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儒家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中国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典籍众多,追随者不计其数,也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它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和洗礼,至今仍被人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们又把儒家思想加工成管理思想,继续发挥着它既有的光芒。本文主要从“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尽善尽美”,“君子务本”五个方面探析儒家的管理思想。关键词:儒家思想;管理;仁;德;礼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122-02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中国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典籍众多,追随者不计其数,也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指导思想,它是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和洗礼,成为一部经典,至今仍被人传承。随着社会发展对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们又把儒家思想加工成管理思想,继续发挥着它既有的光芒。中国儒家思想应用到管理当中成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管理思想,本文主要从“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已复礼”,“尽善尽美”,“君子务本”五个方面探析儒家的管理思想。这五个方面中“仁”的思想又最为重要,形成管理的核心内容,以“礼”次之,“礼”的思想体现在管理规范以及制度方面,其中中庸思想为儒家所独有,形成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循环,以自我管理为起点,逐渐辐射到家族管理,国家管理,最后实现了大同的管理思想,以此奠定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基础。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一、“仁者爱人”与管理中的和谐因素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在儒家思想里是使用最广泛的,也是儒家核心思想,在《论语》中出现的不下几十处。“仁”的思想主要是体现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时,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有回答,第一次回答是“仁者爱人”,第二次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从以上可以看出儒家“仁”的管理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有一种爱心,而且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用“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配合,这也是现代管理中倡导的人本管理。在管理中合理满足员工的需要就是仁,反之对员工猜疑霸道,动则惩罚员工,使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就是不仁,“仁”强调的是以德服人,“治病救人”才是其最终的目的,即使存在一定的惩罚,那也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二、“为政以德”与管理中的形象《论语・为政》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为,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所以“为政以德”阐述的思想仍然是“德治”,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同样在如今也能把企业治理好。孟子还具体说明了德治是使王道得到较好管理效果的原因,依仗实力来使人服从,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在儒家看来,道德教化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想使归附者心悦诚服,管理者就要“为政以德”。要想使管理者的品质达到德的境界,就必须要做到“智,信,仁,勇,严”,具体如下:“智”即智慧,作为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直接掌握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命脉。“智”同时也有知识的意识,所以管理者的“智”也就是知识能应用到管理中,并将之转化为力量发挥能量,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能引领企业走向辉煌,一个无智慧的领导者则会引领企业走向深渊。“信”即信誉,子曰:“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信乃儒家管理思想之根本,求财利也应立足于“信”。企业之间的竞争,靠的是优异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只有坚持“信誉第一”的方针,方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认同,也只有以其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取信于顾客,方能谋得长远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仁”即“爱人”,前面已作陈述,不作过多解释,在企业中如何用人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着重强调一下在企业里如何用人,管理者要独具慧眼,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在企业中要做到人岗匹配,这样每个人才能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在合适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勇”即勇敢,这里有“胆识,气魄”的意思。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决策至关重要,既要着眼长远利益,又要照顾眼前的发展。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机会也是稍瞬即逝,使企业走向失败。“严”即纪律,执行力。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的纪律和高效的执行力是必须的,领导在下达一项决策时要上行下效,要有高效的执行力,不然企业将是一片混乱,效率低下。三、“克己复礼”与制度的重要性《论语・颜渊》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也是儒家早期对“仁”的回答,其意思是用“礼”来约束自己,“礼”实际上是社会各项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是一种外在的控制,但是儒家的“礼”的外在控制与西方的控制有所不同。“克己复礼”的“礼”强调的是一种制度,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一只无形的手,它能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约束,“礼”重在个人修养,对企业来说就是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礼”运用到管理当中有如下功能:(一)“礼”有约束与规范的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之间可能不务正业,消极怠工,使企业走向末路。(二)“礼”有正身与自律的作用。“礼”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个人修养,个人修养的高低关乎自己社会地位的高低,一个人修养的好坏也是自己外在形象的体现。如果用“礼”的思想来教化自己起到正身与自律的作用,这无疑对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三)“礼”有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作用。“礼”既然强调个人修养,那么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控制,对他人也会敬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礼”有和的功能。“礼”对自己强调修养,对他人又有行为的约束。所以在人际关系上就会融洽,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沟通,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五)“礼”有传递组织信息,传播组织形象的功能。对管理者来说,个人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的形象是一种宣传,对员工来说,就是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四、“尽善尽美”与员工的自我进取精神在儒家思想里对美和善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深远的看法。《论语・八佾》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和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美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美的,尽善不等于尽美,但孔子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美的统一。
把“尽善尽美”应用到管理当中,就是让员工把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为结合起来,能给管理带来高效的环境。使管理内部工作环境轻松愉快又高效率。在组织管理中员工的行为可以分三类: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胸无大志者;二是能混就混,能少干就少干;三是有上进心,按时按量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管理中让员工学习儒家的“尽善尽美”思想,能使一个组织团结一致,高效运转。让管理中的员工成为第三类人员,管理中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五、“君子务本”与企业管理中核心问题《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关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宋朝的朱熹曾作过解释,他认为这句话是“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如上文所谓“孝弟”,就是“为仁之本”君子着力于此,根本确立,那么仁道就此而生了。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本”就是组织中的发展的战略,“道”是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或称为战术。一个企业要长足发展必须有一长远的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否周详以及优劣直接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要想达到长远的战略计划,就必须正确实施战略发展的方法。这就要考虑“道”,“道”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君子务本”就是关乎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也需要谋略,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有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长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谋略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长期性是相对于短期性而言的,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谋略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有这四个特征,缺少一个特征就不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前者是纲,纲举目张。总结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应当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将其思想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不能胡乱吹捧,更不应牵强附会。须知古人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为今天的管理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在具体运用中,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将古代管理思想中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在运用和发展中真正体会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使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3]赵靖.中国管理思想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肖民重.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5]黄河.儒家管理思想研究综述[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6]张芹.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小企业管理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8.