句的找出,再到对全文的综合评价均由学生完成,并签上两人姓名,以示负责,然后反馈到作者手里,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看法,赞成哪些批改和评价,反对哪些批改和评价均附在后面,并再度反馈到批改学生的手中。如此几次三番的传阅,既深化了对问题的看法,又极大地促进了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一旁可针对一些争议较集中的问题发表看法、做出评判。

3贯彻“适当难度”原则,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适当难度”原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观点,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有难度,但又不是太难,让学生“蹦一蹦就能摘到果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其独立学习的热情和兴致。倘若教师越俎代疱,亲自接下果子送到学生嘴边,那么既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岂不“一举两失”。对此苏霍姆林斯基作了非常妙的论述:“正在这个时候,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理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了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本是应该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际上把学生教得不从事脑力劳动了。”

4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有效途径

英国教育学家爱德华·得波诺认为:“教学就是教人思维。”爱因斯坦则更明确地提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该被始终在首位,而不应该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只注意学科知识有条理地罗列出来,并强行填进学生嘴里的话,课堂死气沉沉只是近期恶果就是:我们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教人思维,失去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智力,而得到的就是“误人子弟”的骂名。

瑞士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培养造就出有思想、有见地的人,而非被动接受思想和知识的人。

思维被激活了,课堂就成为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的场所,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证实:学习的积极动机发于内驱力和受正诱因的吸引。学校要造就出有思想、有见地的人,而非被动接受思想和知识的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教学,是抓住了根本目的和宗旨的教学策略,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这一论断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无视这一点,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将教过的东西再归还给你,这也许可以算是教育规律对此的报负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

[3]《学校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