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园课程促进儿童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课程促进儿童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通过观摩一次音乐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记录,基于教育理论分析、思考,总结出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音乐教育

音乐是与学龄前儿童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出生开始,每一个儿童就都已表现出以音调和韵律的样式进行思维的直觉倾向。在儿童早期,发展他们理解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当今在幼儿园课程中,音乐教育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一次音乐教育活动

2013年11月26日,我们走进了普洱市某幼儿园,感受了一次具有此园特色的音乐教育活动。

活动记录如下:

活动的目标:

让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节奏与音色;大胆、自信的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艺,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园请来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家长A组织此次活动

2.打击乐器

(1)碰铃、沙锤、手摇铃

(2)废旧材料自制打击乐器:报纸、纸盒、铁盒、装有沙子的瓶子等

(3)家里常见用具:锅碗瓢盆

3.乐器:小提琴、钢琴

活动过程:

(1)A家长演奏钢琴与小提琴,让幼儿们聆听钢琴这种幼儿园中最常见乐器的声音。

(2)“海边的声音”、“森林里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A家长利用成品乐器、自制乐器进行演奏,并引导幼儿听音想象大自然中一起发出声响的东西。

(3)“家里的声音”――A家长利用家里常见物品有节奏发出声音,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效果。

(4)“未来的演奏家”――让儿童演奏钢琴与小提琴,展示幼儿们的才艺。

(5)“音乐剧”――在A家长小提琴伴奏中,幼儿拿起各种打击乐器,跟随节奏进行表演整个活动在幼儿们活跃的表现中结束。

二、对此次音乐教育活动的思考与认识

1.家园合作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建立“家长资源库”,吸收有价值资源。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引导者,在音乐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此幼儿园特别在家长 “联系薄”中增设:“家长特长”,在获得家长信息的时候,幼儿园便与这些有不同技能、不同专长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在此音乐活动中,幼儿园很好的整合了外部资源,秉着“营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幼儿园”的思想,利用A家长从事艺术教育这一自身的优势,带给幼儿们丰富的音乐认知。

(2)与家长共商,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组织此次音乐教育活动之前,幼儿园老师与家长进行了讨论:按照常规的活动开展,进行打击乐活动时,幼儿园常用的是响铃、沙锤等素材,与A家长商讨之后,确定了加入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运用比较开放的,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的综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此次组织活动。在商讨过程中,幼儿教师观念得到了启发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3)建立实效的评价模式,完善幼儿园课程评价。当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完后,教师可与参加本次活动的家长进行反馈,交换意见,对此次活动开展中可取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加以反思,不仅可以得到家长及时的评价,还能让教师从中掌握对本次活动的评价,以便在以后的组织教育活动中得到完善。除此之外,活动图片、作品等也可放到宣传栏中,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对家园合作在幼儿园课程方面产生实际、快速的功效。

2.实践教育理论,让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世界”

(1)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始于动作,应从儿童的身体反应和动作开始。他认为节奏是儿童游戏的本能,他强调运用人类本能的、自然的音乐表现方式――节奏,如简单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敲打击乐器等方式,激发儿童潜在的音乐天赋,唤起儿童对音乐的自发要求。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是使幼儿音乐教育回归自然,它是一种必须自己主动参与的音乐: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的获得音乐感悟。因此,在我们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思想,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将生活中的“物品”转化为教学活动中的材料,这样既能丰富教学资源,也能让幼儿们理解生活、探索生活。

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原则上,奥尔夫还强调将各领城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相互渗透,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对以体验过一切的人,才能真正被理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奥尔夫的实践性原则。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并接受音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以及其它各领域知识的渗透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在此次音乐活动中,以家长A的引导“下雨的声音”做主线,幼儿先找到桌上的报纸,在老师的引导下撕碎报纸,探索报纸能发出的声音,然后幼儿可以即兴创造出节奏来,通过活动,幼儿的记忆、探索、想象、创造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培养,也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育原则。

(2)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职能”,是“生活的社会延续”,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而这种改造必须利用环境来完成。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还有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两者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主体同过同化和顺应来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这种过程形成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无论是同化和顺应,都是需要主体与生活环境发生联系的,儿童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教育界对“生活世界的教育”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与探讨,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在现实的幼儿园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的生活世界正在日益缩小,幼儿们的生活空间被成人世界替代。成人对孩子的预设、保护等等使幼儿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和自由空间。因此,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应该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差异性及他们各自的兴趣,使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以活动这种生活化的形式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的观摩,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践教育理论,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2] 张博.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生活,2010.4

[3] 吴忠才.幼儿课程生活化探析[J].教育探索,2007.12.

[4] 蒲永明.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 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走进新《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作者简介:

李立,普洱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专业: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